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中国经济基本面及对未来增长前景的影响,是学界和决策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了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月因贸易紧张状况将2019年全球增速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3.5%(IMF,2019)。中国近期过猛的“去杠杆”和强监管的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快将不断增加养老、社保压力并影响经济转型。这些因素均引起了外界对中国未来经济政策走向的关注,以及对经济短期走势和长期趋势的担忧。因此,系统研究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影响中国经济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指导含义。

尽管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增长前景估计的研究,然而鲜有研究深入分析经济收敛的决定因素及其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主要聚焦生产率收敛的动态演变,以及决定新兴开放经济体对外部知识和先进技术接受转化能力的基本因素。本章在文献上有三方面的贡献:第一,我们利用跨国生产率收敛规律,结合中国人口转型的动态特征,采用供给侧的方法估计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第二,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开放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动态决定因素,明确了实施高层次对外开放、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等举措的重要意义;第三,我们在开放经济体追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中国增长前景和相对人均GDP的收敛情况,提出了估计潜在增长率的一种新框架。

经济增长的理论和事实均表明(Parente and Prescott,2002;Lucas,2009;等等),开放经济体的人均实际收入具有相对收敛的规律,也就是说,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开放经济体表现出相似的生产率收敛特征。具体地,开放经济体初始的相对人均收入越低,之后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就越高。然而,人口因素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规律。因此,在预测潜在增长率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相对收敛的规律以及不同国家人口结构的独特特征。

因此,我们的估计方法是利用生产率收敛规律估计中国人均GDP增长率,并结合根据中国人口结构特征预测的人口增长数据,测算中国的潜在GDP增长率。首先,基于已有关于开放/封闭经济体的分类研究(Sachs and Warner,1995;Lucas,2009),我们从113个经济体中,根据相对人均GDP,识别了与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可比经济体。其次,通过收集可比经济体的历史数据,估计随时间改变的经济收敛率,并将其拟合值作为中国人均GDP增长预测的基础。即在非线性模型中,以中国的开放可比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相对人均GDP以及人力资本、城市化、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等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最后,结合中国的人口增长预测,测算中国潜在GDP增长率。

本章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开放经济体和封闭经济体的增长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在经济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对外开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获得来自发达国家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的重要机会。第二,对于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其他处于转型中的新兴经济体,城市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对提升发展中国家赶超能力至关重要。第三,老龄化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这意味着政府应考虑适时取消已实施多年的人口控制政策。第四,根据模型预测,在低情形下,中国GDP潜在增速将从2016-2020年的6.66%逐渐下降为2.66%。在中等(高)情形下,将从2016-2020年的6.96%(7.20%)逐渐下降为3.39%(4.16%)。第五,根据预测结果,中国经济规模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相对人均GDP有能力在21世纪中叶提升至美国的60%以上。

本章的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分析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增长收敛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与增长收敛理论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相关的研究,第四部分给出用于中国增长预测的数据和实证框架,第五部分为不同情形下中国GDP潜在增速的预测结果,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并讨论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