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综上所述,班昭的女德标准是模拟“士君子”修身立名的标准而设立的,《女诫》的最大智慧在于对《礼记》提出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重新解释,鼓励女性实践的平等性和个体化,不论女德实践个体自然、社会条件的优劣,只要有心,就可以以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的妇德、妇容、妇色、妇功。但诫子、诫女书有自身的书写传统,《女诫》本为私界阈的话语,诫子、诫女书的书写传统对《女诫》文本的思想性可能产生影响,实用性增强。《女诫》显示出对女性本家声誉的深刻忧患和责任感,此与东汉以来士大夫宗族建立的背景有关,可见女子亦承担本家文化品格建立和传承的职责,此亦影响了《女诫》的思想倾向。《女诫》以女性自保为目的,所以更多从生存策略着眼,其在德义、是非之上设置“敬顺”、“曲从”为更高原则,走的是与《列女传》相反的路线。依《女诫》之论,女性作为儒家士君子行道于社会、家庭的功能丧失,《女诫》鼓励女性以士君子标准内修其德,而限制其有意识的外向行道。先秦两汉以来,对子女是否当“曲从”父母,虽有不同表述,但有明显的从坚持不懈之谏到曲从父母的发展倾向,从这一意义上讲,妇权是与臣权、子权一道沦落的。虽然修习《女诫》,女性并非一定变为沉默,生活永远比教条鲜活、丰满。《列女传》借管仲妾之口说出“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之理,但每次女性显示智能,叙述者都表现出惊奇,表明中国文化观念中,对女性才智的肯定性认识远未稳固形成,直至现代,中国男女平等之路遥远而漫长。
[1] 参夏晓虹《古典新义:晚清人对经典的解说——以班昭与〈女诫〉为中心》,《中国学术》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 此点可参周峨《班昭〈女诫〉再解读》,《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 杜预《女记》寡妇淑上诉书云:“梁寡不以毁形之痛,忘执节之义,髙山景行,岂不思齐!”(《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一引)“梁寡”见《列女传·贞顺·梁寡高行》,寡妇淑视《列女传》中人为人生楷模,有思齐之心。然而据现有材料尚不能确定寡妇淑生活在东汉。
[4] 《后汉书》,第2786页。
[5] 《后汉书》,第1585页。
[6] 《后汉书》,第420页。
[7] 《后汉书》,第2784页。
[8] 《后汉书》,第2782—2783页。
[9] 《礼记·内则》云:“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第1462页)司马光《涑水家仪》云:“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故教之。”从反方向说明了子妇敬孝之教育在本家完成。
[10] 王先谦著《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8年,第403页。
[11] 王先谦著《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343页。
[12] 《仪礼注疏》卷六,《十三经注疏》本,第970页。
[13] 《仪礼注疏》,第971页。
[14] 《仪礼注疏》,第972—973页。
[15] 参见余英时《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载氏著《士与中国文化》,1987年版,第222—225页。
[16] 参东晋次《后汉的选举与地方社会》,见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古秦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72—596页。
[17] 《后汉书》,第2786页。
[18] 《后汉书》,第2791页。
[19] 《太平御览》卷五一七末引汉末谢承《后汉书》,其中曹寿妻、袁隗妻两条传记,都交代了女性本家身份。虽然范晔《后汉书》成于南朝宋,但其材料应来自于后汉。
[20] (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58年,第841—842页。
[21] 《后汉书》,第1261页。
[22] 此例与上引荀采例,可见士族之家有教育女儿的自觉,但对守寡后儿女的处境,皆甚为体恤,使其归宁和再嫁,可见士人社会也接受再醮的事实。是女儿出于对故夫的感情和对典训文化的坚执而加以拒绝。个中原因、含义和况味皆令人深思。
[23] 《后汉书》,第2797页。
[24] 参徐兴无《刘向评传》,第153页。
[25] (清)严可均辑《全汉文》卷三十六,第330页。
[26] 《后汉书》,第827、838、831、830、828、844、844—845页。
[27] 王昶《戒子书》中提到郭奕、徐幹、刘桢,可据此确定此书之大致作年。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东征乌桓途经青州时,徐幹始从戍征行,幹死于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此书当作于建安十二年至二十一年间。
[28] (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745—747页。
[29] 《后汉书》,第2786页。
[30]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论语集注》,第103页。
[31] 据《后汉书·班彪传》,彪建武三十年(54年)卒,年52。班昭《七诫序》有“蒙先君之余宠”句,知昭必生于建武三十年前。《后汉书·列女传·班昭传》载,班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据《后汉书·皇后纪·和熹邓皇后传》,邓皇后永宁二年(121年)二月,病势沉重,三月崩。知班昭卒于永宁二年前,以七十余逆推之,班昭约生于建武二十六年(50年)。
[32] 《后汉书·列女传·班昭传》,第2784、2785页。
[33] 《后汉书·皇后纪·和帝邓皇后纪》,第424页。
[34] 参康达维《班昭〈东征赋〉考》,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辞赋文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87—190页。
