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换马

看报,国际部分,一个大标题入目,是《科尔时代的结束》。这是报道德国选举总理的结果,执政四届共十六年的科尔,选票竟未能居首位,依选票多少定席位之例,下台了。可能有不少人感到意外。我呢,至少是有些感慨。感慨来于对这位总理有较深的印象。在国际的政治活动中,高级头面人物群里,他块头最大,中国俗话有身大力不亏,成语有举足轻重,放在他身上都合适。实际也是这样,他坐在总理高座上,做了许多大事,其中一件是东西德的合为一体。这证明他既能力高又功高。可是这次竞选,如果不得不承认选票代表民意,这就是人民有意换马,纵使他有能力有功,也只好去“老骥伏枥”。这情况使我想到另一尔,英国的丘吉尔,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首相,有危亡之险而终于胜利,也是既能力高又功高,可是战后竞选,人民想换马,也就“老骥伏枥”去了。

这样的换马引来一个问题,是会不会换错了?有可能,但很难证明。因为新马上路,旧的老骥拴在马厩里,不能对比。也就只好设想为换对了,骑上,试试看。如果骑个时期,觉得既不稳又不快,怎么办?只好过些时候再换。这样换,或不换,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教训?以下想想看。

首先想到的是换不换之间,或说选,如何才能不失误。显然,这就要求有投票之权的人民中的大多数既有“知识”又有“品格”,有知识则“能”选称职的,有品格则“肯”选称职的。知识的内容广泛,大到社会组织,小到拟选什么人,都要有所知,能评断是非高下。举个反面的例,我有个舅爷姓杨,活到三十年代未剪小辫,他说他是大清国的人,就要有辫子,如果他投票,当然选宣统(他不知道还有溥仪之名)。这可笑吗?说句值得痛心的话,现在为数不少的人,有关选票方面的知识,比我的杨舅爷未必高明多少。再说品格也很重要,没有这个,则选人的标准就会成为“私利”,而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简明,知识和品格可以合称为“教养”,换马也好,选举也好,求不失误或少失误,要以有这个为保证的力量。如何才算有教养?选票决定一切的制度是“民”主制度,在其中,有教养表现为大多数人能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并取是而舍非,总而言之是真能“主”。其反面是名为主人,实际则早请示,晚汇报,长日长夜高呼万岁,争取作驯服工具,并视之为天经地义而已。

其次是略过失误不失误的问题,单看用选票的方式能换马,是不是会给人民带来“好处”。很难说,因为好处,包括各色人等希望的在内,会多到无限,有求必应,谁也没有这样的本领。只得退一步,看看能不能带来低调的“平安”。这像是问题不大。理由呢?与坐宝座的一人专制相比,最关键的是与“权”有关的一切变了。人民手握选票,能换马,则可证,权的本原成为手握选票,不再是马上得天下。紧接着就是治人者与治于人者位次的改变:至少是理论上,能换马的在上,马在下。位次的不同当然要有所表现,是居下位者想干什么,先要看看居上位者的脸色,以求下一次投票,手握选票的人不想换马。这样,好处有没有,有多少,纵使只有“天”知道,避人祸,保平安,则是“人”也可以知道的,因为,不要说戴帽、抄家之类,就是颁布什么主义、谁的思想,强制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事也就不会有。何以故?曰居下位,不敢。

纵观我国历史,由文献足征到晚近,我们还没见过这种性质的“不敢”。其结果呢,唯物方面,身受或耳闻,都清楚,也就用不着费辞;唯心方面,高喊灿烂的文化云云也就显得颇为勉强。有问题要解决,有错误要改正。如何改?专就变敢为不敢说,异国的换马之事很值得参考,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