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药物和化学品

近年来,除非有相反的证据,人们普遍认为药物对怀孕是有害的,而且建议孕妇尽量避免与任何药物接触。但仍有一部分孕妇需要通过药物来治疗慢性或致命疾病,其基本原则是,假使一种药物对母体的益处多过对胎儿可能造成的风险,那么这种药物是可用的。从这个角度看,不同药物差异很大。因此,为了提供孕期用药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制定了如下分级系统:

最极端的X类中,有异维A酸(商品名为Accutane)—一种维生素A的衍生物,可以口服治疗严重的痤疮。在第一孕程中,异维A酸可导致至少28%的胎儿发育畸形,特别是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痤疮并不是致命的疾病,因此,孕期禁止使用异维A酸。事实上,生产商建议所有孕龄女性在使用药物之前两周进行一项孕期阴性测试,并且同意使用两种方式避孕。大剂量的维生素A(超过20000国际单位)同样会严重危害处于发育期的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

另一种极端的情形是癌症、癫痫、糖尿病、抑郁症、高血压,以及不用药物控制即会危及母子生命的严重感染。目前,对这些疾病的一些治疗,确实会危及胎儿安全,但仍然可以在孕期选用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以癫痫为例,已知有3种抗惊厥药物可致先天性畸形。丙戊酸和卡马西平可将新生儿发生神经管缺陷的风险提高近10倍,而苯妥英钠会导致5%~30%的胎儿出现包括生长迟缓、头颅及肢体发育异常、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在内的综合征。患有癫痫的母亲,可以选用更加安全的药物来控制抽搐症状,比如乙琥胺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在怀孕前尽早地替换药物,因为我们不能预知新药物是否能有效地控制症状)。但是,即便必须使用已知危险的药物(D类),我们仍可以通过孕期中的审慎筛查,发现大部分像神经管缺陷一样的先天性畸形,准确率高于90%。

虽然非处方药物通常比处方药要安全,但除非非用不可,否则也应尽量地避免。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为泰诺)可用于治疗孕期疼痛和发热。与其疗效类似的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已被证实与孕晚期的并发症相关。如果胎儿出生前一周接触到阿司匹林,他们发生颅内出血(大脑内部的出血)的可能性更高,因为阿司匹林会阻碍血液的凝集。一项初步的研究显示,孕期服用阿司匹林,与4岁孩子的智商问题和注意力障碍相关。而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在孕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或是解充血药中的一种,都将会增加新生儿腹裂的风险。这种畸形是胚胎发育时腹壁闭合不全导致。其他非处方药物,包括抗酸药、抗组胺药、通便药、止咳药,以及许多外用药通常都是安全的,但仅仅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很多非处方药物通常将几种药物混合在一起,所以打算怀孕的女性应该看清楚它们的成分,并且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咨询医生。

酒精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酒精一直被认作“自选致畸剂”。大部分的女性已经意识到大量饮酒对胎儿有害,但过度饮酒带来的胎儿酒精综合征(fetal alcohol syndrome,FAS)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仍有0.2%,其症状包括颅面部畸形、生长及智力障碍、心脏和其他器官先天性发育异常。在美国,孕期接触酒精是导致胎儿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还增加了意外流产、早产和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它可以很容易地穿透胎盘,在胎儿的血液中达到与母体血液一样的浓度。如果准妈妈们喝醉了,胎儿也是一样的。

有关人类和动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大脑是酒精影响的发育器官当中,最脆弱而敏感的。酒精可直接杀伤胎儿大脑中的神经元,并阻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迁移。因此,与这些过程相应的大脑结构可因此而发生错位或根本无法成形。尽管低浓度的酒精不会导致大脑发育的严重畸形,但会干扰树突的生长、树突棘的发育,以及精细的突触间连接的形成。大脑受影响的区域取决于接触酒精的时机。比如在大脑的形成过程中最后产生的一部分神经元位于小脑。当大鼠接触酒精的时机相当于人类的孕晚期时,小脑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数量会发生不可逆地减少。

酒精对胎儿的作用与浓度明显相关。在每天至少喝6杯酒的孕妇中,新生儿患有完全型FAS的比例为30%~50%。(“1杯酒”是任何含有15毫升酒精的饮品,可以是360毫升的啤酒、750毫升的葡萄酒,或是45毫升的烈性酒。)即使新生儿没有可察觉的发育畸形,他们在未来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大幅度地提高。酗酒的母亲生育的孩子中,高达80%的孩子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多动症、语言障碍。

