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TQM与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CI标准、卓越绩效模式及中国医院评审标准的比较

管理模式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所面临的问题,依其内容和性质分类,整理和分析,在归纳共性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的管理理论、方法,而总结出的解决同类问题时所采用的一套问题分析和处理的框架或套路。质量管理模式,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下质量管理学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理论结构或模式。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被引入中国的医院管理中。如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CI标准、TQM、QCC、卓越绩效模式、临床路径、循证医学等,很多医院积极采用这些模式来规范医院管理。但是,医院管理者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源于企业、来自西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中国医院的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有专家认为,全盘照搬国外医院的管理方法并不完全适应我国医院的实际。

(一)TQM与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充分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建立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实质上也是组织管理的普通原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管理经验日渐丰富、管理科学论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同时,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引申和拓展;反过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基石,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打造组织长期成功的发展之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全面融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实质体现在全组织、全过程、全员的参与,是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顾客满意和组织及其成员受益为目的。所以说,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充分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原理,重点强调顾客满意、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而在标准的结构上分别从“过程识别、职责分配、组织实施、效果检验”四个方面采用PDCA过程方法进行展开。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所关注的目标不尽相同,其贯彻实施和认证保持是证明组织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和普及将为组织带来广泛的利益,并能够持久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从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关注点和目的可以得出,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支持,同样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需要ISO9000族标准的检验和认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都将对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是产品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结果,而产品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需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和保持,需要全企业、全过程、全员去共同打造。积极贯彻实施和推广普及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将会为组织营造内部和外部的良好发展环境,使组织始终按照PDCA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始终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运行,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而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TQM与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是由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标准所体现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套实施细则,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卓越绩效模式起源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因其系统的理论框架、全面的评价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集成现代质量经营的理念和方法,而被国际上30多个国家采用并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作为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模式,卓越绩效模式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从指导思想到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成熟度标准,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组织卓越经营的业绩,为组织全方位地自我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类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追求卓越管理经营带来的绩效和业绩的同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共同要求。这种要求在实践中,同质量激励机制相结合,逐步形成了21世纪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TQM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有着共同的渊源,TQM的前身TQC就是由最早的质量奖——戴明实施奖的评奖准则演化而来。费根堡姆于1961年发表了《TotalQualityControl》,后又相继修改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20世纪质量科学教的理论代表作。我国自1978年引入和推行TQM以来,TQM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TQM的有效性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也被世界各国的实践所证明。TQM是当今在全世界为了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而对组织的系统进行综合、全面和持续改进的方法论。虽然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医疗保健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但是在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明确提出该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医院作为服务类组织同样也适用于该准则。因此,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可以作为TQM的具体实施细则,来构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测评组织实施TQM的过程和结果,持续追求卓越。

(三)JCI标准与中国新一周期医院评审

JCI为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CommissionontheAccreditationof 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的国际部,创建于1998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认可的全球评估医院质量的权威评审机构。目前,JCI标准是世界上唯一的只针对医疗服务领域而建立的国际统一标准。第五版JCI标准于2014年4月1日起执行。到目前为止,JCI在世界范围已评定50余个国家、600余家医院。截至2012年5月,我国内地有13家医院通过JCI认证。
JCI标准的最大特点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全方位合理需求为主要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以鼓励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为患者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JCI标准的每一条标准都列出了具体的衡量要素,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医疗机构及公共卫生部门。JCI标准建立在持续改进这一根本理念基础上,并提供了质量改进的方法,即设计、测量、评估和改进的循环。尽管JCI标准为国际统一标准,但还需考虑特定国家的国情,绝大部分标准只是提供了行动的框架和方向,没有规定必须达到的质量指标,而把建立质量目标和指标的工作留给了医院。医院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水准,主要取决于医院实际情况和为自身设计的目标。
JCI认为,认证通常是一个自愿的过程,是一个政府或非政府审查机构对卫生保健机构的认可,符合一定的标准,需要持续改进结构、过程和结果。认证是具有困难与挑战性的。JCI与医院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关系。JCI的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我国医院的管理标准有明确差别。在我国,国内医院各个管理委员会的名称均有“管理”二字,JCI标准要求去掉“管理”二字,重点放在委员会的实际解决问题的功能上,而不是管理功能上。同时,JCI要求管理委员会也必须有明确的组织架构、职责和角色,上下级要清晰,汇报与解决问题的路径要通畅,信息逐级传达。而我国对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仅限于定期召开会议,解决问题即可,流于形式。医疗机构管理中的质量改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JCI要求医疗机构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并定期向JCI提交质量改进报告,将质量逐层递进,不断持续发展。我国对于医疗机构没有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只是要求质量保持在一定水平即可,医院工作人员只要把质量保持在一个标准内或是不超过某个标准就可以达到工作目标,这样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持续发展。
JCI认证与中国新一周期医院评审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两者都是针对医院的评审评价,都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由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担任专家,通过具体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考核。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JCI强调制度的落实及量化评价,医院硬件放在次要位置;新一周期医院评审主要检查包括医院制度落实、管理运营状态、科室设置、设施设备等整体状态;JCI认证以患者就医为主线,采用跟踪访谈的调查方式来获取评价证据,新一周期医院评审以医院为主体,采取自上而下的检查方式,既有对领导层的访谈和评价,也有对各科室管理者和员工的评价,还引入了追踪方法学,采取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的方法,是一种借鉴了JCI认证并结合中国实际的评审策略;JCI认证是第三方进行的认证,医疗机构自愿参加,而中国的等级医院评审是由国家行政机构组织的检查,医院评审制度是对公立医院的强制性要求。

(栗克清 李佳勋 丁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