第一节 投资、投机大不同

“华尔街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奠定其一生地位的重要著作《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的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对“投资与投机”进行了探讨,这体现出投资主体所持基本理念对投资成败的极端重要性,也说明了人的理念和期望对其行为模式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秉承不同理念的股票交易者,往往在股票的购买原则、买入标准、持有时间、收益预期以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表现迥异。投资和投机是证券市场中两种重要的心理动机,不同的动机导致了不同模式的证券买卖行为,也产生了不同的投资效果。为有效区分购买者在买卖股票时所持有的心态和理念,下文将详细讨论投资与投机的分野。

投资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证券分析》中对投资的定义是:“投资运作是根据深入的分析,承诺本金安全以及回报率令人满意的操作,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操作则是投机。”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他又指出,“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是建立在突发的偏差或是臆测之上”。

乍一看,此概念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本杰明·格雷厄姆马上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聪明的辩解,“虽然‘深入分析’‘承诺安全’和‘回报满意’等短语都不够准确,但已清楚到足以避免严重的误解”。实际上,这个概念也启发人们去思考自己买卖行为背后的理念问题。尽管关于投资和投机的定义仍让许多人颇有微词,但本杰明·格雷厄姆通过定义的方式,成功地让大家关注到投资与投机的差别,这在19世纪混乱的投资领域已是莫大的启蒙。

此处以要点的方式对投资的内涵进一步探讨。对于投资,笔者认为,通常要符合以下几点。

要点1:分析的理性化

分析理性化,是对本杰明·格雷厄姆所下“投资”概念中的“深入分析”更完备的描述。任何证券的买卖都需经过分析,但这些分析的依据和过程却有明显的差别。理性化的分析过程包含严密的因果关系,称得上细致而深入的逻辑推理。理性化的反面是非理性化。有时我们难以直接表述某一概念,不妨从反面描述,说清楚那个概念不是什么。此处从反面——非理性化的角度描述。

非理性化,就是没有可靠的逻辑推理过程,如凭直觉情绪或因赚钱效应所吸引,不熟悉所购买对象而买卖的情形。下面给出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如图1-1所示。

图1-1 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根据小道消息,或受市场大涨时的赚钱效应鼓动而匆匆买入,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非理性行为。试想,如果小道消息的原始拥有者确能据此盈利,他又何必冒着“内部消息”扩散的风险而成就别人。这种情形有点类似于算命先生预测未来,他若能算得准,只需算出何处捡钱即可,何必辛苦坐在街头,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一个个过往的行人。

赚钱效应下的跟风买入行为也属于非理性。假如股市中人人都在赚钱,谁在赔钱?股市不是摇钱树,可以永不枯竭掉下钱来。按照这个逻辑,股市疯狂的赚钱效应必然像一个不断膨大的肥皂泡,终会有一天会破裂开来,无疑倒霉的是最后一批买入的“搏傻者”。

还有不少人完全依赖于技术图形进行买卖,这也可以被认为是非理性的行为。在判断股价变化时,它是遇到阻力下跌,还是产生突破,往往要根据交易者当时的神秘感觉,这种感觉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逻辑支撑。

这里将基于图形技术的证券买卖方法视为非理性,可能招致许多技术理论的推崇者反对。但想想吧,现实生活中许多算命者仍然有众多的拥趸,保证自己丰衣足食,技术理论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未来也将长期拥有一定的市场,这也不足为奇。

要点2:赢面的大概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谈到投资时,指出要“承诺本金安全”。如何理解“安全”呢?投资最大的特点是要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让“本金安全”的承诺难以兑现。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概率原理,我们可以将“本金安全”,理解为未来实现正收益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方便起见,称之为“赢面的大概率”。

市场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大概率事件或小概率事件,这有点像判断一个人的胖瘦,一些人我们难言胖瘦,但如果那人体形过于与众不同,得出胖瘦的结论就会容易很多。资本市场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现在买入将来会不会正收益,但当指数经过大跌,平均市盈率连续几年处于低谷时,此时买入,未来获得正收益将会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若指数已经上涨数倍,此时再买入,正收益则是一种小概率事件。2008年股市从6000点跌到1600点左右,所有人都被股市无止境的下跌吓住了,担心“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而稍有理性投资常识的人,只要静心思考,就能判断出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2,意味着平均收益率为8.3%,当时市场上三年期国债利率,即无风险利率为3%,股市的平均收益已经远远高于无风险收益水平。此时投资股市,未来的赢面无疑是一种大概率事件。

大部分时间,市场常常处于一种难以辨别预期收益水平的时段,像一个身材还算均匀的人,很难靠肉眼辨别他的胖瘦。若一定要知道,则需要用度量秤称出。在这种难以辨别“胖瘦”的市场环境中,未来正收益难言是一种大概率事件,那些保守型投资者则不会进行证券的买入操作,而是等待时机。所以股市中,如果不辨时机,而是频繁交易,这种“勤劳”的结果常常是劳而不富,甚至会在频繁交易的快感中,不觉间支付不菲的交易费用。

赢面大概率的衡量标准,除了可以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衡量外,还有一种更为专业的方法,即以股票或商品的内在价值作为重要参照。对于单一的股票或商品,若在价格远远低于价值时买入,则长期看,赢面将是一种概率事件。2015年,黄金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390元/克跌到217元/克,中国两个从事黄金生产的企业“山东黄金”和“紫金矿业”的每股收益几乎为0元,意味着黄金企业已经不赚钱了,没有赚钱效应,社会资本自然要减少或停止对黄金的投资。同理,国际上的黄金企业想必也与中国企业类似,境况艰难,这种情况下,自然会造成黄金供应减少,且连续数年的下跌已经让那些能卖掉黄金的空头力量倾力卖出,市场空头已如强弩之末。此时,买入黄金,长期持有,收益则是一种大概率事件。(1)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赢面是一种大概率事件,从概率角度讲,并不是完全不存在本金的亏损或收益为负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投资大师一再告诫,不要倾尽所有投资,或以高的杠杆投资,而是手里要永远留有现金,能够有再次投资的机会。一个人连续投资99次,每次均获正收益,但若倾其所有,往往只需要一次倾覆,前面所有99次投资成功的果实就灰飞烟灭了。

