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来信

你好!

本书于2018年4月23日入选“世界读书之夜”书目,由66封康复者来信、两篇序和一篇后记组成。这66位康复者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抑郁带来的痛苦,但都踏上了康复之旅。他们遍布世界各地,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人也有中青年,有医生(甚至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作家、画家、企业家、记者、公司职员、工人、家庭妇女、网红、学生、退休人士等各类人群。来信涵盖了重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等多种抑郁症及其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病情和康复过程。序一的作者、本书的主要编者詹姆斯·威西本人就是一名重性抑郁症患者,正是线上康复者的经历启发、激励、帮助了他,并使他萌生了编辑本书的想法。本书的另一位编者、序二的作者奥莉维亚·萨根现任英国玛格丽特女王大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系主任,是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会的协理、英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协会会员,经常参与海外人道主义项目。后记的作者G.托马斯·库瑟(G.Thomas Couser)是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英语系荣誉退休教授,在校时教授美国文学和美国研究,是残障研究项目的建立者和领头人,致力于研究生命写作(“生命写作”是一个笼统的术语,指描述非虚构记忆的一种写作形式,包括传记、自传、回忆录、日记,以及个人散文、博客、信件、电子邮件等)。他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晚年阅读和研究父亲留下的信件成了他治疗自己的一种途径。

翻译每一封康复者来信的过程就是倾听每一位康复者心声的过程。信中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出于敢于分享、敢于吐露脆弱、满怀关爱和希望的慷慨之心。翻译工作大多数时候是在晚上进行的,仿佛和写信人在秉烛夜谈,我的心情时而沉重时而欣慰,时而又陷入沉思。我为他们的痛苦难过,为他们的勇气和康复欣慰,也为自己具有的一些症状而沉思。

在翻译本书之前,有朋友对我说“你就是抑郁症患者”,并列举了几十年来我的一些往事和症状。我不以为然。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不自觉地对照自己,并最终承认自己曾有时断时续的抑郁表现。书中写到了各种症状,自我审视后,我觉得自己的症状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挫折后容易作茧自缚,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是个失败者,看不到希望;言语少了,也不喜欢和人们交往了,心开始在孤独中徘徊。这种情况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至一年。每当这种时候,我就喜欢进行自我“灵魂拷问”: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心情好点时,我就在纸上画A、B、C和1、2、3,以及各种图形和线条,评估过去,规划未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有了“归零”的心情,鼓励自己按设置的计划重新开始。最艰难时会辗转难眠,我就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我个人同意本书中有几封信提到的观点:从某种角度看,抑郁症是上天的一种精神馈赠,是一台智慧的发动机,一处供人休整后再次出发的驿站。

我是在2019年12月开始翻译这本书的,2020年3月底译完交稿。这期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发现、爆发并基本得到控制。尽管目前国外还处于爆发期,但我坚信人类很快就能战胜它,因为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战胜疾病、战胜困难中进步的。我们同样能战胜抑郁症。

“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中写道,“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 500万”“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抑郁发病率高达23.8%”。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数据表明,我国“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诊率不足10%”。这要引起我们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旨在改善现状的政策,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为抑郁症去污名。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坚信抑郁症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疾病,要解放思想,敞开心扉,并积极寻求帮助和治疗。

相信这本书能为你在黑暗中点燃一盏小灯,燃起希望之光。

你会康复的!

杜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