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 东篱子解译
- 4859字
- 2021-06-18 18:41:31
牧民
【题解】
《牧民》是全书的首章,为纲领性篇章。牧民即治民,就是统治、治理人民的意思。本篇主要阐述治国治民的原则和理论,分为“国颂”“四维”“四顺”“士经”和“六亲五法”五节。“国颂”节主要阐明了治国的原则在于“张四维”,而“张四维”的前提是要“仓廪实”、“衣食足”;“四维”节主要阐述四维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四顺”节主要探讨了民心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士经”当为“十一经”,阐述了治国驭民所需要的十一项经常性措施;“六亲五法”节说明君主治国的一系列具体准则。
【原典】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1],守在仓廪[2]。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张则君令行[5]。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6];守国之度在饰四维[7];顺民之经在明鬼神[8],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9],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10],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11],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12]。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13]。
【注释】
[1]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2]仓廪:仓库。古时谷藏曰仓,米藏曰廪,此处并无分别。
[3]辟:开辟。举:尽,全。留:久,长期停留的意思。
[4]上服度:指君主的服饰及所用的器物合乎法度。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5]四维:即下文将要提到的礼、义、廉、耻。
[6]省刑:减少刑法。文巧:奇技淫巧,指过分奇巧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制品、物件。
[7]饰:通“饬”,整饬、整顿。
[8]顺:通“训”,教化百姓,教化民众。明鬼神:尊敬鬼神,重视鬼神祭祀。
[9]菅:当作“荒”,懒惰、怠惰。
[10]璋:当作“障”,阻止,堵塞。两原:两种罪恶的根源,指上文“民妄”和“民淫”二者的根源是“上无量”与“文巧不禁”。
[11]上校:指冒犯、冲撞上级。校:抗拒,冒犯,忤逆。
[12]孝悌:古代最基本的人伦,敬奉父母为孝,恭顺兄长为悌。
[13]右:古人书写是从右向左竖行而下,所以称前面的文字为“右”。国颂:国家的根本法条。颂,本为一种诗体,此处犹如说“格言”。
【译文】
大凡拥有土地、治理民众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季的农事,确保充足的粮食储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来归附,荒地充分开辟,本国的百姓就能长久地留下来居住。粮食充足,人们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的服饰及所用的器物合乎法度,百姓的亲属间就可以相安无事;倡导礼义廉耻,君主的政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奇技淫巧;捍卫国家的法度,在于整顿人民的四维观念;教化民众的办法,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先,善待宗亲故旧。不遵从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致力于农事,粮食就不会充足。土地荒芜空旷,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奢侈挥霍无度,百姓就胡作妄为;奇技淫巧不加禁绝,人民就不守法度;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增多;不尊敬鬼神,鄙陋的百姓就不能觉悟;不祭山川神灵,国家的权威和命令就不能远播;不敬奉祖宗,百姓就会冒犯在上位的尊贵者;不善待宗亲故旧,孝悌之道就不完备。礼义廉耻得不到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以上是“国颂”的内容。
【原典】
国有四维[1]。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2]。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3],义不自进[4],廉不蔽恶,耻不从枉[5]。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右“四维”。
【注释】
[1]维:系物的大绳,这里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
[2]错:通“措”,措施。一说“错”为衍字。
[3]节:等级规范。
[4]自进:不经过推荐,妄自求进。
[5]枉:邪曲,不正,引申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的行为。
【译文】
维系国家存在的纲领有四条。失去一条,国家将会倾斜;失去两条,国家就危险;失去三条,国家就颠覆;四条全无,国家就会灭亡。倾斜还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恢复,到了灭亡的地步,那就无法挽回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追随邪恶。所以,只要百姓不越出应守的规范,君主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就不会滋生浮巧奸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追随邪恶,邪乱的事就不会发生。
以上是“四维”的内容。
【原典】
政之所兴[1],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2];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3],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右“四顺”。
【注释】
[1]兴:《群书治要》《艺文类聚》等引此句,并作“行”。
[2]我佚乐之:君主要使百姓安逸快乐。佚乐,通“逸乐”,安逸喜悦。
[3]畏其意:心生畏惧。意,心意。
【译文】
【原典】
错国于不倾之地[1],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2],使民于不争之官[3],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4]。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5];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6];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7];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8];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9];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右“士经”[10]。
【注释】
[1]错:通“措”,安置,放置。
[2]流水之原:水的源头,这里用水自源头顺流而下比喻政令顺应民心,易于推行。
[3]官:职业、行业。
[4]复:可以重复的事情,这里指不欺诈百姓。
[5]五谷:一般指稻、粟、麦、菽、黍五种谷物,也可以泛指各种粮食。
[6]六畜:指马、牛、羊、鸡、狗、猪,这里泛指各种牲畜。
[7]信:守信用,兑现。庆赏:奖赏。
[8]一世:一代,这里指短期行为。
[9]轻难:不怕死难。
[10]士经:当作“十一经”,古代竖写,十一并作“士”,指上文所说的治国十一要略。
【译文】
【原典】
以家为乡[1],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2],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3]。御民之辔[4],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5],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6],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7],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8]。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9],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亲五法”。
【注释】
[1]以家为乡:按照治家的方法治理乡里。为,治理。
[2]同生:同属一个家族。生,通“姓”。
[3]节:节度,气度。
[4]辔(pèi):驾驭马的缰绳,这里指治理百姓的手段。
[5]道:同“导”,引导。门:门径。
[6]蔽:隐蔽。汝:指君主。
[7]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指开诚布公,君主发令不应有所隐藏。
[8]分:指合理分配。
[9]备官:任用官吏。
【译文】
以上是“六亲五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