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的特点
▼基本概念
摄影构图不同于绘画构图
不少人将绘画构图与摄影构图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就一定能做好摄影构图。他们将美术看作是摄影的基础,所以学摄影应该先从美术学起。笔者是不赞成这种主张的,有一点美术基础固然是好的,可并不见得所有学摄影的人一定得先从美术学起,因为摄影与美术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尽管它们同属于平面的视觉表达范畴。在摄影术发明的早期,摄影不可避免地要向实力雄厚的传统绘画学习,因为绘画和摄影在造型上确实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但随着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们各自所采用的工具与技术手段已有了根本区别。就拿构图来说,绘画主要是创作者在有限的画面范围之内,有意识地安排完全可以预见和控制的视觉秩序;对摄影来说,创作者是在无限的时空里,随机和即兴地寻找或发现合乎表达目的的视觉秩序。另外,传统绘画的视觉感受完全取决于人眼的感受,它绝少受观察工具的影响,而摄影由于工具的独特,其观察方式不同于人眼,所产生的视觉感受,如不同镜头焦距所形成的视觉秩序,也往往是人眼所料不及的。现代绘画为了追求独特的视觉表达,也常常借用摄影这种不同于人眼的观察和表现方法。由于在表现手段上,绘画与摄影存在极大的差异,双方又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所以很难说谁是谁的基础。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了相当程度的摄影知识和技能再去学习绘画,你一定能比从来没有学过摄影的人强很多,而且你的绘画即使谈不上出色,也一定会与众不同。
摄影构图在与绘画构图的比较之中凸显了其独特性,这些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光来描绘
与绘画相比,摄影对光线的依赖要更强些,摄影是通过感光来成像的,用光线描绘就是摄影的本义。“用光线作画”是我们对摄影最初的理解。而事实上,摄影画面中的影像本身所传达出来的也是一种强烈的光影感觉。很明显,摄影构图离不开用光,或者可以这么说,摄影构图就是一种光线的表达方式。
瞬间性
摄影是一种“瞬间艺术”,摄影画面具有强烈的瞬间感觉,并因此产生画面的张力,而这种强烈瞬间感的取得,则完全依赖于摄影的工具——相机。相机的快门功能,在捕捉动感方面具有其他工具和手段不可取代的优势。摄影构图中的秩序就是一种瞬间的视觉秩序,而这种瞬间视觉秩序的建立就是摄影构图。
镜头特性
摄影的造型方式或摄影从取景框中对被摄体形状的取舍方式,离不开摄影者对相机镜头的感觉。这是一种独特地对“形”的取舍方式,如果采用不同焦距镜头在同一机位对同一被摄体进行拍摄,那么取得的画面效果会很不相同(尽管其画面内的透视关系相同);当然,即使采用同一焦距镜头拍摄,但因摄影者和对象之间前后、高低和远近不同,所获得的画面效果也完全不同。因此,在取景构图时,我们主要通过对镜头特性的准确把握和恰到好处的运用,来求得画面景别的大小以及画面透视关系合乎目的性的体现。
现场性
由于摄影必须在拍摄现场进行,摄影构图也必须在拍摄现场当机立断地做出即兴式发挥,来不得半点迟疑。与绘画从从容容安排画面的视觉秩序不同,摄影构图必须在拍摄现场及时寻找适合于摄影画面表达的视觉秩序,而且一切都必须在瞬间完成。摄影师身处现场拍摄已经存在的被摄对象,而画家则可以在画室中完成创作。自然,现场性也形成了摄影作品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真实可信的现场感觉是形成摄影魅力的根本原因。
构图上的随机性
摄影不像绘画那样需要在深思熟虑中产生,摄影必须随时随地在每个具体的拍摄现场进行创作,因此,摄影构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产生的,在构成形式上也是以开放式构图为主,即使是完整性构图也是属于“不完整的完整”,或者说是相对意义上的完整。摄影构图要比绘画构图来得更加机动灵活,变化多样。
摄影画面的色彩还原
与绘画采用颜料表达色彩感觉不同,摄影画面的色彩还原主要依赖于感光材料的感色性功能、光线的颜色或色温特征、曝光和冲洗方案、滤光镜的运用及先进的色彩管理系统的控制等因素,因此,影响摄影画面色彩还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摄影画面的色彩还原具有多种可能性。
影调的表现
尽管摄影画面的形状、立体感觉和深度感觉也与绘画感觉极为相似,都是通过明暗分布来实现的,但摄影画面中的明暗感觉主要依赖于感光材料对光线感光量的多少和冲洗方案的选择,即曝光和洗印将决定影调的具体样式。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对画面的影调做出写实性或表现性的处理。
写真纪实性
过去,人们经常将摄影看作是一种证据,就是因为摄影具有绘画所不可比拟的超强的写真纪实功能,人们一致认为“拍得像”总要比“画得像”来得更真实,或者说,“画是假的,摄影才是真的”。今天,具有超级写实功能的摄影早已取代了写实性绘画,并且已将绘画挤进一条“更纯粹表现”的胡同里去了。摄影的“真实”,主要来自摄影画面对现实世界惊人的写实表达。尤其是摄影画面所体现出的细节的真实性,简直是一种对现实的“复制”。而且,摄影画面能够展示出比人眼所能看到的更为丰富的细节,这就是摄影独到的魅力,也是很多人认为写真纪实就是摄影的本质特性的原因。
正因如此,在摄影创作中,我们将细节看作是摄影的生命。
虚实感觉
摄影画面中的虚实感主要取决于对焦的方法(如选择性对焦和有意识的虚焦处理)、景深控制、快门设定(尤其是慢门的运用)以及对运动物体的表达(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等因素,而这些感觉是绘画所无法具备的,因为绘画的感觉源自人眼的感觉,而摄影的感觉则来自摄影独特的工具和手段。
取舍方式