[35] 《文选》,第144—146页。下引《东征赋》不再出注。
[36] 《论语集注》,第134页。
[37] 《礼记正义》,第1629页。
[38] 《论语集注》,第148页。
[39] 《论语集注》,第72页。
[40] 《论语注疏》,第2482页。
[41] 《论语集注》,第151页。
[42] 《后汉书》,第2785页。
[43] 此处是对班昭上疏学理层面的评价,而非政治道德、政治业绩的评价。《后汉书·皇后纪》邓后纪后“论曰”一方面批评邓后不还政,为“殆其惑哉”,一方面批评安帝执政后之政治“名贤戮辱,便孽党进”,充满乱象。指出邓后执政,“持权引谤,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强者唯国”(《后汉书》,第430页)。为持平之论。
[44] 如《后汉书·五行志一》云:“遣御史于西邸卖官,关内侯顾五百万者,赐与金紫。”(第3271页)
[45] 《后汉书》,第2785页。
[46] 一般以为班昭早寡,非是。《女诫序》作为班昭五十六岁稍后,是时诸女方将适人,以班昭十四岁出嫁来推算,这些女儿当生于班昭四十岁以后。
[47] 此段引文均出自《后汉书·皇后纪》,第417—430页。
[48] 《论语集注》,第117页。
[49] 《孟子·离娄》:“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必自反也。”(〔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孟子集注》,第298页)
[50] 《后汉书》,第2787页。
[51] 《礼记正义》,第1469页。
[52] 《内则》云女儿在家时:“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礼记正义》,第1471页)“观祭”如见习,为出嫁后能胜任夫家主祭、助祭作准备。
[53] 《周易正义》,第96页。
[54] 《后汉书》,第2768页。
[55] 《礼记正义》,第1469页。
[56] 此下 “郑氏注”对妇德的界定是:“妇德,贞顺也;妇言,辞令也;妇容,婉娩也,妇功,丝麻也。”同见《礼记正义》,第1681页。
[57] 《后汉书》,第2789页。
[58] 《论语注疏》,第2507—2508页。
[59] 《论语注疏》,第2511页。
[60] 南有容《谚解曹大家七篇序》,见氏著《雷渊集》卷十一,《韩国文集丛刊》,景仁出版社,1993年,第217册,第257页。
[61] 《论语注疏》,第2502页。
[62] 《女诫》,见《蒙养书集成》第2册,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63] 《论语集注》,第127、87、132、86、84、82、165、72页。
[64]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四部丛刊初编》本,第178册,第29—30页。
[65] (宋)黎庆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94年,第127页。
[66] 《渼湖集》卷十三,《韩国文集丛刊》(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20册,第261页。
[67]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礼记正义》,第1463页)此情形可化为立“公义”去“私爱”问题,不在此处的是非曲直意中。
[68] 《论语·里仁》,《论语集注》,第73页。
[69] 《礼记·内则》,《礼记正义》,第1463页。
[70] 《论语集注》,第73页。
[71] 《礼记正义》,第1463页。
[72] 《孟子集注》,第264页。
[73] 《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上》:“仁之实,事亲是也。”(第287页)
[74] 《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上》,第284页。
[75] 《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第299—300页。
[76] 《孟子集注·万章章句上》,第307页。
[77] 《孟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下》,第265—266页。
[78] 《大戴礼记·曾子立孝》,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第81页。
[79]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第80页。
[80]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第84页。
[81]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第85—86页。
[82] 又《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孔安国《注》曰:“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论语集解义疏》)与此说法颇近。然清人普遍以为孔安国为王肃(195—256年)伪注,如刘宝楠《论语正义》“后叙”云:“魏人集解,于郑注多所删佚,而伪孔王肃之说,反藉以存。”(《诸子集成》本,第1册,第434页)仍以《白虎通》为先。
[83] (汉)班固撰集《白虎通德论》卷四,《四部丛刊初编》本,第74册,第8—10页。
[84] 《后汉书》,第2796页。
[85] 如《世说新语·贤媛》“许允妇”条。阮侃女奇丑,许难之“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曰:“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671页。下引《世说》均出此本)又同卷“王公渊娶诸葛诞女”条。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第677页)
[86] 关于女性刻板印象的概念及其理解,参[美]玛丽·克劳福德、罗达·昂格尔著,许敏敏等译《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上册,中华书局,2009年,第6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