如果母体在孕期接触适量的酒精,新生儿患有完全型FAS的风险值极小,但仍有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心智损伤。比如:在学龄儿童中,那些孕期平均每天饮3杯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IQ成绩比孕期滴酒不沾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低7分左右,这一结果是在排除了母亲是否抽烟、饮食情况、教育水平,以及是否进行过母乳喂养等因素的干扰后得出来的。虽然下降了的IQ成绩仍处于正常范围,但差异显而易见。它意味着:如果在胎儿期未曾接触过酒精,这些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会更聪明。

关于适量饮酒的影响,目前争论较大。一些研究结果认为:在孕期每天饮酒1~2杯的母亲生出的孩子发育畸形、行为异常或认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并没有提高。这与另一些研究的结论迥异。那些研究发现:在孕期,每周饮酒4杯以上会增加意外流产的风险,而每天饮酒不超过2杯则会增加胎盘早剥(胎盘与子宫发生分离)的风险。但还有一些研究报道:在孕期,每月仅饮酒1~3杯,会轻度增加新生儿唇裂的风险;而随着饮酒量增加至每月4~10杯,甚至10杯以上,这一风险值也逐步攀升。当然,由于不同的研究对孕妇饮酒量的评估方式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与此同时,研究所在国家的不同,结论也会产生差异。在美国进行的研究认为,孕期的适量饮酒会显著地影响胎儿,而欧洲和澳洲的研究则表明这些影响并不存在。因此,关于孕期适量饮酒—偶尔饮酒或仅仅是每晚在进餐时喝一杯葡萄酒—对胎儿健康和认知潜能的影响尚有待探讨。

另一个议题是:“过量饮酒”是否对胎儿尤其有害。过度饮酒指的是一次性饮酒超过5杯以上。因此,如果一名女性每周只豪饮一次,理论上也会被认作是“适量”饮酒者。然而,豪饮带来的母体酒精浓度,实际上已相当于将等量酒水分天饮用的若干倍。在西雅图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次以上的孕期过量饮酒与7岁孩子的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感觉和运动能力的缺陷相关,而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缺陷可影响孩子直至14岁。然而,在丹麦进行的一项研究对1岁半及3岁7个月的婴幼儿进行了认知能力测试,结果并未发现过度饮酒的影响。

现在已明确的是:在孕期,甚至是备孕期,女性应该避免过量(甚至适量)饮酒。但是,她们是否需要在整个孕程中戒酒尚不十分清楚。尽管戒酒是一种最安全的方式,并且被大多数医生和公共健康机构倡导。但事实上,我们仍不清楚适量饮酒是否对胎儿有害。像其他致畸剂一样,酒精也有一个临界值,在该值以下不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只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值究竟是多少。因此,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在孕期尽可能戒酒,在受孕之前戒更理想。虽然我们并不确定适量饮酒的影响,但在得知怀孕以前每天饮酒不超过2杯的女性可以松一口气—研究表明,这个饮酒量并不会伤害胎儿。

为了公共健康,与其去了解风险,不如建议在整个孕期戒酒。1995年,在美国约有16%的孕妇承认在接受问卷调查前一个月之内饮酒,且3%的孕妇至少有过一次酗酒的经历(众所周知,在这样的调查中,饮酒量常被低估)。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000例儿童智力障碍可归咎于母亲在孕期的饮酒习惯,而发生中等程度学习与行为障碍的例数,大约是这个值的10倍(因为孕期饮酒的轻微影响直到孩子出生几年之后才会显现,所以我们还不清楚这些影响是否由其他因素导致)。整个美国社会为孕期饮酒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89年,美国国会开始要求对生产商于酒瓶上印制FAS的警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孕期饮酒的现象大幅减少,但在1991~1995年,又有回升趋势。

