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自己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形态、宗教信仰和历史特点等,所以也就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文化。印度河文明因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的印度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比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宗教性。印度文化中,宗教信仰不仅是特有的,而且是重要的。印度文化中充满了宗教色彩。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几乎各个方面都受到宗教的支配,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子,例如印度教至今还把婚姻看成一种神圣的宗教仪式,认为夫妻是通过神选定的;同样,对种姓的产生也有种说法,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分别是从梵天的嘴里、胳膊、大腿和脚下出生的。因此,他们的地位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同。宗教思想的体现是广泛的,从生到死,各个方面,简直是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

所谓宗教信仰,其最高目的是引导人们追求未来的幸福;生前得福,死后升天,轮回不止,不重名。因此,印度古代没有留下真正的历史著作,与中国不能相比,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古老性。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当世界上不少国家还处在野蛮、黑暗的时代,印度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在哈拉巴和摩亨殊达罗发掘的文物表明,印度文化与文明始于公元前3200年。印度河文明早已进入奴隶社会,从出土的文物可以得到证明。突出的例子是,在一些印章上有奴隶主拷打奴隶和杀人祭神的描绘,出土了一些赤土陶像,他们紧抱双膝蹲着,颈上还有一个前面凸出的镣铐,等等。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现在他们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当时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才使达罗毗荼人被迫迁到印度南方。

第三,连续性(或继承性)。印度文化不仅古老,而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印度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看到今天的印度文化还能想象到遥远的过去,还能理解过去的文化,今天还闪烁着它的光芒。当然,不完全是原来的样子。有些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印度的纱丽,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还是妇女们的主要穿着,但其质料与式样当然发生了变化。历史上,印度多次遭到异族入侵,也不断地改朝换代,可是,一些传统机构、宗教、史诗、仪式、风俗等至今仍然存在和流行,它们并未因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改而消失。

第四,哲学性。印度文化哲学性较强,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艺术家等,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富于哲理思想,而且在人们生活中也有广泛体现。

印度人科学世界观的萌芽早在原始公社末期的梨俱吠陀时代就已出现,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开始形成系统的哲学。在印度最早的哲学著作《奥义书》中已经看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斗争。唯物主义者认为,某种物质元素(地、水、风、火、金等)是世界的根源,而唯心主义者认为,梵、灵魂等是世界的根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因此形成了许多派别。唯心主义哲学与宗教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印度国内外的一些哲学家一直渲染印度哲学是东方精神的产物,是“宗教的哲学”。黑格尔也曾说过:“我们叫作东方哲学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一种宗教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我们是很可以把它认作哲学的。”印度宗教之所以繁盛,与此不无关系。但印度的唯物主义也很强大,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至今未曾中断。像印度顺世论那种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无神论在世界哲学史上也实属罕见。印度的唯物主义一般是在各种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天文学、数学中酝酿而成,它反映了各个时代进步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印度哲学绝不单纯是少数哲学家的事,它是群众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有时虽然和宗教信仰混在一起,但他们力图以逻辑思维或辩论的方式了解世界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寻求人生终极目的的意义,并且为了解人生和社会的矛盾而做了种种尝试。因此,印度的民间歌谣、寓言非常丰富,哲理性很强。例如:

遮伐加(顺世派)

活着就应把福享,没有人能不死亡;

一旦身体烧成灰,再要重来无法想。

这是古代流行的民间歌谣。唯物主义的派别代表是顺世派。顺世派认为,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身体,从这里产生意识,这些(元素构成的身体)消灭了,意识也就自动消灭了。

顺世派是肯定人生的,否定死后还有什么另外的世界。因此,他们反对祭祖、祭神作为祭祀的依据和祷词的吠陀经典,求“解脱”的苦行,指出这些不过是仗此维持生活的人们的谋生手段和无赖的骗人术。

第五,神秘性。印度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如世界的形成、存在和毁灭分别由三个神来掌管,即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护神)、湿婆(毁灭神)。与人们经济、生活有关的神是罗其密,与艺术、知识、才干有关的神是斯尔索迪女神,智慧神是耿乃希。同样,还有因陀罗(天神)、阿耆尼(火神)、瓦鲁纳(风神)、苏里耶(太阳神)以及罗摩、克里希纳和佛陀等诸神也是各负责某一方面的,这就是印度。人们认为,若不给男女众神上供、祈祷,不取悦他们,就得不到恩典,今世得不到幸福,来世升不了极乐世界,这就是印度文化的一大特点。因为在印度的传统中,老天至高无上,是真理的化身,取悦神,也就成了生活的最终目的。用印度的俗话说,“我活着,但没有我,我是由神组成的”。

第六,吸收性。印度文化非常活跃,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进入印度的外来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有各种文化:雅利安人以前的文化、雅利安文化、古代中亚传进的文化、穆斯林文化以及后来的西方文化等,其中当然包括中国文化在内。因此,许多成分进入了印度。如果印度文化缺乏适应能力的话,它早就被毁灭、被消灭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文化富于适应性或吸收性,它适应了一切形势而存在下来。今天印度的文化,很难说哪一部分受了哪种文化的影响,一种文化,在它存在的同时,不可能不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其也会影响到其他文化。由于有这种吸收性,印度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

第七,完整性。印度文化是全面的、完整的,人类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全面发展,印度文化注意到全面发展,对所谓人生的阶段、不同职责、婚姻、家庭等都做了特殊规定。并且把“法”“利”“欲”和“解脱”定为人生平衡的基础,视为人生的四大目的,“利”和“欲”被统一起来,注意到身体、思想和精神三方面的发展。这三方面发展了,才能获得“解脱”,人们大多具有这种思想。同样为了发展智慧和长身体,规定了独身和成家,为了精神的发展规定了林居和出家。现代印度当然没有这些规定了,而是用“民主”“人道”“捐献”“祭祀”等来实现人民大众的福利。

第八,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印度文化的多样性中有统一性,印度有多种宗教团体,如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等,它们有自己的信仰、风俗、习惯、礼仪和语言等,尽管这么复杂,具有多样性,但全印度都拜毗湿奴、湿婆、罗摩和克里希纳等神,他们的故事流传全印度。同样,有些风俗也是如此。如联合家庭从北到南都存在;结婚时总有些复杂的宗教仪式,全印度如此。种姓制度不仅存在于印度教徒中,在穆斯林中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多样性中有统一性,因此印度才存在,才发展。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当今世界上,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