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耘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探微
- 何伟
- 2903字
- 2021-12-22 18:10:41
初探极值原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次数学组教研活动,数学老师讲到了微分极值原理,很受启发和触动。经过请教和查阅研究发现,这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很有学习意义和借鉴价值。极值原理又称简约性原理,即用最简洁最凝练的模式或定律去囊括、浓缩最大量最丰富的事物和现象。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即围着高考转的教学套路、重负担的教学氛围、低效率的教学效果依然存在;二是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封闭、单一,学生的自主发展受到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发挥不出来。
我认为,把数学微分极值原理进行思维和模式转换,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的极值原理,即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用最简洁的教学语言、最凝练的教学模式,将最丰富的教学内容卓有成效地呈现给学生,并能成功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财富,转化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思想观点,使学生成为富有创造精神和聪明睿智的人才。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极值原理,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生对所学的材料的接受,必然是有限的。怎样能使这种接受在他们以后一生的思想中有价值?”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在已经从事于新课程的准备和教学的人们中间,占优势的观点是,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布鲁纳提出的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观点,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极值原理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只有使学生明白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包括总体结构和分支结构,才能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丰富的知识信息,激发出最热烈的情绪,呈现出最活跃的思维,诱发最具体的美感。例如:《生活与哲学》从总体框架来说,教材以世界观为主线,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纳入世界观的体系之中,围绕“人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展开论述,强调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中第一单元主要探究哲学的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围绕世界观知识主线展开的。第二单元以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现为基础,建构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第三单元是讲客观世界是怎样的,并以它为根据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讲了“人应当怎样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这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四单元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从与世界观相结合的角度归总梳理了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说哲学教材知识体系是“三观”统一的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研究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
数学的极值原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少教而学生能多学。这就需要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成功有效地应用极值原理。所谓认知结构,广义地说是指人的头脑中经验系统的构成,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观世界。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对取得的知识经验进行精简删繁,并在知识经验之间形成各种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框时,教材的组织结构是当学生尚不知“规律”为何物时,先讲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有规律的,然后指出应怎样理解规律,最后才出现规律的概念。这种单纯的归纳方法,有时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为此,我们可以辅之以演绎法,在教学时可先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学科认知线索导入,把将要学习的新课题——“规律”,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之间的联系贯通起来,然后向学生呈现并讲解“规律”概念,并帮助他们理解“哲学上讲的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形象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这样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与当前的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思维桥梁,使他们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牢固的认知结构,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教材知识以及知识体系的把握和理解。
三、掌握好教学的动态平衡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考察,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将教材和自己头脑中贮存的知识,通过信息传输而成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学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持知识链、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增加,教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给学生最丰富、最大量的知识信息,而且这些知识信息能够让学生接收并储存、吸收并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信息,转化为学科能力和思想观点,而这正是极值原理所要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为了使教学处于动态平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掌控语言的多余度。
语言的多余度是指处于某种上下文前后关系中的语素与词语所含有的不同程度的新信息。一个语言单位若有100%的多余度就等于无信息;一个语言单位的多余度是“0”就等于信息是全新的而且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为了保持知识链、信息流的畅通,让学生接收到最大量、最丰富的知识信息,就必须注意掌控教学语言的多余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语言的多余度,教学语言生动有余、水分过多,多余度太大,学生得到的全新的知识信息反而很少;如果过分苛求语言的多余度,只注意提供给学生全新的知识信息,减少一些必要的重复和生动的事例,这样使得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以至于大脑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不畅通而影响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这样必然事与愿违,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研究并科学掌控自己教学时的最佳语言多余度。例如:在讲授“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什么规定的”这一问题时,首先我们从理论上假定“在简单的事物中,只有一对矛盾存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这样的教学,信息传输层次分明、严谨有序,提炼了最佳多余度的教学语言,表达了最丰富、最科学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会最大限度地接收到全新的知识信息。
2.注意引领教学的和谐共振。
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效地扩大教学信息源,排除课堂上的各种噪声和干扰,使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信息量最大,而且要和学生处于同题和同步(即教师在全心全意地教,学生在一心一意地学,而且两者是同一课题、同一进度)状态,产生教学的和谐共振。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引领课堂产生和谐共振,就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只有在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大脑皮层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才能处于高度兴奋和激活状态,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才能保持高效畅通,有关知识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内的传输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并能高效率被大脑有关功能区所吸收、储存和转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教学辅助材料,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顽强意志,同时通过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