香烟 大部分女性都意识到,孕期吸烟是有害的。但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意志坚定的准父母也很难戒烟。吸烟对胎儿大脑发育的损害不像饮酒那样严重,但它影响胎儿的其他器官和系统,比如心脏和肺,从而持续性地影响婴幼儿的健康。相比不吸烟的母亲,那些嗜烟成瘾的母亲生的孩子平均体重要轻200克左右。事实上,因为有25%的孕妇在孕期吸烟,吸烟是新生儿体重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烟可能引起胎盘发育问题,增加意外流产和早产的风险。而早产和体重低下本身会增加孩子产生心智和神经损伤的几率。

当孕妇吸烟时,尼古丁会瞬间进入胎儿的体内循环系统,明显地改变胎儿的呼吸运动,使胎儿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中断)与呼吸急促相互交替的现象。孕期吸烟的母亲生育的孩子,因为在子宫中发生上述呼吸模式的改变,会更容易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对孕期吸烟孕妇的孩子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受到了抑制。而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孕期吸烟与孩子的众多功能缺陷有关,包括:新生儿吸吮能力,在1~2岁时的语言和运动能力,4~7岁孩子的多动症和听觉注意力,7~11岁孩子的学习能力等。另外两项研究还发现,它与6~17岁男孩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不明原因的智力障碍有关。其中的一些研究结果备受争议,因为通常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会摄入更多的酒精,处于更低的社会阶层,因而使这些研究变得较为复杂。但总体来看,这些结果依然提示,孕期嗜烟会妨碍胎儿的大脑发育,从而对其认知能力产生长远的影响。

香烟中含有很多对大脑发育具有潜在影响的化学物质。在这些物质中,只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的作用是目前了解得最清楚的。在吸烟的孕妇中,这两种物质都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尼古丁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胎儿的血液供应。一氧化碳会替换母亲与胎儿体内循环中的氧气。它们一起作用,可以减少胎儿的氧气供应,而供氧不足会进一步减慢胎儿所有器官的发育。

尼古丁是一种导致神经损伤的物质。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中的一种,尼古丁会与它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除了在突触中发挥作用外,大部分的神经递质在发育过程中会促进神经的生长。在子宫中,与尼古丁的接触会扰乱通常由乙酰胆碱传递的发育信号。向怀孕的大鼠子宫内注射尼古丁会影响胎鼠神经元的结构,以及大脑中负责合成与储存乙酰胆碱区域的生物化学过程。和人类一样,这些胎鼠很可能因为上述干扰出现出生后行为异常,包括觉醒周期的改变、注意力和运动技能障碍等。

我们强烈建议女性们在孕期禁烟。在孕晚期,吸烟对胎儿尤为有害。但是,在第16周以前戒烟的孕妇们生的宝宝体重均正常。甚至在分娩前一个月戒烟,也会降低新生儿缺氧的发生率,而缺氧是导致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还不太清楚孕期吸烟的其他有害效应会在何时显现。但是,母亲越早戒烟,孩子的大脑免遭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不能完全戒烟,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吸烟,因为,和其他有害因素一样,吸烟的危害性是与浓度呈正比的。

即使是被动吸烟,也对智力发育有害。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6~9周岁的孩子进行演讲、语言、视觉/空间觉以及基本智力方面的测试。他们发现:那些在孕期吸二手烟的母亲们所生的孩子,表现介于母亲孕期吸烟的孩子和来自禁烟家庭的孩子之间。因此,在孕期,不仅是母亲们应尽早戒烟,父亲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为了孩子大脑的发育,也应尽可能地戒除吸烟的习惯。

毒品 通常,我们很难衡量单一品种的毒品产生的影响。因为在孕期使用违禁药品的母亲们往往也会使用其他药物、酗酒或吸烟。她们营养不良,在孕期很少受到照料,生活方式容易引发意外流产,先天性缺陷、发育异常的发生风险也较高。有一些研究认为,几乎每一种滥用的药品都与大脑缺陷或发育迟缓的高发生率相关。所有滥用品(包括合法的酒精和尼古丁)都会增加意外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可卡因不会诱发某种胎儿畸形,但是,它与扰乱正常大脑发育的孕期问题相关。使用可卡因可能导致胎盘分离,引发早产。可卡因成瘾的母亲生的孩子无论是否早产都往往偏小,患有小头畸形—头围小于正常的风险很高,继而导致智力障碍。使用可卡因也会增加胎儿脑中风和颅内出血的风险,这两者都会造成持久的影响。与可卡因接触的宝宝们,不能很好地回应外部世界、与他们的看护人进行正常的互动。他们的行为障碍甚至可以出现在胎儿期—运动和睡眠模式紊乱。