如果说绘画构图是从无到有不断丰富完善的话,那么摄影构图便是从多到少或由繁到简来求得相对的到位。尽管在对被表现对象的观察提炼方面,两者颇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取舍方式的操作上,却有着根本区别。
时间与空间的表达
在以上归纳中,我们尤其要强调的是摄影构图讲究对时间与空间的分割与截取。也就是说,学习摄影构图必须具备摄影所特有的超强的时空意识,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时间表”
摄影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表(图1-5),也可以是一种充当时间量表达的某类形象特征(图1-6),这些形象特征在作品中也相当于一个“时间表”。摄影从总的方面来说,都是对时间与空间的截取与表达,但是纪实类作品一般更讲究时空效应。众所周知,时效性是新闻的命脉,时间意识在新闻摄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新闻摄影的现场性表达非常重要,因此,优秀的新闻摄影师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可以充当“时间表”的形象特征。如寇德卡拍摄的捷克被苏军占领,以自己的手表作前景(图1-5),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时间意识和记录历史的使命感。许多摄影师总是有意识地将“时间表”纳入作品中,从而表达一种“完全合乎生活逻辑”的“正在进行之中”和“未经摄影师人为改造”的真实状态。我们可以借用生态学名词,称之为“原生态”,以客观和公正的立场来报道新闻事实。在更多情况下,尽管新闻事件已经发生,或许尚在延续,或许已成过去,但只要摄影师抓住这个曾经发生新闻事件的场所,在画面中有意识地选取一个准确标明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时间进程的“时间表”,就能以一种正确姿态对此事件公正地加以报道。
图1-5 “时间表”的运用之一,寇德卡摄
图1-6 “时间表”的运用之二,寇德卡摄
图1-7 运用比例配置强调画面空间
图1-8 运用比例削弱空间感觉
“空间比例尺”
这是摄影所特有的一种不同于绘画的空间意识。无论是哪一类摄影作品,空间感觉(空间的有意识强调或有意识削弱,见图1-7和图1-8)总是拍摄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我们通常所见的摄影作品大多是平面的视觉表达,现实生活中立体的有深度的空间在作品中都得转化为平面的视觉形象,而摄影画面中的空间表达也必须借助于摄影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才能在观众解读时还原为原空间的真实感觉。摄影营造空间的方式主要有线条透视、影调透视和色彩透视。摄影画面明示与暗示空间存在的方式主要有运动、指示、视线、明暗等。
前景的运用、汇聚线条(即线条透视)空间表现的最大化选择和超焦距运用技巧的帮衬,可以令画面获得最大化的空间表达。前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担当着画面空间位置的比例尺作用,前景可以是画面空间环境的某一部分,可以是较为重要的陪体(图1-9),也可以是主体本身(图1-10)。当前景属于主体本身时,画面中的后景与背景位置则必须与主体产生有机联系,观众往往通过画面前后关系的分析来理解画面的真实含义,此时景深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图1-9a 陪体作前景
图1-9b 陪体作前景
图1-10a 主体作前景
图1-10b 主体作前景
▼学习目标
1.了解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根本区别。
2.明确摄影构图的基本特点。
3.学习摄影构图中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法。
4.正确看待摄影和摄影构图。
5.理解作为一名摄影师在构图方面所应具备的素质。
▼训练方法
如何正确看待摄影构图
前面已经说过,构图远非等于画面形式加上主体位置的安排那么简单,而且对于摄影构图来说,还要受到具体的摄影工具及手段的制约。许多构图方案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摄影师经常会有超经验发挥,而这些超经验发挥,一方面带来了摄影无穷的乐趣,另一方面又正好证明了摄影构图总是处在动态生成之中这一事实。
不少人对构图学问给予了过高的评价,甚至将某些经典的摄影构图作品看作是高不可攀和难以逾越的。其实,摄影构图并不存在什么经典与神话,从严格意义上说,摄影构图是随机产生的,是“活性”、动态的,因此也不可能存在一种现成的可供每位摄影爱好者参照的标准体系。反过来说,如果比划几个招式就宣称自己掌握了摄影构图,其实还差得远。对于摄影构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应当采取一种全面、发展、辩证和科学的态度,决不能迷信所谓的经典与权威。
摄影构图的“三因原则”
在学习摄影构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丰富多变的摄影构图源于具体的拍摄现场,源于摄影师对不同拍摄时机的理解与把握,源于不同摄影师或同一个摄影师在不同心境下对被摄对象的不同理解。我们将这些特点简单概括为下列“三因原则”:
1.摄影构图必须“因地制宜”。
2.摄影构图总是“因时而异”。
3.摄影构图还将“因人而异”。
摄影师的“三敏素质”
