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我在某故纸拍卖交易平台闲看,见大多数藏品自己都有收藏,所以也就有心无心地权当休息了。咦,手机屏幕上忽闪出一侠士,他背着宝剑,骑在赤兔马上,正威风凛凛地向西奔行……放大细看,此人乃江南大侠甘凤池,民国时期某纺织品印染厂商以其形象入画,将产品命名为甘凤池牌。这天晚上说来怪怪的,咋不见有人“托价”呢?我干净利落捡漏儿收下“甘大侠”,窃喜之余想他定有故事。
甘凤池,南京人也,是清代著名武术家。甘凤池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极好武功,十几岁时就以“提牛击虎的小英雄”名扬江南。“人往高处走”,甘凤池遍访名师,在余姚城拜在了黄百家门下。这黄百家是大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之子,深得王来咸等名师真传。就这样,甘凤池潜心修炼,日日精进,一晃就是三年。此时,黄百家告诉徒弟已将所掌握的内家拳法全部传授给他了,在余姚往南八十里的大岚山上汇聚着各路英豪,建议他到那里去一展武功,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甘凤池谨遵教诲,在大岚山又拜一念和尚为师,系统学习少林拳法,并开始了行侠仗义、行医济世的传奇人生。
传奇与传说,一字之差,一念之间。《清史稿》中载有甘凤池传,称其少年时以勇猛闻名,说康熙年间他在京师达官显贵府邸做门客,当时有个来自济南的力士张大义要与他比武,结果败在他手下。甘凤池后来到扬州某富商家里欲做门客,人家府中正有武功高手马玉麟,结果甘获胜了。再看,浙江总督李卫在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初二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中是这样描述甘凤池的:“炼气精劲,武艺高强,各处闻名,声气颇广。”这样的朱批奏折是可以采信的史料。岂料后来,甘凤池和他的儿子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而被李卫缉拿。《清史稿》里有李卫传,其中记载:“江宁有张云如者,以符咒惑民,卫遣诇察,得其党甘凤池、陆同庵、蔡思济、范龙友等私相煽诱状。”甘氏父子被抓后,事情被查得水落石出,民间传说是因父子招供有功才得以活命。甘凤池八十岁左右老死家中。
江湖上关于甘大侠的故事颇多,最有看点的当是他与雍正皇帝扯上了干系。人云甘凤池一度为雍正皇帝麾下的剑客,后因不满雍正所作所为而愤然离开。走出皇城的甘凤池收武艺高超、尤擅剑术的吕四娘为徒,可是后来吕四娘受“反清复明”的影响,乔装改扮混入宫中刺杀雍正。这一演绎版本在坊间一直传说着,但始终未有正史可资。值得关注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也有甘凤池的影子。小说中提到《易筋经》与凤四老爹,说:“他的手底下,实在有些讲究,而且一部《易筋经》记得烂熟的。他若是趱一个劲,哪怕几千斤的石块,打落在他头上、身上,他会丝毫不觉得。”一般人认为凤四老爹的原型就是甘凤池。再有,单田芳在评书中说甘凤池早年与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交好,帮他开宗立户,平山灭寇,捕盗捉贼。可是到了雍正年间,甘凤池与童林等剑侠反目成仇,且杀了不少江湖高人,落得晚节不保。另外,梁羽生在《江湖三女侠》《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等小说中也不断提及甘凤池,说他是江南八侠之一、武林领袖。
书归正传。甘凤池一生创编了不少武术套路和拳谱,如《甘凤池十三手》《甘凤池拳谱》《花拳总讲法》等。早些年的《体育文史》编辑部珍藏着一部《花拳总讲法》手抄本。抄本首页有笔迹云:“乾隆四十五年,京(金)陵甘凤池先生谱,花拳总讲法,海昌俞昂云先生藏本,姜柘村先生传授,李潭月先生传,门人杨叶洲又藏。”
武林中有一较为稀见的拳法叫“双插子”,又名“南侠展昭”,其套路特点是结构严谨,短小精悍,动作敏捷,舒展大方。双插子风格属南派少林,相传为甘凤池所创,但年久失传。20世纪80年代,“双插子”在江苏民间经挖掘抢救得以保存,后更名阳湖拳,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