海洛因也被证明与长期生长和行为问题有关。海洛因成瘾的母亲生的孩子也会成瘾,并且在出生时面临严重的脱瘾症状,死亡率升高,患有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也较高。治疗孕期海洛因成瘾的药物—美沙酮也会带来婴儿出生后的严重脱瘾症状。但是,在出生体重和长期生长发育方面,使用美沙酮的母亲生的孩子,要比海洛因成瘾的母亲生的宝宝好很多。

吸食大麻的危害更严重,因为吸食本身会造成缺氧。大麻中使人兴奋的化学成分是四氢大麻酚,这种物质很容易穿透胎盘,并且不太容易被胎儿的循环系统清除。和吸烟一样,吸食大麻会大量增加胎儿体内循环中的一氧化碳,剥夺大脑发育最需要的氧气。母亲在孕期吸食大麻与新生儿视觉刺激和惊跳反射的改变、学龄儿童的行为缺陷、4岁儿童语言和记忆缺陷有关。

咖啡因 咖啡因是多种饮料中的天然成分,也是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以提高人的机警度和注意力,也会加快心率和新陈代谢。高剂量(大于600毫克)的咖啡因可以导致心悸、焦虑、失眠、恶心,甚至抑郁。根据冲泡方式的不同,一杯180毫升的咖啡中含有60~150毫克咖啡因,一杯30毫升的浓咖啡中含有30~80毫克咖啡因,一杯180毫升的茶水中含有20~100毫克咖啡因。不同品牌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在32~72毫克之间,30克黑巧克力中含有20毫克的咖啡因相关复合物—可可碱。许多非处方药物中也含有咖啡因,比如:伊克塞锭(每片60毫克)、阿纳辛(每片32.5毫克)、苯丙醇胺(每片200毫克)。

咖啡因可以穿透胎盘,甚至可以在胎儿的体内蓄积。动物实验的数据使人们开始关注咖啡因在胎儿发育中的影响。如果每天给孕鼠相当于150杯浓咖啡的咖啡因,可以导致胎鼠发生四肢和指/趾缺失畸形。但咖啡因对人类而言并不见得是一种致畸剂。估计平均每一个孕妇每天会摄入114毫克的咖啡因,但并未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危害。即使是在孕期摄入大剂量(每天多于400毫克)咖啡因的女性,她们生出患有先天性畸形孩子的风险也不会增加。尽管长辈们建议孕期不要与咖啡因接触,但在孕期接触咖啡因并不会阻碍胎儿的生长发育。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母体在孕期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她们的孩子7岁时的智商并未受到影响。

咖啡因虽然不会导致胎儿的发育和认知障碍,但一些研究发现,那些摄入大剂量咖啡因的女性很难受孕,发生意外流产的风险也更高。在孕期摄入大剂量的咖啡因,也会使新生儿出现脱瘾症状。基于这些研究,建议女性在孕期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不超过300毫克(相当于3小杯或两大杯中等浓度的咖啡)。

阿斯巴甜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阿斯巴甜是由两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成的。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氨基酸存在于人体的所有组织中。经体内代谢后,阿斯巴甜分解为等量的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虽然大量摄入甲醇对人体极有害(比如,意外食入油漆或防冻剂),但一罐无糖饮料中的甲醇含量常比一根香蕉或一罐果汁还要低。天冬氨酸无法穿透胎盘,但苯丙氨酸可以,甚至会聚集在胎盘中的胎儿一侧。不过,正常水平的苯丙氨酸并不会产生危害(患有遗传性苯丙酮尿症的女性不能使用阿斯巴甜。由于不能代谢苯丙氨酸,苯丙氨酸会在她们体内蓄积,达到一定水平时便会产生危害。)