摄影构图的上述特点要求摄影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通常,每个职业都有其自身的道德观念与素质要求,摄影师作为一种职业,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将摄影作为一种纯粹的业余爱好,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闲暇时光拍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在别人看来既高尚又高雅,而对自己来说,也的确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但是,一旦摄影变成一种职业、一种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时,情形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远不如我们平日里偶尔玩玩那么轻松。毋庸讳言,摄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要在摄影工作上做出成绩,则更是艰难。尚且还有谁也无法轻易回避的更为实际与更为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作为职业摄影与专业摄影师的社会地位问题。而从摄影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来说,它在更多情况下是一项具有智慧型的强体力工作,要胜任这一工作,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心态之外,摄影师的文化品位与艺术感觉又是缺一不可的。众所周知,摄影的感觉与别的造型艺术的感觉是迥乎不同的,除了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良好的艺术感觉以外,摄影师还得具有敏捷的瞬间反应能力与现场即兴的判断、控制能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摄影智慧”。欣赏者可从具体的摄影作品中一起分享创作者的智慧喜悦,而摄影师往往是通过这种智慧的传达来证明自己的创作价值的。摄影创作对摄影师的素质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摄影感觉上的“敏感”、摄影观察上的“敏锐”和摄影操作上的“敏捷”,即“三敏素质”:
1.情思敏感。
2.目光敏锐。
3.反应敏捷。
各类不同的摄影在构图方面有着各自内在的要求
摄影构图不是纯粹的兴之所至和随心所欲,而是有所考虑、有所依据的。一般说来,这里存在着三个层面上的依据:
1.根据作品具体内容上的表达需要。如果不看作者的主观表达意图,我们简直无法对具体的摄影构图做出如实的评价。比方说,图1-11和图1-12这两幅表现海边冲浪的照片,尽管它们所表现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但是究竟哪一张更可取呢?我们是说不清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作者的真实拍摄意图。如果从注重空间的表达上看,前者理当更好些,但如果从现场气氛上看,后者则更具说服力。
图1-11 《冲浪之一》
图1-12 《冲浪之二》
图1-13 “荷赛”获奖照片《纽约时装节》,Lucian Perkins摄
2.根据不同摄影类别的基本表达规则的需要。就拿拍摄时装为例,我们寻常所见的各种普通的商业拍摄方法必须坚守大众心目中所希望看到的经典和完美的表现原则;而新闻的拍摄方法往往是对时装表演进程中的某些戏剧性插曲和诙谐幽默的细节更感兴趣,不必讲究完美的造型,因为这样做会显得更随意,更令人信服,更具可看性,因而也更具备观众所期待的新闻价值(图1-13)。
3.摄影师表达个性上的追求。
当然,无论是何种需求都必须服从于观众的需求,因为摄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而表达成功的标志就是看有没有被观众接受,只有被观众接受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注意事项
摄影构图永远是处在生成之中的
摄影构图总是来自拍摄现场,也就是说它生成于拍摄现场,是摄影师加上相机加上拍摄现场在瞬间的一种兴会,绝对是无法凭空想象的,必须切实行动。行动才是摄影构图应该采取的姿态。因为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在行动之中不断感觉,并在感觉与表现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表达手段。所谓摄影构图的预见能力或称“直觉判断力”,是实际拍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发产物,这种感觉决非轻易就能从书本或课堂上学来的。
总之,摄影构图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是在不断生成之中的,我们必须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摄影构图。我们一定要学会以摄影独有的创造性方式来观察和表现世界。我们不只是向经典学习,更要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向变化多端的自然学习,向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学习。珍惜每一份曾经诉诸视觉的感动和尝试,用视觉来表达冲动,培养良好的摄影感觉以及在视觉表达方面的感悟能力。
【思考与练习】
1.说说摄影构图的含义与目的。
2.以拍摄单幅照片为例,说说传统的摄影构图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不能将摄影构图简单理解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
4.为什么摄影构图不同于绘画构图?
5.如何看待摄影构图中的时间与空间表达?
6.摄影师在摄影构图上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7.为什么摄影构图永远是处在生成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