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武裕军

一、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一)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能够忠诚奉献的干部任中层领导

宁夏外办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内容和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坚持选拔任用标准不走样,严格执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严把资格审查关、民主测评关、党组讨论关、全程监督关“四关”,确保选拔任用的干部领导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外办党组成立专门的竞争上岗领导小组,从岗位设置、资格条件、量化测评、笔试面试、竞选演讲、民主测评、群众公认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严格按程序、按标准选人用人,尤其把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偏离《条例》要求。

2.坚持三公原则,选拔德才兼备人员充实到干部队伍

在推进外事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过程中,宁夏外办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以公务员遴选、公务员招考方式为主选拔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外事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进入外事队伍。在严格遵守组织和人事部门招考条件的基础上,积极与组织和人事部门保持沟通并争取最大支持,增加更能反映考生外事素质的报考条件和考试环节,确保最大限度的人岗相宜。

3.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加强地方外事干部教育培训

一是坚持定期培训。坚持每月一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全面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坚持每年一次全区外事工作者业务培训会议,全面提升外事干部组团出访、服务来访、外事管理、领事保护、新闻宣传等工作能力。二是坚持专题培训。坚持每年一次全区外语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外事人员“听说读写译”能力;鼓励干部参加学历再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三是坚持跟班培训。积极争取外交部支持,选派优秀外事人员到外交部跟班学习涉外礼宾学习服务国际会议的经验和技能等,着力提升地方外事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注重实践锻炼,选派优秀外事干部赴驻外使馆工作

多年来,在外事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宁夏外办克服一切压力和不利因素,鼓励外事干部积极备战外交部组织的旨在培养锻炼地方外事干部的驻外考试。通过考试选拔、驻外工作,全面提高地方外事干部外语水平、外事工作能力,全面拓宽地方外事干部国际视野,全面拓宽地方对外工作的渠道、资源和人脉,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5.深化制度改革,加大翻译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力度

为调动翻译专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积极争取自治区编办和人事部门支持,深化宁夏外事翻译室机构改革,宁夏外协设立综合科、翻译一科、翻译二科,普遍实行翻译人员竞聘上岗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

(二)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成就

2011年以来,通过民主推荐方式,先后有8名干部由正处级晋升为正(副)厅级;通过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方式,16名干部由副处级晋升为正处级,13名干部由正科级晋升为副处级;通过公开招考、公务员遴选方式,吸纳了10名年轻干部进入外事部门工作;通过鼓励公务员驻外工作,先后有近10名干部前往驻外使馆服务;通过鼓励公务员参加学历再提升教育,有2名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有近15名同志获得硕士学位;通过机构改革,几乎确保所有的干部都进行了岗位调整和轮换,极大地激发了外事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利完成了各项外事工作任务:邀请接待了约旦国王、巴林国王等3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前政要,承办了中阿博览会、第五届中美民间和平论坛、第四届中欧农业研讨会、中德第11次人权对话等国际会议,接待了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等200多位省部级官员和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50多位驻华大使,各类来访团组近350个,与世界上50个国家的57个省(州)建立国际友城关系,推动了宁夏与美国、英国、日本、阿根廷、法国等在教育、卫生、医疗、畜牧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等等。

二、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建设不到位,外事队伍向心力不够

造成队伍缺乏向心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组织机构建设不到位。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安排,近五年来,宁夏外办主任每两年调整一次,并且全是外交部派来挂职人员。另外,中央一直要求各地方党委成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尤其是省一级党委必须建立)并对外挂牌,经常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地方对外开放工作。宁夏虽然成立了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但直到2017年才对外挂牌。再者,除自治区外办和银川市外办为独立部门外,其他市(县)均没有独立的外事机构,且外事工作均由政府工作人员兼职办理。

2.业务能力建设不到位,外事队伍战斗力不强

一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抓手能力有限。外事干部在争取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国家部委重点对外项目支持、争取驻外使领馆和在华外国使领馆的工作协助、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情况等方面存在沟通不畅、外事资源和人脉不广等能力问题。二是缺乏承办大型外事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在会务安排、会议组织、外宾接待、外事礼仪、组展布展等方面与国际及国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外事干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效果不佳,不能使外事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作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外事队伍缺乏高水平翻译人才。从服务中阿博览会等重大会议的实际情况看,外语人员的同传交传水平、笔译能力等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3.外语人员较为紧缺,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随着外事业务向前推进,外事活动逐年增多,致使外语人员特别是翻译专业人才较为紧缺。同时,用于队伍建设、学习培训的费用也相对缺乏。

