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制沿革与行政区划

随国家政权的更迭以及管理需要,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行政区划时有变化。

一 建制沿革

湘西南侗族地区行政建制几经变革,有分有合,更迭不已。

春秋之时,湘西南侗族地区均属楚巫之地。

战国时,湘西南侗族地区属楚黔中郡地。

秦汉设郡置县,今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绥宁县、靖州县、通道县均属象郡,芷江县、新晃县等地属于黔中郡。

汉高帝五年置镡成县,辖今洪江市、洪江区、靖州、会同、绥宁、通道、中方、鹤城区等地。同年,置无阳县,辖芷江、鹤城、新晃等地。

秦汉时期,虽然中央政府在湘西南地区设立了郡县,但由于郡县治所稀疏、疆域辽阔、地理位置偏僻、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地区仍为土酋当政。

三国时期,湘西南侗族地区整体上属于孙吴,仍为武陵郡地。

魏晋南北朝由于时局变动频繁,湘西南侗族地区行政区划多有变化。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撤辰阳县并入镡成县,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撤镡成县并入舞阳县,辖今辰溪、中方、鹤城、溆浦、芷江、洪江市、洪江区、麻阳、靖州、绥宁、会同、通道、新晃、花垣、凤凰等地。

唐代有州7 个:辰州、锦州、叙州、奖州、晃州、诚徽州、邵州,辖今芷江、新晃、靖州、会同、武冈、城步、绥宁、通道等地。

宋代湘西南侗族地区属荆湖路,有辰州、叙州、晃州、鹤州、锦州等三十多个州。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武冈由县升军,辖今武冈、绥宁、新宁三县。

元代设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属湖广行省。

明设辰州府辖沅州、靖州,领黔阳[8]、芷江、新晃、麻阳、会同、靖州、通道、绥宁等县。明洪武元年(1368)改武冈路为武冈府,领武冈、新宁、绥宁部分地区。

清代设沅州、靖州、晃州。沅州府治所在芷江,领芷江、黔阳、麻阳三县。靖州直隶州,治所在今靖州县,领会同、通道、绥宁三县。晃州直隶厅治所在新晃老晃城,领今新晃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设会同、沅陵两个专区,辖今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江、会同、绥宁等地,而武冈县隶属邵阳专员公署。1952年,撤沅陵专区,以会同专区为基础成立芷江专区。1953年,芷江专区改名黔阳专区。1958年,绥宁县从黔阳专区划出,归于邵阳地区(后为邵阳市)。1968年,芷江专区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改称怀化地区。1986年1月,邵阳地区改称邵阳市,辖区不变。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武冈县改升县级武冈市至今,隶属邵阳市。1997年11月,撤销怀化地区,改设地级怀化市,辖区未变。

二 行政区划

湘西南是个地理范畴,主要指湖南的西南部地区,其行政区划范围主要包括怀化市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洪江市、洪江区等,以及邵阳市的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新宁县、洞口县、隆回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