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与城市振兴

博物馆在一座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多种,有可能是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地标,也有可能是城市中居民的文化依赖所在。博物馆可以挽救一座城市,像法国朗斯的卢浮宫分馆那样;博物馆也可以在城市的振兴计划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像美国威斯康星州第一大城市密尔沃基的艺术博物馆那样。

自1957年到现在,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在这座城市已经存在了60多年,它位于密歇根湖的湖畔,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特别好的景观展厅,这样的展厅在全世界博物馆中也不多见。当我们漫步在老馆中,依然可以看到窗外密歇根湖的美景,看到湖面上水鸟翻飞,与展出的艺术品相互辉映。自然景观为这座博物馆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然而,它老了,陈旧了,规模也落后了。

在密尔沃基城市的振兴计划中,城市的管理者首先想到了作为城市依靠的密歇根湖以及湖畔的博物馆,因此,扩建博物馆就成了振兴城市的重要手段。与之关联的是,博物馆和整个密歇根湖观光带之间的联系,博物馆在休闲、步行和骑行的道路上,能够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建构观光带上的地标。所以,就有了如今的新馆。

对于在老馆旁边建新馆的问题,设计师们可以用各种方案来说服城市的管理者或决策者。在新老结合中,表现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是一种方式;在新老结合中,互不关联,新就是新,旧就是旧,是第二种方式;在彼此的对比中,以和谐的方式表现各自的存在,相互依存,是第三种方式。在这三种方式中,互不关联是相当危险的,经常会受到业界的批评,比如卢浮宫的金字塔。在新馆和老馆的相互关系中,可以看到建筑设计师对博物馆的理解以及城市决策者对博物馆的认识。像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的新馆这样大胆地出现在老馆的一侧,几乎互不关联,新馆完全不顾及老馆的存在,是需要足够的智慧来获得市民支持的。

从威斯康星驱车到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由于走错了路而绕了一圈,得以多看了几眼这座城市。城市的规模一般,基础设施陈旧。当接近博物馆的时候,远远看到它雄健的身姿和独特的造型。新馆的一侧以城市的主干道为起点,新建起了一条跨度长达73米的拉索引桥,连接着海边新馆建筑的主体。在构思上与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博物馆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桥来连接建筑的主体。美秀博物馆通过桥连接到一座山的山洞;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的斜拉桥,则是一种与主体建筑相关的造型。新馆建筑的另一独特之处,也是核心部分,就是高耸的桅杆两侧伸出了令人瞩目的双翼。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用科技手段,使得它成为一个会动的博物馆建筑,为博物馆增添了独特的景观。人们来到博物馆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正午12点,双翼的闭合是一场表演秀,它的实际功能是一组在建筑外面遮阳的百页,闭合时能够笼罩建筑主体的中庭。

正常气候条件下,密尔沃基博物馆每天中午12点准时闭合双翼

欣赏完高大宽敞的中庭,漫步在新馆去往老馆的通道内,又是另外一种享受。特异的造型,白色调,加上透视感,人在其中像中国画的点景人物,虽然打破了完整性,可也带来了变化的生机。走到头,就是与老馆的连接过道,与大厅和过道的宽敞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候不用看任何说明,都知道到了老馆,这无疑给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的新旧结合留下了败笔。新旧馆实际上没有过渡的转换,局促的空间好像穿过一个小巷,与整体的感觉没有关联。这样一个新旧馆完全不相干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案,就是完全不相干也是一种可能。

密尔沃基博物馆的过道是异形的设计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新馆以其独特的身姿展现出一种新时代的魅力,这是城市决策者对于博物馆建筑的理解。新与旧的比照在这座城市中有它自身的美学意义,旧馆依然凝结着城市的记忆。从功用上来看,新馆实际上只是一个临时展厅,它的空间够大。临时展厅的两侧是很长的过道,尽头就是老馆的入口。这是一个用钢结构来实现透视感的神秘过道,它为这座博物馆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新馆屹立在湖畔,白色建筑与密歇根湖水天一色,像飞翔的水鸟,轻盈灵动,自然清新。因为它完美地融入自然和周边环境之中,所以深受市民欢迎。

2018年10月10日

↑密尔沃基博物馆远眺

↑密尔沃基博物馆入口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