一项发表于1971年的研究使人们开始关注人工甜味剂。这项研究发现:在孕期摄入甜蜜素以及其他当时尚未被命名的甜味剂,与胎儿出生后的行为问题有关,比如多动与神经紧张。由于阿斯巴甜直到1981年才被获准使用,所以该项研究没有涉及。有一项研究专门观察阿斯巴甜对患有注意力缺陷孩子的影响,发现即使服用了正常剂量10倍的阿斯巴甜,这些孩子也不会出现行为或认知方面的变化。还有一些动物实验探讨阿斯巴甜对胎儿生理和心智功能方面造成的影响。绝大部分这类研究结果均显示,即使妈妈服用了大剂量的阿斯巴甜,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反射、视觉、行为和记忆功能。

因此现有的数据证明:女性在孕期服用阿斯巴甜,不会对胎儿及其随后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另一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是糖精,尽管还没有像阿斯巴甜那样接受全面地检测,但同样被认为是对孕妇安全的。不过在动物实验中,大剂量的糖精会诱发膀胱肿瘤,因而一些医学专家仍然质疑其安全性。

味精 味精即谷氨酸钠,是由一种常见的氨基酸—谷氨酸与钠组成。众所周知,摄入大量的钠有害健康,但事实上,谷氨酸对大脑的发育危害更大。谷氨酸是亚洲料理中常用的增鲜剂,也存在于许多加工食物和方便食品中,尤其是汤类、沙拉酱、调味酱、酱菜、罐装肉、冷冻食品、风味薯条及意大利面等。除了味精,谷氨酸还常以“水解植物蛋白”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这种植物蛋白通常都含有10%~30%的谷氨酸,并且在食品的营养成分标签中,会以“HVP(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调味剂”,甚至是“天然调味剂”出现。

由于大剂量的谷氨酸会杀死脑细胞,而且越年幼的动物对这种毒性越敏感,谷氨酸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神经元是通过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相互联系的,这些神经递质有两种—兴奋性和抑制性。而谷氨酸是大脑中最普遍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它引起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比如癫痫发作,这部分大脑的神经元可能发生损害甚至死亡,如同电器在强电流经过时被损毁一样。

虽然这些情形让人害怕,但是,母体在孕期食用味精不太可能危及胎儿的大脑发育。谷氨酸被认为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它不能很好地透过胎盘。另外,在女性的正常饮食中,母体从食品添加剂中摄入的谷氨酸量只占以蛋白质形式摄入的谷氨酸总量的一小部分(2%~3%)。和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一样,谷氨酸也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并且被用来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不吃味精和“天然调味剂”的人,每天也会摄入大量的谷氨酸。在脑损伤或智力障碍方面,并没有证据表明摄入大量味精的人群(例如亚洲人)比摄入少量味精的人群具有更高的风险。因此,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共识为:摄入适量的此类氨基酸,不会对子宫中胎儿的大脑发育带来危害。

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在孩子出生后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没有了胎盘,这两种氨基酸更容易进入婴幼儿的大脑中,尤其是下丘脑,它是人体的核心调控中枢,其中的保护性血脑屏障较为薄弱。当给幼鼠喂大剂量的谷氨酸时,下丘脑的大量神经元会死亡;随后动物会表现出激素失调问题,比如肥胖、不育或者青春期延迟。而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一样,也会对神经元产生兴奋性的作用,并且损害大鼠的下丘脑神经元。

尽管还没有临床或流行病学的证据证实过量的谷氨酸或天冬氨酸会损害孩子的大脑,但随着多种食品添加剂的日益普及,一些学者们认为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由于婴幼儿的神经元对谷氨酸比成人更敏感,他们也更容易受伤害。在吃同等量的食物时,例如一杯方便面汤,谷氨酸在一个13千克孩子体内的浓度要远高于一个70千克的成人体内。大概30年前,生产商们主动放弃在婴儿食品中添加味精。但迄今为止,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没有控制谷氨酸在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尽管在无糖酸奶、口香糖和苏打水中,天冬氨酸的含量很低,但它们可以与许多儿童食品中已有的大量谷氨酸一起威胁神经系统的健康。

其他化学物质 药品、毒品和食品添加剂以外,还有许多化学物质,都会给胎儿的大脑发育带来潜在的风险。总体而言,如果母体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害物质,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通常,在需要使用已知致畸剂的工作中,都会有适用于孕妇的严格指南。但对大量潜在致畸剂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因此,那些在工厂、农场、医院、实验室、美容院、干洗店工作,或是每天都接触化学物质的女性,在孕期更应小心,她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尽量少接触任何可疑的物质。

