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集安的高句丽史迹

7月19日,晚22时15分,乘火车K53次,由北京出发。次日晨7时30分抵沈阳北站,宿工会大厦。上午,参观省博物馆,碑刻拓片展览。下午,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沈阳故宫(清宫)。(图1)

沈阳清宫规模没有北京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大,但别具特色。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大政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之地,其布局反映了清初君臣共治国政的历史。清宫内木雕龙颇具特色,虎虎生威,比关内紫禁城的木雕龙更有一种野气与霸气。佟悦老师介绍,这表现出更为浓郁的满族传统文化风格。

图1 盛京(沈阳)清宫大政殿

7月21日晨,与吴昕阳等人会,驱车经本溪市、桓仁至吉林集安。宿鸭绿江边一家宾馆,四楼,条件欠佳。江面不宽,对岸就是朝鲜,行者、骑车者,无不了然。房屋静静地兀立着,依稀可见一两个人影。江中游艇,载着游人急速划过,荡起阵阵欢呼声。下午,参观集安博物馆,主要是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傍晚在江边散步,这边灯火辉煌,对面却一片漆黑。正是两国国情的一个缩影。

7月22日晨,鸭绿江笼罩在一片雾海中。导游告诉我们,鸭绿江每天都是这样,如果起得早一点,雾会更大。如今,集安只是边境的一座小城,如果不是历史上曾作为高句丽都城,恐怕不会有几人知道它的名字。在明代,这一带是女真人长期活动区。

吃过早餐,参观高句丽遗址,包括国内城遗址、丸都山遗址、将军墓、好太王碑。2004年7月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的高句丽史迹(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内城遗址现在建有遗址公园,我们在公园里搜寻,已无旧城痕迹。不过集安市内还保留着一段高句丽时期城墙遗址,城墙高1—2米,约30米长,一些硕大石块散落地面。城墙附近五六米地方,仍有居民住房。导游说,过去当地居民盖房时都到这里取石,后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才逐渐收回一些。

驱车约半小时,到丸都山城。山城是高句丽政权迁都集安国内城时在近郊同时兴建的一座防御性都城。位于半山腰,北高南低,城墙依山而建。南瓮门处有小溪流过,溪水清澈。一位老农推着自行车上山,车上带着两个塑料水壶。导游说,附近居民每天都去山上打泉水,天然矿泉水,十分甘甜。从城墙上往外看,此山与其他山没有什么区别。我很纳闷,这么个高高低低的山坡,能容纳多少人呢?进入城内,满眼全是庄稼,一些老农在地边摆上刚摘的黄瓜,5块钱一堆,说是没农药,由泉水浇灌,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再往上走,视野逐渐开阔,地势也变得平坦。

爬上点将台,山城尽收眼底,进城前的疑惑随之解开。此山从外部看只是一个山坡,但内部地势平坦,便于建城居住。高句丽山城一般都有这样的特点,山顶较平,既便于瞭望以侦察敌情,又适合建屋居住。点将台基座为正方形,很整齐地堆砌,有2米多高,当年的高句丽王在这里指挥点将,兵士在这里登高瞭望。据说基座石块已经作技术处理,可以减少风化。导游指着远处的一块平地,说那里便是宫殿遗址,现在只剩一些散落石块。北面山顶城墙尚存,因地势较高,爬上去的人少,所以保存较好。整个山城都凝固在静谧的空气中,庄稼、野花、城墙、点将台,时间似乎也静止了,只有小溪流水在轻柔地吟唱。

出丸都山城,往贵族墓葬群,沿着一条小路进入墓地。高句丽贵族墓葬造型奇特,墓基用巨大石块砌成正方形,下宽上窄,一层层向中间收起,类似埃及金字塔,形成锥形尖顶。高句丽墓葬明显与汉人不同,他们将坟墓砌于地面之上,祈求灵魂升天,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而汉人传统则讲究入土为安。

集安高句丽遗址中最出名的要数好太王碑和将军坟。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长寿王为歌颂其父功德建造的记功碑。碑由一整块巨石雕成,高6米多,宽1—2米不等,四面有字,内容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功绩、守陵制度。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史料。(图2)

图2 好太王碑

将军坟是长寿王陵墓。过去附近居民见其比其他墓葬规格高,推测是一位将军坟,故名之,一直沿用至今。将军坟是高句丽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石结构陵墓,外观也是正方形基座,金字塔造型。有趣的是,每边均有三块巨大条石抵住墓墙。据导游介绍,这是因为墓葬所用石块过重,为避免日久压力过大墓墙倾斜而设。有一面墓墙所立的三块石块中少了一块,那面墓墙已经向外凸出。将军坟雄伟壮观,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沿着木梯,进入将军坟墓室,室内现仅有两座石棺床,十分阴凉,四壁潮湿。将军坟后面,还有几座培冢,比较简陋,规格也小。(图3)

图3 将军坟

中午,驱车至鸭绿江边,对面的满浦镇清晰可见。满铺镇在明代是女真与朝鲜交往主要通道之一,终于一睹今日风貌。对岸山坡上树立的朝鲜文大标语内容不详,估计是政治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