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一本通(新版)
- 栾振芳
- 2029字
- 2020-11-18 16:13:50
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的最大的价值
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意味着每次我们采用一种方法使用资源时,我们就放弃了用其他方法利用该资源的机会。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必须决定如何使用有限的时间和收入。我们是否应该参加明天的测验?我们应当去墨西哥旅行还是去买一辆汽车?应当读研究生还是参加职业培训或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
工作不如意就跳槽,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可是经常跳来跳去的人,往往都忽略了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这项成本太高,那么就要考虑清楚再跳。还要执意跳槽的,就请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重新选择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但时间是有机会成本的,人生并没有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打草稿”。走过很长一段路之后再回头,我们丢掉的不仅是宝贵的时间,还有机遇。重新定位时,我们需要付出的可能是加倍的努力。这好比买股票,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会得到最大的利润,如果抛出得太早或太晚,虽然也会有一定的利润,但与原本应该获得的收益相比,还会有些相对的损失;再好比机遇,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最适合你的机遇,也许就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不过有些机遇虽然抓住了,但不是在最适当的时候,也许人生就不会登峰造极。
去看电影而不是学习的直接成本是电影票的价格,但是机会成本包括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的可能性。作一个决定的机会成本包括它所有的结果,无论它们是否体现为货币的交易。作决定具有机会成本,因为在一个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个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的一些东西。机会成本是被错过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机会成本的一个重要例子是上大学。假设学费、书本费和旅行费合计约为14000元。这14000元是否就是你入校的全部成本?
当然还不是。你必须包括花费在学习和上课时间的机会成本。又假设一个19岁高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工作年平均工资为16000元。如果我们加上实际的花销和放弃的收入,我们发现大学的机会成本为每年30000元,而不是每年14000元。
选择背后所付出的时间是无法重新来过的,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24小时中我们是选择努力工作创造价值,还是在家中上上网、聊聊天?如果你选择了聊天,那么创造价值的时间将会失去。
无论生产要素为谁所有,我们应当考虑生产要素的价值。即使所有者没有直接领取报酬,而是以利润的形式得到补偿,我们也应该把所有者的劳动作为成本来计算。因为所有者有其他工作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把失去的机会作为所有者劳动的成本来计算。“时间就是金钱”,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却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这个问题。我们来算一下,假设一个人月薪为4400元,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日薪是200元,平摊下来每小时25元。如果他用每小时10元的代价请钟点工来料理家务,而自己用这1小时去做专长的工作,等于赚了15元;相反,有些人为了省下2元的跨行转账费用,而去银行耐心排队1小时来个“现金大搬家”,看上去是赚了,其实呢,是潜在“亏损”了23元。
假设比尔·盖茨走路时掉了100美元,这时候,他是弯腰捡钱,还是继续向前走对其置之不理呢?比尔·盖茨创业几十年,积累的财产数百亿美元。有人大概计算了一下,如果比尔·盖茨将弯腰捡钱的时间花在工作上的话,所获利润会更多,也就是说,他弯腰捡钱的时间机会成本更大。
浪费时间的同时,机会成本会变大,时间越久,成本越高,二者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就如同本节开始例子中陈伟选择工作时那样,只为了一时的高薪水,没有想到适合与不适合,重新定位、充电、找工作的过程和在一开始就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相比较,就是在浪费时间,前者的时间机会成本更高。所以,如果每个人在作出人生与事业的选择之前,能够仔细考虑一下时间机会成本,想必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企业决策也有机会成本。是否所有的机会成本都表现在损益表上呢?不一定。通常,企业账目仅包含有实际货币出入的交易。相反,经济学家则常常试图“揭开货币的面纱”,分析隐藏在货币交易后面的实际结果和衡量一项活动的真实资源耗费。经济学家因此包含了所有成本——无论是否表现为货币交易。
“机会是经常光顾每一个有准备的人的”,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抓住机遇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不要为无谓的事情去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所以,当人们在挥霍时间,或者用大把的时间在超市排队换购一些没多大价值的赠品时,有没有想过,你为此损失了多少钱?机会就是金钱,千万不要为了几粒芝麻而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