(二)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排名靠后,对外开放仍属于低层次发展阶段,“走不出去”是实际现状。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引不进来”长期处于产业链下游;目前还没有开通高铁;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缺乏活力,人才资源短缺。开放水平不高,外向型企业缺乏,吸引外资能力较弱,对外交流主要还停留在政治交往上,即使有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但仍属于低端、浅层次,实体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少,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不大。上述因素致使国外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各种先进生产要素无法在宁夏聚集,使得宁夏工业化、社会信息化仍处于落后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都是影响和制约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和外事干部拓展视野、锻炼才干、提升服务对外开放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因素。

2.宁夏地理位置不占优势

宁夏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国际航线只开通银川至迪拜、大阪、新加坡等6条,陆路、航运不具竞争力。与甘肃、内蒙古等欠发达省份接壤,发展理念、产业布局、开放程度相似,缺乏借力推动开放的推力。距离福建、上海、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沿边省份较远,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差距较大,缺乏联合开展对外合作的市场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基础。上述因素阻挡了外国人走进宁夏、了解宁夏、投资宁夏的脚步,妨碍了宁夏外事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约了全国优秀外事人才走进宁夏、服务宁夏、扎根宁夏的脚步,成为影响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原因。

3.宁夏外事干部服务对外开放的信念不够坚定

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各领域各岗位各工种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外事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恐慌”现象。随着社会上出现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干的不如会说的”等观念影响,部分外事干部出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的问题。部分外事干部认为,外事部门在政府组成部门里排位靠后,可以放松工作标准和要求,能做多少做多少。因此,不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外事工作的规定开展工作的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4.宁夏外事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除自治区外办、银川市外办为独立部门,具有独立职能外,其余四市和各县均没有外事工作部门,外事工作也只是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兼职办理。由于没有机构,再加上部分地区人员思想闭塞,市(县)多数领导认为外事工作可多可少、可重可轻、可大可小,很少安排或者根本不安排外事工作,这从根本上制约和妨碍了市(县)参与对外开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宁夏外事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存在缺陷

一是军转干部多。作为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外办每年都有接收军转干部的任务(截至2017年底,自治区外办有近10名军转干部,占全办公务员人员总数的10%)。二是宁夏毕业的宁夏籍外语干部人员多。基于宁夏吸引人才的软硬件环境较差、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外向型企业少等原因,宁夏即使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也很难招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知名外语院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三是干部调整过于频繁。从2011年以来,由于公务和个人原因,外办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副处级领导干部以及普通干部,工作岗位一直处于调整状态,有的甚至一年调整多次,影响了干部的正常成长、能力的提升和业务工作的开展等。四是选人用人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为选拔面窄,只限于宁夏地区;流动性不强,只限于机关各处室之间;等等。

6.宁夏外事干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纵观近几年的培训,常规是每年举办一批全区性、常规性英语或阿拉伯语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全区外事干部参加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每季度刊印一本外语知识学习集,每周举办一次1个小时的英语晨练,每天推送10个英语单词,同时还穿插举办赴外培训、选拔干部到外交部跟班培训等。虽然上述培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缺乏科学性、统筹性、整体规划性,培训形式以讲授为主,培训内容以应知应会内容为主,培训地点以“宁夏+会场”为主,培训经费以自筹为主,存在培训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能力培训有待细化等问题。

三、加强新时代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1.完善领导体制

应结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在自治区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市分别挂牌成立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当地对外开放工作;挂牌成立机构和编制独立的外事办公室,承担具体的对外交流工作,以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的赋予,推动全宁夏形成重视外事、支持外事、关心外事的浓厚氛围,让从事外事工作的基层干部有依靠、有底气、有目标、有奔头,让地方外事工作干有目标、做有动力。每年定期召开自治区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区外事工作会议,对全区的外事工作进行回顾总结、表彰奖励、安排部署,从顶层设计、领导体制上确保外事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制度

