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许宣平初创“三世七”太极拳

在1000多年以前的盛世唐代,有一位隐居于翠微山中的修道之人,名叫许宣平。许宣平原是新安歙县人。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许宣平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30多年来,他多次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时候他还为人们治疗各种疾病。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但多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

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当时许多人都诵读许宣平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就连大诗人李白也听说了许宣平的诗名,于是他就途经九华山、黄山、齐云山,最后来到翠微山里寻访许宣平。

李白来到山脚下,只见林海茫茫、小路崎岖,一时不知所往,于是就漫步走到江边,想找人问问路。正巧看到野渡之上泊有一条小船,他连忙跑到近前朗声问道:“船家,可知许宣平许仙人住在哪里?”

闻声,船篷内走出一人,斗笠遮面,长发披肩,手拄一枝竹篙,歌道:“山中轻雾绕,迷蒙石径遥;欲问许仙人,门前仅一篙。”

李白听后答谢一声即匆匆离去,他沿着石径在山中仔细地寻找。江南的山里到处都生长着竹子,更有好多门前有竹子的人家,然而仅有一棵竹子的却始终没有见到。

甲子 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一个。前一位是癸亥,后一位是乙丑。我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子年”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甲属阳之木,地支之子属阳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看看天色将晚,李白只好无可奈何地返回江边,寻到一间酒楼休息。有了酒,这位诗仙灵感就来了。他猛然想起在江边问路的船上,在舱外不就立着一支篙吗?那位船家一定就是许宣平啦!

李白急忙又跑回江边,只见暮霭沉沉,烟波浩渺,江面上哪里还有什么船啊!李白心里感到十分懊悔和怅惘,后悔当时没有悟出船家诗歌中的意思,与许宣平失之交臂。

三世七 也有称三十七的,称三十七是指本套太极拳共三十七势。之所以取名“三世七”,三世指的是前世、今生与来世。也理解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只手旋转着划出一道半弧,这只手正由它的过去走向它的未来。如果另一只再沿着这半弧的轨迹旋转跟来,那么前手是后手的将来,后手是前手的过去。

李白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

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有一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从此人们就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了。

但100多年以后,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一颗大桃子。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

老妇人说:“我们早就听说您已经成仙了。”

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

许宣平还传了他在深山中悟得的一套太极拳法,名为“三世七”,这套拳的招式,其灵感来自于天然的各自独立的36道山泉石门,水至柔,石至坚,阴阳缠绕,刚柔相济……故不分何式为先何式为后,只要将每式学会,打起来可以相继不断,绵绵不绝。

三世七太极拳共三十七势。练三世七太极拳,应一势练成,再练一势,不能心急齐练。至三十七势全部练成,无论何势先,何势后,只要将势练成,自然三十七势相继不断,一气贯成,所以又可以谓之为长拳。

许宣平的三世七太极拳每一势中双手均是以指尖领劲,走太极S曲线。左脚与右脚所在的两个点,正是绕S曲线所依的圆心。当手运到中间,无法穿过胯下而绕成完整的S曲线时,只要以意思走出完整的S曲线就可以了。

再接续下来的动作也是如此,周而复始,由正反S曲线首尾相连成闭环。双手均作S曲线时,手自然会一前一后,前手起到引领的主导作用,称为“乾手”,后手起到配合的宾辅作用,称为“坤手”。

罗盘 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放在罗盘上,以此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从侧面看,或者俯视,这个由手指领劲绕成的封闭S曲线环都呈现出半个太极图的样子。

乾手与坤手,一前一后走在这个封闭的S曲线环上的时候,当乾手正在画立圆的时候,坤手正在画平圆,接着乾坤交换,反之亦然。

当乾手由立圆到水平圆变化成扭转的S环时,坤手正在由水平圆到立圆变化成扭转的S环。乾坤两手相交错绕环,套在一起,从任意一侧看投影图,都是半个太极图。

一只手的一个完整S曲线运动轨迹共经历了12个阶段,即易经中乾卦的六爻与坤卦的六爻。当乾手以乾卦第一爻起,坤手即以坤卦第一爻开始,直至运行到第六爻乾坤互易,再至第十二个阶段第二次乾坤互易复归于初。

练三世七太极拳时,一身犹如八卦罗盘,中间为八卦排列组成六十四卦方阵,为地。四周为六十四卦排列成圆,象征为地的六十四卦中,坤居西南,乾居东北,守坤德,自然朋友多多,所以坤卦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意思是主张修炼者多修坤德。

修炼三世七太极拳,感知地心与自己交互作用,融身心与宇宙自然,渐入天人合一的道境。修炼三世七太极拳,动静皆依循易理,可以感悟每一个人生阶段自我定位的重要,辨吉凶,知进退,守坤德,通权变。

许宣平传下来的这套太极拳,正是他一生修身养性的浓缩,而这个正反S线也正是一套太极拳的浓缩。当人们静下心来,体察正反S线的乾坤交变时,就能激发出潜能和灵感,往往很多疑难都可会灵光一闪而豁然贯通。

阅读链接

许宣平《庵壁题诗》见《全唐诗》和元代道士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它描述了许宣平宗教修炼中的道隐生活。

道教徒山居隐逸是为了宗教修炼,山林之隐是他们排除干扰、澄心静虑、稳固道心的一种宗教修炼途径和手段。“道隐”不仅是自我安慰的人生态度,更是愉悦的审美态度,在太极审美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道隐”思想丰富和充实着太极审美文化的内容并经过道教徒宗教情感的过滤、淘洗以及高度整合,内化为心灵深处一种难以言说而又实实在在的宗教情怀,随后又以诗歌这一审美的表现形式再度外化出来,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庵壁题诗》是太极文化关于隐逸山林、自得于林皋的生动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