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塞克斯顿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在美国当代诗坛和美国自白派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自1959年第一部诗集《在疯人院途中》发表后,塞克斯顿随即在学界和批评界引起震动。诗人梅·斯文森称她“给诗学的地平线投来了惊人的亮光,有眼力的诗人和批评家拾起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1]

长久以来,塞克斯顿被学者们奉为“自白派的女祭司(high-priestess)”[2],更有早期的研究者声称:“塞克斯顿不仅是自白派创始人物(original members)之一,更称得上是该流派的母亲。”[3]她的诗作通常被认为是美国自白诗的典范。这不仅意味着塞克斯顿在诗歌变革上富有先行性和原创力,而且意味着她的语言、主题和诗学理念在自白派中最具代表性:“她在自白诗上的持久和一以贯之无人能及……她的名字已然等同于流派本身。”[4]她的诗歌意象大胆粗粝,她对自身经验的探索集中、专注、不拘一格。显然,她开启了注重家庭及个人叙事的自白诗体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诗坛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姿态。更重要的是,她将自我暴露和自我沉醉等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推向了极致。这些都构成了塞克斯顿诗歌经典性要素的主要内涵。

[1] May Swenson,“Poetry of Three Women”,The Nation,February,1963,p.165.

[2] Robert Phillips,The Confessional Poets,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3,p.6.

[3] “人们常把洛威尔《人生探究》(Life Study)的问世看作自白派的发端;然而,塞克斯顿完成第一本诗集时,《人生探究》尚未结稿。”见:Diana Hume George,Oedipus Anne: The Poetry of Anne Sexton,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7,p.90.

[4] Laurence Lener,“What Is Confessional Poetry?”,Critical Quarterly,No.2,1987,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