一是完善外事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要求必须通过公开选拔等竞争性方式进入外事队伍;在竞争性选拔时,在严格要求外语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放宽年龄和专业限制,让各方面人才都能进入外事队伍;可以在考生来源、性别、民族上作特别规定,让更多发达地区考生、男性考生进入外事队伍。二是完善外事干部考核使用制度。除了把外事干部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调整岗位、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外,可以安排优秀的外事干部每年多次陪同省(厅)级领导出访、优先派往驻外使馆工作等,增加外事干部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可以在竞争上岗时,给予连续考核优秀的干部以优先考虑的待遇。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可以探索建立正确“评绩”、科学“审绩”、合理“用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四是建立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可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支持,按照市(县)每年30万~50万元、自治区每年80~100万元的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各单位财政固定预算,确保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充足、使用便捷。五是完善调查研究机制。应分期分批组织外事干部前往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和兄弟省市外办,实地学习调研上述省(市)推动对外开放、服务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前往广西、海南、北京等省(市)学习大型会议的办会机制、举办方式、流程设置等,深入拓展宁夏外事干部的视野,形成宁夏模式、宁夏方案,提升宁夏举办中阿博览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宁夏经济社会及外事工作重点,针对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涉外案(事)件处理、领事保护、国际合作等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为宁夏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积极努力。

3.优化队伍结构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要相对固定。尽量避免班子主要领导挂职任职或调整太快的情况。二是领导班子成员专业结构要相对丰富。坚决杜绝领导班子成员都是非外语专业干部的情况。三是实现干部队伍结构相对合理。在业务结构上,根据扩大经济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拔任命一批学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关系且具有高学历、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干部;在性别结构上,要适当增加男性非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在学历结构上,要适当增加一次性高学历者的比例。

(二)完善培训机制,促进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步伐

1.制定教育培训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坚持以中共中央2015年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为依据,按照自治区《2010—2020年宁夏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宁夏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及年度安排的要求,制定《宁夏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培训2018—2022年规划》,并要求各市(县)外办配套制定外事干部培训计划,抓实抓细抓严教育培训任务,增强外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2.认真落实干部授课制度

严格按照领导干部上讲台、普通党员上党课的要求,建立完善《宁夏外事干部上讲台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统筹安排精通外交外事工作的领导干部、资深外事干部、驻外工作干部,围绕如何开展对外开放工作、如何服务省级领导出访、如何做好外国党宾(国宾)接待、如何拓展国际友好城市、如何做好驻外工作等内容,为外事干部授课,帮助外事干部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

3.建立教育培训调研申报制度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建立健全外事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培训项目申报制度,解决外事培训项目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在组织每次教育培训之前,一定要做全面细致的调研,深入了解自治区各涉外部门、组织、企业的对外工作重点和方向,以此确定培训的项目,明确项目的标题、内容、人员、时间、地点以及培训的方法、培训经费的来源等,形成项目申报表并报财政和组织部门,争取在经费和组织上的大力支持。

4.丰富教育培训内容,严格教育培训管理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中心工作、经济运行规律、外事工作发展规律,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地区热点难点问题等对外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发放意见征询表、面对面征集建议等方式,了解掌握当前教育培训的热点难点,并征求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国家部委的意见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和不同岗位,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分类制定培训方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意见》,通过严肃培训纪律特别是上课纪律、讨论纪律、外出调研纪律,建立完整记录培训内容、培训情况、考试情况的干部培训档案,建立培训考试测评制度,以及强化对不能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干部的惩戒等,确保培训有效果、对工作有帮助。

5.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吸引力

充分发挥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国家部委公众号,干部网络学习平台等资源以及微课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实现外事干部网络自主选课、随时在线学习、网上随机考核的线上学习新模式,满足外事干部开放性、灵活性学习的需求。注重运用现场模拟、案例教学、访谈式教学、对策研究、情景再现、互动交流等外事干部喜闻乐见、有效实用的培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调动外事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大力整合资源,实现外事干部队伍建设共建共享

一是共享师资培训力量。积极邀请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国家部委、涉外机构以及兄弟省市外办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外事经验的部(厅)级领导、外交官、驻外大使、业务骨干等来宁做国际形势报告,开展外交外事、礼宾礼仪、领事保护、因公出国(境)管理、翻译业务等培训;联系邀请中央党校、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以及自治区党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高级教授、著名专家学者等,举办旨在提升外事干部政治素养、提高外事干部推动宁夏科学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力的专题讲座并形成长效培训培养机制。二是抓好培训基地建设。积极联系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国家部委和中央编译局、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等,确定并挂牌多个相对固定的外事干部在职培训、短期实习、挂职锻炼基地,通过每年定期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参加高端培训、实地培训、实战演练、集训轮训并配套以全面严格的考查考核等,切实提高宁夏外事干部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三是狠抓骨干队伍培养。鼓励业务干部参加外交部借调驻外使领馆后备干部考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助理翻译、翻译、副译审、译审、外语专业级别等类型的职业能力考试,以推动形成语言层次合理、专业结构多样的业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