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完善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法

在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是道德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身教”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实施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法的途径可以从3个层次着手,即学校、班级和个人。

优良校风的指引

优良校风由5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高度的政治空气,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生产劳动空气,社会主义团结与文明空气,高度的文娱体育空气。老师是校风构建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学生构成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阐述的“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智慧培养出智慧,良心培养出良心,有效地为祖国服务培养出对祖国的忠诚”。

校园文化是校风的直接体现,是学校老师在开展道德素质教育的始终要把握住的。“文化的概念之大而模糊,范围之广而无涯,非勇者不敢言,非深思博学者不敢论”。全体老师要清醒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底色是青春文化,是“文化”在校园的存在形态,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搞好道德素质教育。

重视班风建设

班级,也称班集体,是按照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要求和规则设置的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它是学校内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文环境。教育方法不是由整个集体直接转向个人,而只是通过为了教育目的而特别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媒介转向个人的,以后的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

良好的班风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空间,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不好的班风会伤害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失去与同学交往沟通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中良好的班风不会自发形成,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是师生共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讲求工作的艺术,要培养出学生干部骨干,树立起先进典型,搞好文体活动,自身也要起到人格上的表率作用等等。

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对学生个体的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个难以解读的命题,因为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时候,都像自然界中的树叶一样,粗线条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仔细辨别起来,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个体亦然。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然而道德准则要怎样才会被学生自己追求,形成学生的德育素质?

(1)哲学角度

从哲学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体验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不仅具有合法性,而且具有自足性和融洽性,其合法性和融洽性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深厚基础之中,也经受得起道德教育哲学的追问。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是有魅力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就是回归道德教育真谛的教育。

(2)以人为本

转变学生作为德育教育客体的角色,使之成为道德素质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是对“人之为人”的自身价值高度认知的结果。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崇高的生活目的,而不是为了受教育而受教育。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3)倾注情感

要对弱势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弱势学生心理、生理或境遇上的不幸,使他们更需要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对待弱势学生的态度是教师大爱之心的一个显著标尺,爱每一个学生,更爱家庭贫困生,成绩后进生,“其貌不扬”生,因为他们的心灵上空更需要艳阳的朗照。

总之,教师对于大学生道德素质健康培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高度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将成长中的学生当作亲人,操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针,完成好教师的高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