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骨骼,守护健康:骨质疏松症防治160问
- 吴萍 蒋晓红 张文 赖珺主编
- 542字
- 2021-02-26 20:16:18
10.为什么说年过50岁,长期服用抗酸药者,建议定期检查骨密度?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常有胃痛、泛酸、胃灼热等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抗酸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酸药包括抑制胃酸的H2受体阻滞药(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及中和胃酸的氢氧化铝等药物。尽管全球很多人服用过或正在服用抗酸药,但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些药物在减轻或者完全缓解胃部不适时,同时还能减少人体吸收“造骨”所需的钙的能力,时间长了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发生。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年过50岁的患者服用抗酸药超过1年,与未服用药物者相比,髋骨骨折风险增加44%。同样,服用质子泵抑制药的绝经女性,她们发生脊椎骨折的风险比未服用药绝经女性增加47%,手臂和腕骨骨折风险增加25%,而且服用抗酸药的剂量越大,服用时间越长,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会越高。那么,抗酸药是怎样引起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呢?正常情况下,小肠吸收的钙是离子状态的钙,也就是说,含钙的食糜到达小肠之前,其中的钙在酸性胃液中被游离出来,成为可以被吸收的离子钙。但是,如果服用了抗酸药,胃内的酸性环境被破坏,没有了这样的酸性条件或者只是弱酸性条件下,钙的吸收则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