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由于我的勤思、踏实、机敏、能干,很快得到机关里战友们的认可、领导的重视。进入军营一年多时间,1976年下半年组织上考验我,安排去部队杨行农场养猪种菜。到1976年底,领导就让我担任了司令部直属单位采购员的工作。采购工作,很具体,很实在;部队的舰艇规格型号各不相同,采购的物资千差万别,容不得半点失误。当时我们部队有外海队营连级单位船艇17条,内河有39条,后来发展到100多条。物资采购量很大,每年都有上百万元价值的配件要采购。

采购员工作证

采购的配件,量大面广,品种复杂,采购难度非常大。刚任采购员时,我两眼一抹黑,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但经过一个阶段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较快掌握了各种快艇器材及配件的主要厂家的背景、地点,设备器材的性能、品类等,我都能做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采购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处着手?好在我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路清晰的人,经过一番思考,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首先对仓库里上千种日常库存物资进行盘点、分类。仓库面积有几百平方米,船艇物资有几千种,当时又没有电脑,一切全靠手写脑记,工作量大,困难重重。经过大家数日排摸整理,杂乱的仓库变得有序,各种物资分类整齐码放在一排排货架上,令人叹为观止(战友们的感觉)。

几个月全身心苦练业务,我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基本了解船艇物资采购业务的称职采购员了。我通过走访,对船用柴油机的型号性能进行了解,趁采购机会深入生产厂家,记住他们的地点和背景,了解他们的生产质量,知道一些配件的生产工艺,并和有关人员联络感情,处理好各种关系。部队用得最多的就是登陆艇上的12150型、拖船上的12135型、195型柴油机。天山路器材仓库、上海柴油机厂、江苏常州柴油机厂是我常去采购的地方,因为去得多,业务熟,关系好,衔接顺,所以采购工作进行得还比较顺利。

作为司令部船运大队的采购员,所采购的零件,一方面必须按部队审批的采购单进行采购,另一方面采购配件的品种、型号、规格都必须烂熟于心,不允许有任何丝毫差错,责任重大。

细节决定成败,做好小事成就大事。我在祖训里看到:“做人须有慎独之心”的训诫。虽然我并不完全懂得什么叫“慎独”,但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做采购员经常一人独自在外,身边没有人跟着你,管着你,一切都靠自觉,也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我们船运大队远在吴淞镇泰和路,而警备区后勤部在静安寺附近的愚园路,相距二三十公里的路程。每次外出采购,总要先到后勤部开调拨单。当时只有公交,每次要换乘好几辆公交车才能到达。早上从吴淞镇水产路乘51路或52路到老北站宝山路鸿兴路转乘18路到北京西路,再转乘20路或21路到镇宁路或江苏路下车走到后勤部机关大楼。所以时间要安排得十分精确,轧准班次,否则就会错过到批发部、商店开提货单的时间。为了完成采购任务,需要东奔西跑,有时还误了吃饭,当时部队规定,有2角钱的午餐费,我总是在小点心店要一碗面条或馄饨就对付过去了,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饿着肚子办事情。这些看起来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但你一疏忽,就会影响你工作!

1983年时的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

那个年代,居民买粮油、肉、鱼虾、海蜇、豆制品等都是凭票的,食品供应非常缺乏。当时船运大队外海船艇经常出海训练,送战备物资到大小洋山岛等部队外出执行任务,部队船艇司务长会直接从岛上的渔民手中购买一些鱼虾、海蜇等海产品带回上海,让大家改善伙食。有时我也会随船前往,每当此时,我也会帮助警备区后勤部机关队的干部家属捎带些海产品(因干部家属临时来部队探亲,粮食鱼肉等部队没有专门供应),有时也会帮助有业务来往的地方物资部门工作人员捎些海货搞好关系,为了便于今后的采购工作。这样的事情,看似人之常情,但处理得好,也会对开展工作有帮助的。当时,我头脑非常清楚:一要不违反部队规定,二要手脚干净,三要乐于助人。

现在回想起来,这既得益于东阳这块风水宝地给了我一个聪明的脑子,也得益于祖训的教诲和老妈遗传给我乐于助人的品德。

有一件小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部队有一条士兵早要出操、晚要点名的规定,以培养战士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有一天我从市区采购回到营房已是晚上8点,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正赶上机关晚点名,我赶忙排进队伍。当时主持点名的是机关管理员王必成,他叫我先去伙房吃饭,我坚定地回答:“饭等点完名再吃吧。”也许是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我来讲,养成讲究细节的好习惯是一种自我修炼,也是成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