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儿科医师肩负着神圣的治病救人使命,面对的群体是不断成长中的稚嫩患儿,其药物治疗比成人复杂而多风险,故儿科医师需要有儿科临床药理学知识。然而由于儿童生长发育、伦理特点和法规政策等都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科临床药理学发展在全球都较成人滞后,儿科临床药理医师和儿科临床药理学专著都极为匮乏。
我国第1部由儿科医师(具良好儿科临床药理学背景)主编的《儿科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是2002年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它为我国儿科界带来了儿科临床药理学新概念、新知识、新进展,对普及和提高儿科医师合理用药理论与实践都起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2年后再版此书,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在与时俱进;同时编撰队伍中又补充了一代新人。
回顾我国儿科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历程,我很欣慰。本书主编是我国第一代儿科临床药理学家;她(1978年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出色地完成了我们的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科研任务,在国内率先建立TDM方法学并主办首届卫生部TDM学习班,有效地推动了小儿癫痫及其他专业的合理用药;之后一直坚持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临床科研方向和医教研实践,并不断开拓创新,如率先开展我国第一个儿童双盲交叉对照研究(循证医学水平最高的RCT药物临床评价),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率先开展我国儿童群体药代/药动学研究,优化药物个体化治疗;创建首个北京大学TDMCT中心;当选国际TDMCT学会首位中国理事;主持多次国内外大型儿科临床药理学会议(任大会主席),积极宣传儿科临床药理学与合理用药理念,勇于儿科TDM-PK/PD/PG的临床实践;难能可贵的是经美国先进大学儿科临床药理毒理科博士后工作3年,在国外已打开良好局面(能独立获取基金、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发表英文论著、为美国研究生录制讲授实验课件等),却能谢绝导师再三挽留和已获得的绿卡机会,毅然回国创业。近40年来始终在这个十分重要的、但国内空白的小儿临床药理学领域坚持和探索,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也毫不气馁,默默拼搏,对儿科临床药理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虽举步维艰,但终于创建了我国儿科学又一个崭新学科,并建起了一支交叉学科队伍,很有韧劲,很能坚持理想。因此在201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药理学组成立时,我由衷地予以祝贺:“我真的很高兴你能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国内开创了小儿临床药理专业的学术组织。这是一个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学会的正式分支,一个有权威的、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组织。这都要归功于你的敬业精神,和多年来的努力坚持,不容易。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这是一件医学会的大事,儿科学的大事,药理学的大事,也是一件值得好好庆贺的大事。”这种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值得永远传承和发扬。
我谨借此机会,祝贺我国儿科临床药理学学科的诞生,预祝这个新学科兴旺发达!祝贺《儿科临床药理学》再版!希望这一专著能成为儿科合理用药的经典专业参考书。
中华医学会儿科神经学组和学科奠基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我国首批)
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