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分区水资源量

3.2.1 降水量

漳卫南运河秤钩湾以上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mm,频率分析计算成果,偏丰年(P=20%)降水量为717mm,平水年(P=50%)降水量为574mm,偏枯年(P=75%)降水量为475mm,枯水年(P=95%)降水量为353mm,见表3.2.1。

表3.2.1 年降水量特征值(1956—2000年)

img

3.2.2 地表水资源量

漳卫南运河秤钩湾以上1956—2000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0.89亿m3。频率分析计算(与分区年降水量频率计算方法相同)成果,偏丰年(P=20%)径流量为43.34亿m3,平水年(P=50%)径流量为26.55亿m3,偏枯年(P=75%)径流量为22.74亿m3,枯水年(P=95%)径流量为12.62亿m3,见表3.2.2。

3.2.3 入海水量

入海水量统一根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辛集闸为漳卫新河入海控制断面,年均入海水量为1.64亿m3,入海水量最大为1996年的14.95亿m3。1975—2005年入海水量,见表3.2.3。

表3.2.2 年径流量特征值

img

表3.2.3 1975—2015年辛集闸入海水量

img

3.2.4 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海河流域评价成果,漳卫南运河秤钩湾以上1956—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7.84亿m3

3.2.5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漳卫南运河秤钩湾以上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5.54亿m3,见表3.2.4。

表3.2.4 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

img

3.2.6 水资源特点

漳卫南运河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漳卫南运河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与干旱地区的过渡带,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08mm,而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汛期,6—9月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7月、8月的降雨量占到全年降雨总量的50%以上。非汛期(10月至次年5月)日降雨量小于5mm的持续干旱期平均为120~150d,汛期日降雨量小于10mm的持续干旱期为35d以上。

漳卫南运河水系水资源总的分布特点是全年水量60%~80%集中在6—9四个月内。流域内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最大、最小水资源量之比为4~6倍,变差系数Cv值为0.4~0.5;多数测站最大、最小年水资源量之比为8~10倍,Cv值为0.6~0.7。

(2)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

漳卫南运河秤钩湾以上集水面积34766km2,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92%以上,是漳卫南运河的主要产水区域。因此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径流主要产生于上游的两大支流漳河和卫河。除水系自身的径流外,在卫河及下游河道,还采取了引黄来补充水资源的不足。近年来,由于上游蓄引水利工程的增多,用水量的增加以及卫河引黄退水的减少,漳卫南运河中下游水资源缺乏情况加剧。

(3)水资源匮乏、人均亩均占有量低。

漳卫南运河秤钩湾以上多年平均(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45.54亿m3,2000年共有人口1583万人,耕地1995万亩,人均水资源量290m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的1/8;亩均水资源量230m3,相当于全国亩均水资源量1900m3的1/9。

(4)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

本流域连续枯水的情况非常明显。据临清站实测资料分析,在1919—1936年间,除个别年份为平水年外,几乎都是枯水年,年径流平均值为16.4亿m3;新中国成立后发生1951—1952年、1979—1981年、1983—1995年、1997—2000年连续4个枯水年段,1954—1977年24年的平均年径流为36.9亿m3,1980—2000年21年的平均年径流量为7.42亿m3

(5)径流衰减趋势明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地表水被大量的开发利用,河道径流量急剧减少。岳城水库观台站(入库站)1953—1961年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8.9亿m3,1962—1979年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3亿m3,1980—2000年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4亿m3,80年代较50年代减少了82%,岳城水库出库水量减少了93%;卫河元村站径流量80年代较60年代减少了61%;卫运河临清站1953—1969年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4亿m3,1970—1979年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7亿m3,到1980—1989年、1990—2000年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锐减为7.85亿m3和6.99亿m3

中下游河道相继枯竭断流,临清站自有观测资料以来(截至2000年),从1965—1989年共25年除1970年外,每年都有断流,1990年、1991年虽没有断流,但最小流量分别为0.5m3/s、0.03m3/s,1966年、1974年、1978—1982年断流天数都在100天以上,最长1974年,断流207天。目前,漳卫南局管理的800多km平原河道已全部成为季节性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