要点3:回报的预期性

回报的预期性,强调投资者需要对投资的回报率以及回报的时间,有充分地认识和判断。

不同的投资品种有大致可以估计的投资回报率。若从事固定储蓄,投资回报是定期利率,回报的时间是定期存储的时间。若是债券,投资的回报除了债息外,还有债券价格波动形成的收益和损失,债券价格的波动通常幅度不是很大,投资回报的时间就是持有债券的时间。若投资股票,除了股息外,还有价格的显著波动,股票价格波动通常与该企业盈利能力关系密切。

一些人从事证券保证金交易,有时需按比例交一定的“过夜费”,相当于交易所每天都要收钱,尽管收得很少,但回报率和回报时间的不确定性经常影响交易者的心态,仿佛交易者被人拿着皮鞭督促着去买入或卖出,难免有心理压迫感。此时,情绪往往会主导交易行为,使本来设计好的投资计划和理念被抛弃一旁。这种情况是由回报的不可预期性造成的,清晰的回报预期性会使交易者保持良好心境,从容投资。

投机

有了投资的定义,再谈投机的定义就容易一些,所有不符合投资的行为都是投机。投机行为的回报,往往和投机人的运气有关,但这种收益回报难有可靠的预期。

通常认为,投机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期望从价格的变动中快速获利。他们在购买股票、商品后,希望价格迅速增长,然后卖掉获利,如此周而复始。客观说,投机为市场带来了交易活力;短时间看,几近零和博弈,市场的总体价值并没有因为交易量的多少而增加,反而因交易费用(如过户费、印花税)导致市场池子中的资金减少。我国资本市场的投机气氛尤其浓厚,这从股票很高的换手率可见一斑。

投机者的另一个特点是非理性。他们所做决策往往没有严格的逻辑支撑,而是依靠情绪和直觉买卖。投机者的非理性表现可归结为三种典型情况:一是意识不到自己在投机;二是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盲目而动;三是动用了比自己能承受的损失更多的资金。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生活中人们对投机、投资两个词并不严格区分,但作为一个严肃而认真的投资者,则要对投资和投机的内在差别保持清醒。

关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有一段形象描述,“投资者与投机者之间最现实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待股市变化的态度。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按照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证券。事实上,市场波动对投资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市场出现低价时,投资者会理智地做出购买决策;市场出现高价时,投资者将价格超过内在价值的股票卖出获利。”

通常,投资或投机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一个从事股票交易的人,投资和投机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人的行为都要在这两种“宗教教义”指引下行事。当受理性的投资理念所引导,而不被投机情绪所支配时,面对市场波动,交易者才能做到沉着行事,处变不惊,至少可以减少波动对其心理的过度影响。事实上,巨大的市场波动仍然会影响到一些信奉“投资宗教”不坚定的人,使他们乱了方寸,他们起初是投资者的样子,后来却转向,开始像投机者一样依靠直觉行事,忘记了当初所信奉的“上帝”。“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现实中究竟有几人能从容地听从这至理的指引呢?

防御投资者和积极投资者

区分投资与投机之后,我们进一步观察投资者的类型。根据投资者的行为是否积极、进取,又可将投资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御投资者,另一类是积极投资者。

防御投资者

防御投资者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战胜市场,或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证券市场,基于对自己的这种认识,他们选择相对保守、风险较低的投资。

如拥有一笔为数不少现金资产的寡妇,孩子未来的成长还需要资金持续的供给,平时的生活已让其不胜其烦,她没有能力、精力去从事复杂的投资;退休的大妈,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节奏,却又想靠着积蓄改善未来的生活。这类人中算得上聪明的,是那些能清醒、理性认识自己投资境况的人,他们不会亲自到表面平静而暗里波浪滔天的股市里,而是在认知能力范围内理性地做一个防御投资者。他们只需明白一些基本的投资道理,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投资收益,这一点格雷厄姆先生也有深刻洞察,“普通人只要花费一点力气,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

对于防御型投资者,许多投资大师都给出了明确的投资策略。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购买指数基金。在我国指数基金有许多,比如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而且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开放力度加大,投资者可以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购买指数类基金,如香港恒生指数基金等。如果投资者再结合识别市场的景气或衰退情况,在市场低迷、人心涣散时购买指数基金,然后长期持有,更是能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二是定投指数基金。对于难以识别市场景气或衰退的人,可采用定投基金的方法。每1月或1季度定期买入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巴菲特说道:“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长期来看,购买指数基金往往能胜过许多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收益。这也是许多投资大师对于防御投资者最中肯、有效、简洁的建议。

但投资领域,人性有化简为繁的倾向,他们不愿相信自己在投资市场的努力难有效果,更愿意通过自己的主动作为去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这条路虽艰难,但仍不乏其人。

积极投资者

积极投资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市场,期望通过认真的研究,获得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长期统计结果显示,积极投资者要战胜市场往往是极其困难的,反而由于积极投资者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急于求成,常常将自己置于投资失利的境地。在描述积极投资行为之前,要首先表明我对于积极投资者的态度,即积极投资者期望战胜市场的愿望,往往极难实现。因此,一个不能认真研究市场、难以专注于企业研究、不会控制情绪的人,不建议开展积极的投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愿意给积极投资者提供一套有前途的投资理论,为有进取心的积极投资者战胜市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