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星报告:科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2020)
- 李秀菊 顾洁燕 鲍贤清
- 1654字
- 2021-05-11 15:16:28
报告的来由
撰写这份北极星报告是希望为国内科技类博物馆教育的从业者、决策者提供一份有关组织、人员、教育和技术的参考。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来反映行业中组织管理、人员专业发展、教育活动设计开发实施的评估现状,以及教育技术在博物馆教育应用中的趋势。
随着近年国内科技类博物馆数量的迅猛增加,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和影响力也得以快速显现。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反映科技类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现状,并适当预测发展趋势。在过去十年中,发挥类似功能的是地平线项目(Horizon Project)。地平线项目是美国新媒体联盟在2002年发起的一个计划,旨在发现并预测未来对全球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该计划期望通过提供专家们对新兴技术应用的真知灼见,帮助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不同领域进行创新工作。其中,《地平线报告》是“地平线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设高等教育版、基础教育版、图书馆版、博物馆版。各版本的地平线报告基本保持格式上的一致性,主要反映该领域技术应用的趋势和挑战,趋势板块按照短期(未来1~2年)、中期(未来3~5年)和长期(未来5年以上)三个阶段来划分;挑战板块按照可解决的挑战(可以理解,且知道解决之道的)、有难度的挑战(可以理解,但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的)、严峻的挑战(非常复杂、很难解决的)三种类型来呈现。根据统计数据,在过去十年间,各版本的地平线报告下载量超过100万次,对研究和实践领域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其中,《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第一期于2010年10月向全球发布,截至2016年共发布了6期(2014年未发布),这份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化结构的咨询委员会反映出一种全球视角,从而对全球博物馆产生借鉴意义。自2011年起,新媒体联盟授权北京开放大学组织翻译发行中文版,在业界一度引起重视,人尽皆知。《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的发布,对于促进博物馆领域技术融合有着重大意义,对我国博物馆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1]
过去十年,在我国博物馆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之下,类似地平线这样的行业统领性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2017年新媒体联盟由于财务上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次年2月EDUCAUSE收购了破产的新媒体联盟,继续发布《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但是博物馆版却不再发行。
本项目的研究团队希望国内同样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反映国内科技类博物馆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纵观国内,社会各界对非正式学习及学生的科学教育日趋重视,博物馆作为科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场域,提供了多元的科学学习方式,对形成完整的学习生态具有重要作用[2],由此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数个相关政策。2006年6月,中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这是将相关科学教育的校外资源与学校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积极拓展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功能,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2017年,中国科协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十三五”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各地科协、文明办、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科普场馆作为校外活动场所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以上文件的陆续颁布,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利用校外资源、构建教育完整生态的重视。[3]相应地,各地各级相关部门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北京、上海、杭州、广东等城市接连发布相关文件,其中都提到了关于加强馆校合作、重视博物馆活动等要点,各科技类博物馆也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在实践中寻找灵感,积累经验。但是,我国毕竟处于场馆教育的探索阶段,尝试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类问题和困难。因此,本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对国内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是必要之举,借此可将全国范围内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现状反映给社会,并为各博物馆后续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力的抓手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