基于目前所知,孕期应避免接触以下化学物质:有机溶剂(如甲苯、苯以及吸入性麻醉剂)、油基涂料(但乳胶和水性涂料是安全的)、各种除草剂和杀虫剂、多氯联苯(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被禁用,但仍集中存在于许多垃圾填埋场、湖泊以及栖息于其中的鱼类)、氯乙烯(用于塑料制造)、一氧化碳、烃类(包括汽油)、水银化合物[1](尤其是甲基水银,一种杀真菌剂),以及其他重金属(如镉,存在于香烟中)、镍和铅等。

如果吸入或咽下致畸剂,会产生最严重的危害。因此,挥发性的化合物(如有机溶剂和油基涂料)应被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且在使用任何一种化学物质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手或嘴。研究表明,在滥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经常吸入甲苯以获得快感的孕妇中,孩子的先天畸形与挥发性致畸剂的使用明显相关。尽管一些研究发现:美发师、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某些工厂的工人,发生意外流产、育有先天畸形或发育迟缓孩子的几率比其他工种的女性更高,但这类研究数据还缺乏说服力。和工作中的日常接触相比,仅仅偶尔接触挥发性物质,比如自己加油或者用油基涂料粉刷孩子卧室,几乎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的伤害。

铅 很有必要特别探讨铅的危害性,它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在汽车和飞机喷漆、印刷、冶炼、电池制造等行业工作的女性,或是给玻璃染色、制作珠宝的艺术家,接触铅的风险最大。除了这类工作中的日常接触,灰尘和水污染物中也常含有铅,铅还存在于一些器皿中。在20世纪70年代前,铅是房屋粉刷涂料中的主要成分。

铅可以扰乱机体中多种酶的功能。这种影响在发育期尤为恶劣,因为铅阻断了矿物质的吸收、能量的利用以及DNA的合成,所有这些过程都是细胞生长与分裂必需的。因此,常与铅接触的女性发生不孕不育、意外流产、早产或死产的风险更高,并很有可能生下患有轻度先天性缺陷的孩子。如果父亲常与铅接触,也会出现上述问题。

铅对胎儿心智功能的细微影响值得关注。研究者们已经检测到,在胎儿期体内铅含量(出生时测量脐带血)超过100毫克/升(这一含量曾经被认为是安全的)的孩子会出现细小而明显的心智缺陷。如果出生后不再与铅接触,这种影响是可逆的,并且当孩子长到4~5岁时,智商也会恢复正常。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继续与铅接触(情况多是如此),或是在其他不利的环境中成长,智商可能会受到永久性的损害(从出生以后开始接触铅同样危险,但只有当血液中铅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才会发挥作用)。铅的影响与营养不良的作用相似,即:开始得越早、持续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然而,如果孩子早期的成长环境优越,适量的接触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儿童可能面临智力缺陷的风险,促成了美国环境保护署从1973年开始推动生产和使用无铅汽油。直到1998年中,机动车铅排量的减少极大地降低了铅在空气、土壤和粉尘中的含量。这与禁止在罐装食品的焊料中使用铅的规定一起,在1976~1991年使学龄前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降低了约80%。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有大量儿童的血铅水平超过了疾病控制中心建议的新上限值—100毫克/升。而黑人儿童的风险更高,他们当中有21%的血铅水平高于该值,而这一比值在白人的孩子中仅为6%。

尽管空气和土壤中的铅含量有了明显的降低,但存在于水和旧房子涂料中的铅对孕妇和儿童来说,仍有较大的威胁。当孩子吞食或吮吸涂料碎片,或当孕妇和儿童吸入涂料表面脱落的粉尘时,含铅涂料就会产生危害。1978年前修建的房子尤为可疑。根据一项1992年美国议会通过的新法案规定,房屋所有者必须明确告知可能的购买者或租客关于含铅涂料的所有信息。已禁止在水管中使用含铅焊料,因为如果铅从陈旧的水管或水泵的焊接头中泄漏出去,饮用水就会被污染。有孕妇或者孩子的家庭最好检测一下饮用水中铅的含量。如果铅的水平非常高(环境保护署规定饮用水中铅含量的上限为50毫克/升),就需要给家中的水龙头安装除铅过滤装置,或者购买经认证的无铅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