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勘测定界工作模式(山东省)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孙磊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张运保

一、背景与问题

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有资格的勘测单位承担。勘测定界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同时也是一项集政策性、社会性、技术性、专业性与一体的系统工程。对加强各类用地审查,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保证依法、科学、集约、规范用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用地审批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健全了用地的准入制度。

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山东段勘测定界工作最早开始于2003年5月的济平干渠工程,2004年11月取得国土资源部《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至济南段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国土资函〔2004〕424号);韩庄运河段工程勘测定界工作开始于2005年4月,2009年4月取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韩庄运河段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国土资函〔2009〕541号);穿黄河工程勘测定界工作开始于2007年11月,2013年2月取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穿黄河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国土资函〔2013〕151号);济南至引黄济青段、两湖段、鲁北段三大段勘测定界工作开始于2009年12月,2013年2月起取得国土资源部的一系列批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勘测定界工作从一开始的勘测定界测量到形成勘测定界报告,再到取得国土资源部的批复,作业时间长,面向对象多、计算数据复杂,各方关系错综复杂、时间跨度大。同时勘测定界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法律性、时效性、特殊性的工作,必须遵循符合国家土地和规划等有关法律原则,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地籍信息管理的原则,符合充分应用地籍资料原则,符合有效检验原则。因此,对勘测定界工作模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二、主要做法

1.实地放样调绘

实地调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及已批准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

在此步骤中,行政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及已批准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均可以从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中明确得到,但权属界线需要土地所有人双方或多方现场指界,这是最为容易产生疑问与争执的地方,也是整个南水北调勘测定界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例如在济南至引黄济青段工程中,有两个村对村界一直持争议态度。

2.勘测定界界桩埋设与内业

该步骤的主要工作为埋设南水北调工程界桩,现场测绘出界址点的实测坐标,并保证与理论值的差值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以便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对测量的图形进行内业制图和面积量算,注记各地类面积,整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在此步骤中,最容易出现面积统计错误与界桩破坏。由于线状测量范围很容易造成村与村之间、县与县之间产生很多插花地,这些插花地形状基本不规则,面积有大有小,在量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漏算与重复计算;已经埋设好的界桩容易因各种原因被破坏,造成被破坏段界线不清晰,除了容易引发各项纠纷外,还极易造成测量工作的重复进行。例如在济南至引黄济青段工程中,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办事处的云家、苏家、蔡家等几个村的插花地,与征地红线之间的关系复杂,有的紧贴征地红线,造成时而在征地红线内,时而在征地红线外,对各村的面积量算与汇总造成极大的麻烦。

界桩在施工期间能够确保施工边线明确,但在局部地区也存在着有碍施工的问题以及影响周边村民耕种等问题。

3.提交勘测定界成果

该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向业主与当地国土部门提交勘测定界报告书、勘测定界图等资料。由于南水北调线路跨度长,主体工程长度约600km,涉及10个地级市30个县(市、区),由于各县(市、区)国土部门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所提交的成果应按照各个国土部门的意见进行具体调整,以期达到顺利报卷的目的,需要与当地国土部门进行对接,明确各种资料的具体格式。例如,穿黄河工程中东平县国土资源局与济南至引黄济青段工程章丘区国土资源局对资料的要求在图面格式、勘测定界图组成等方面要求有诸多不一致之处。

4.测量方法

(1)针对双方土地权属人无法确定权属界线的情况,一般采取三种解决方案:请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双方所有人,根据现场存在的较明确的地物,提出建议是否权属界线是以该地物为界;如果双方不承认该地物为界,则提议以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权属界线为界;如果仍然无法解决,则建议将该争议区在勘测定界报告中单独列出。将争议区列出,极大地缓解了现场指界的争议矛盾,为圆满解决权属界线问题留出了余地。

(2)针对勘测定界的内业面积量算,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量算方针。即首先确定每一宗地的总体红线面积,按照《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的规定进行面积确认;然后再分头量算该宗地各个村的面积,确保各村面积之和与宗地面积相同,若出现差值,则证明出现了漏算或者重复量算,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最后进行每个村的地类面积量算,确保每村各个地类的面积之和与该村庄的面积相等。依照此方法进行面积量算,可极大地减少面积量算的误差,从而减少面积量算工作的重复率。

界桩埋设方面,已经埋设好的界桩,需要及时将界桩交付现场管理单位,并由现场管理单位负责巡查、维护。

(3)勘测定界报告要明确目的与依据,同时要记录清楚勘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内业完成时间等;勘测定界报告要明确面积量算办法、施测用地总面积等。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一定要符合《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的相关要求,同时按照土地分类严格进行。同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将图面整饰美观。例如,在勘测定界图中,每个地块的注记是利用分子、分母、带单位的数字表示的,这些数字分别代表地块编号、地类代码和面积。规范所附样图的地块注记如:img,这样的注记是非常科学且实用的。但是在实际成图时,特别是在像枣庄市这样的丘陵地区,地类多样,梯田密布,如果按照1∶2000绘图,在局部地区地块注记会显得非常拥挤,若把单位m2省略,图面的整体荷载就会降低很多,图面也会更加清晰、调理、美观。如果在地类变化多的地方,勘测定界图上明确标识出面积默认单位为m2,在图面注记时则不带单位,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图面拥挤问题,但一定要就此类情况向当地国土资源局提前作出说明,并征询其意见。

(4)针对测绘手段和方法的问题,要紧紧抓住测绘前沿技术,为勘测定界工作服务。济平干渠工程与韩庄运河工程项目主要利用“参考站+流动站+电台”的模式进行勘测定界工作,作业半径为5~10km;在2008年年底开始的穿黄河工程中就已经开始运用GPRS技术传输信号进行勘测定界,工作模式转换为“参考站+流动站+GPRS”,作业半径为20km,基本实现当天不用迁转参考站,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到2011年进行济南至引黄济青段工程时,由于SDCORS技术的出现,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彻底放弃架设参考站的方法,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设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勘测定界工作效率,工作模式变为“CORS RTK”,无工作半径的限制,设备利用率提高,作业方法多样化。

三、思考与启示

土地勘测定界是建设征地的基础,做好土地勘测定界为后期土地征用征收提供了依据,根据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土地勘测定界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内容涉及国土地籍调查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和具体测绘等内容。

(2)精确性。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直接用于用地审批工作,外业需要严格按照《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要求进行;内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利用成熟的商用软件,实时自检、互检,从而达到最终成果的精确性。

(3)及时性。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工程进展速度,这就要求勘测定界人员准确、及时地提交勘测定界成果,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