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星报告:科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2020)
- 李秀菊 顾洁燕 鲍贤清
- 767字
- 2021-05-11 15:16:29
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报告试图反映国内科技类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现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近期的发展趋势。这对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提出了挑战。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数量众多,在各地区分布不均。学科上涉及生物、地质、农业、天文等多种类型;主题上有综合类、专题类、行业类;运作方式上也有国有和企业化运作的差异。课题组从研究目的出发确定以下维度作为选取研究对象的参考。
①地域分布。根据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地域分布情况[4],在数量居前的省(区、市)中选择样本。
②类型分布。所选取的馆既有自然和科技的综合类场馆,也包含了天文、地质、海洋等专题类场馆。在场馆的体量规模上,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面。在运营方式上,包含了17家国有场馆和3家企业化经营场馆。在面向对象上,样本中还包括了专门面向儿童开放的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
③馆校、研学教育开展情况。为反映博物馆教育中馆校和研学的情况,在样本选择上也考虑了馆校结合开展得比较早或者具有特色的城市和场馆。20个样本中有11家是全国性或地方性研学基地。
课题组希望能实地走访每一家场馆,通过与博物馆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真实了解场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并将获得的信息置于实地场景中来理解各馆的教育工作。限于研究团队的人数和时间精力,本次调研能走访的场馆数量还比较有限。
综合上述考量,本报告选取了如下20家场馆作为首份北极星报告的调研对象(按拼音排序):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重庆科技馆、福建省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合肥科技馆、黑龙江省科技馆、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江苏省科学技术馆、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索尼探梦科技馆、厦门科技馆、郑州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