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与机制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事业始于1950年,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60多年来,中国对外援助在中国对外关系领域里起到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作用,是其他外交工具无法替代的。1949年新中国建国伊始就面临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锁和禁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曾经帮助中国获得了来自苏联的经济援助,中国不仅借助这些援助走上了快速工业化的道路,而且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开始向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朝鲜、越南、蒙古国等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后来,为了顺应亚非拉国家谋求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新中国又开始向这些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援助规模稳步扩大,影响力日益增长,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对外援助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60多年中,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与机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革调整,这些调整变革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个阶段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个阶段始于21世纪初。[1]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机制和方法都呈现一些迥然不同的特点。在中国援外的第一阶段,国际主义毫无疑问是中国援外的主导思想,中国对外援助的各项政策措施都密切围绕着国际主义而制定;在第二阶段,调整和改革成为时代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中国援外的体制机制乃至部分政策都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调整;在中国援外的第三阶段,发展合作开始向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推进,中国对外援助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出现了多重和深层合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