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记实存照
- 民贵文辑 说梦楼谈屑 谈文论语集(张中行全集)
- 张中行
- 1561字
- 2021-01-07 17:48:22
近几天,面对报刊,面对电视,都看到六十年前南京大屠杀的记事。同一事,反复说,不同处所说,多乎哉?不多也,因为这是世间罕见的不应有的惨案,轻些说是日本的耻辱,重些说是人类的耻辱,牢记,重温,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中的直接一项是防止这样的恶事丑事再现;间接呢,我想至少应该包括两项,其一是道德的,人应该怎样对待己身以外的人,其二是社会结构的,群体应该怎样组织,如何管理。
日本侵略军视杀中国老百姓如儿戏,是道德的沦丧,也显示他们的社会结构有问题,具体说是维持军国主义,以侵略邻国为首要的政务。军国主义与道德的沦丧有密切关系,因为醉心于侵略,就不能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能要“仁者爱人”。他们要的只能是,扩张政治性的力量(即号令人民的力量),然后随己意滥用。这样的胡作非为给中国带来大祸害,南京大屠杀不过是其中一项颜色特别鲜明的。丑恶图像鲜明,废物利用,似乎也可以抽出一些教育意义,这是,政治性的力量有可能甚至很容易滥用,其结果必是小民遭殃,如果我们也有这类事,详记实况,不忘,看作教训,并想出根治之法,以求恶事丑事不再现,也是有深远意义的吧?
可是说起记实,困难却不少,记之前先要考,近年的容易,远年的不容易,一也;还有二,是太多,记不胜记。那么,就放弃教育意义吗?显然也不应该。折中之道是举一隅,希望别人能以三隅反。这里就想这样试试,语云,事不过三,只说三件。
最先跳出来的是秦始皇。攻城略地,吞并邻国,杀人当然不会少,这笔账应该怎么算,问题过于复杂,只好视而不见。视而当见的是坑儒,性质是消灭意见不同于己者,史有记载,四百多。此外,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滥杀的人也不少。直接杀之外,为了保住自己的宝座,万世不绝,享乐,还强迫人民修长城,修阿房宫,直到造死后享用的兵马俑,小民枉死的就难以数计了。所有这些事的教训是什么呢?是至少应该领悟,古书所说“天降下民,作之君”,推崇君王统治乃天意,是骗人的;儒家希望专制统治者重王道,行仁政,是在做白日梦。
接着跳出来的是1600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他是个有杀人瘾的专制魔王,消灭了敌对势力,统一了天下,并由长时期君主专制的传统继承了金口玉言说了算以及尊君忠君为无上美德、可得无上荣誉的思想意识,就大过其杀人之瘾,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犯脾气,就下令杀。杀戮,有大批的,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理由(造反)都是莫须有,一次就杀了一万几千人。零零碎碎杀的更是罄竹难书。可是看史传,其时,没有人敢说甚至觉得不对,其后,到明末的甲申之变,有不少青史留名的人物,竟至怀念皇恩,痛哭流涕了。这种种,如果能牢记不忘,就更有教育意义。这意义是一,一个人为所欲为的专制制度要不得;二,尊君忠君的思想意识也要不得,读书明理,应该把头脑里的感皇恩清除出去,换为想到问并敢问,小民沦为水深火热,为什么不可以造反?
最后请清朝来凑个三。用汉人的眼睛看,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但是凭良心说公道话,打天下时期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后,杀人并不比明朝多,先后十君,杀人之瘾都没有明朝的太祖、成祖大。可是添了新花样,是文字狱,即疑惑什么人有反清思想就杀。有反清思想可能是真的;至于某种现象(如科场以“维民所止”为考题)是否即寓有反清思想,就只有天知道了。可是就源于这样的疑神疑鬼,也杀了不少人。这杀人的新花样必带来新教训,是为了不因为思想未合要求或疑为未合要求就受害,我们应该易专制为民主,包括制度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
举事已及三,可以住笔了,可是也患了疑神疑鬼病,推想也许有人会说,指自己的伤疤,纵使是过去的,也不免要引来淡化他人之短、削减自己之长的恶果吧?我的想法不是这样,而是自己之短影响更为深远,抛开一切时的“义”而只是为了未来的“利”,也应该换不肯说为常说,以期能够对症下药,取得小民曾经受的苦难永不再来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