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研究院与广州湾研究

◎王钦峰

在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年轻和可塑性很强的学术机构。2012年暑期,岭南文化研究院(当时名为地方文化研究院)在岭南师范学院挂牌成立。建院伊始,岭南文化研究院被确立为岭南师范学院三大直属科研单位之一,并内设了广州湾研究所、雷阳文化研究所、吴川文化研究所、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粤西民俗文化研究所、雷州民间艺术研究所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等11个研究机构,拥有科研人员20多人。至2015年,学校又以岭南文化研究院各所人员为主体,吸收了湛江市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雷州文化研究会和广州湾研究会的多名骨干人员,成立了粤西濒危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内设了法国租借地广州湾研究、岭南濒危方言研究、粤西濒危艺术与非遗研究、粤西历史名人研究、粤西濒危民俗文化研究和粤西海洋文化与海丝研究等六个研究方向,并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得到了学校和湛江市的大力支持(包括在纵向与横向项目方面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院和创新中心将粤西濒危方言文化研究、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研究和广州湾历史文化研究确立为工作重点,励精图治,频频发力,取得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粤西地区向为百越聚居之地,后来成为汉人迁徙之地,语言状况十分复杂,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方言处在濒危状态。基于这种状况,岭南文化研究院的粤西濒危方言研究团队将粤西乃至岭南濒危语言研究作为工作重心,通过多种途径,抢救这里的方言文化。在陈云龙教授的带领下,研究团队先后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和一批省部级项目,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会议或高端论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研究方面,我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在陈瑸研究、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粤西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对于传统优质文化资源的运用,尤其是加大了陈瑸廉政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有效地协助雷州市纪委开展陈瑸廉政基地建设,对于湛江的当代文化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推动示范作用。在研究成果方面,我院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研究团队以龙鸣教授、唐有伯教授为核心,陆续推出了《清初儒臣陈瑸在台湾》《乡贤文化》《千古一清端》和《陈瑸文集》等系列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在湛江本地属于标杆性的学术成果。另外,孙建华教授、巨云和教授、林春教授和甘咏梅副教授等的雷歌姑娘歌研究、雷州艺术研究和雷州民俗研究也将陆续结出果实。但是,放眼雷州半岛,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学术课题没有深耕,我们对于雷州半岛历史上涌现的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冼夫人、陈昌齐、陈乔森、陈兰彬、林召棠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们对于历代朝廷贬谪到雷州的文豪如苏轼、汤显祖等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近年以来,研究院和协同创新中心对广州湾历史文化研究倾注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2010年暑假,我院龙鸣教授和景东升博士开启了他们的法国之行和广州湾文化的国外调研活动,为湛江带来了第一批来自法国档案馆的广州湾资料,他们二人对于这部分资料的整理,标志着湛江市的广州湾研究获得了国际视野和新的学术语境。2012年下半年以来,广州湾研究机构在湛江市纷纷成立,这些研究机构的核心成员就是我们的研究人员,这些机构的成立,有效地推动了广州湾研究在湛江的开展。2012年7月,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专门设立了广州湾研究所,目的在于加强对于湛江市前半部历史的研究,并致力于广州湾历史资源的发掘和产业化转化工作。2013年初,湛江市广州湾研究会成立,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其中担任要职,随后在两年内接连推出了《广州湾史料汇编》《广州湾历史与记忆》等学术著作,使湛江市的广州湾研究与学术活动得以有序和有力地开展。2014年7月,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与湛江市广州湾研究会在赤坎联合举办了首届“广州湾历史文化论坛”,会议提出,应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广州湾文献,构建“广州湾学”。

尽管湛江学界的呼声很大,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受文献资料和语言能力所限,对于湛江和国内学者而言,构建“广州湾学”依然是一项艰辛且尚未真正走上正轨的学术任务,直到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在座法国学者的学术著作,如让-雅克·塔坦-古里耶先生的《法国在中国的殖民征服》(Jean-Jacques Tatin-Gourier,La France coloniale à l'assaut de la Chine)、伯特兰·马托的《白雅特城》(Bertrand Matot,FORT BAYARD,马托先生因故未能到会),尤其是安托万·瓦尼亚尔的《广州湾租借地:法国在东亚的殖民困境》(Antoine Vanniere,Le territoire à bail de Guangzhouwan:une impasse de la colonisation fran·aise en Asie orientale1898-1946))之后,我们才发觉,到目前为止,法国学者对于 “广州湾学”的构建要远远地好于我们湛江本土的学者。

对于这次广州湾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是带着很大的期盼来进行准备的。首先在几年之前,我们就有了举办广州湾国际会议的愿望,准确地说,我们原想在2013年就举办这次会议的,但那时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我们的桌面上还没有什么干货(成果)。这次把国外的学术朋友请来,恰逢我们的桌面上还可以摆放一些学术成果,这其中既包括法国朋友的学术著作,也包括我们自己的著作,这有利于让国内外的学界朋友坐在一起,进行一场有据可查的内容丰富的对话。其次,我们尽可能多地邀请了国外和境外对广州湾有研究志趣和具有突出成就的学者,他们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我们希望通过与他们进行直接的交流对话,以期在研究方法、专业精神和学术态度等诸多方面获得启发。再次,我们设定了丰富的议题供与会代表参考,希望各位能够更多地关注湛江本土文化界所关心的问题,回应湛江市在当代的文化需求,帮助我们建设好广州湾历史文化资源库,乃至从文化视角为建设好我们的城市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在中法两国,“广州湾学”是一个长期受到忽略的学术领域,在国内更是如此。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广州湾学也已灌注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一点弥足珍贵。在殖民时代,曾有法国士兵在广州湾研究“广州湾学”。如海军上尉斯坦尼斯拉斯·米约(Stanislas Millot)出版了一部法国人到来之前的广州湾史,并于1910年获得法国汉学界权威奖项儒莲奖(有“汉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后来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国学大师饶宗颐也分别于1949年和1962年获得过该奖。但这种出自法国军人的广州湾研究多服务于殖民目的。

但我们今天却大为不同。在今天,法国学者研究广州湾学,其目的不再是为了执行殖民意图,而是为了对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和19至20世纪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政策进行反思,并力求恢复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中国学者,其学术使命则在原来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批判西方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基础上,重点转向了文化研究、文化建构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同时也同样致力于追寻那段历史的真相。一致的学术追求让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走到了一起。

(王钦峰,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本文根据王钦峰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致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