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无上的黄金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格兰银行在帮助政府筹措战争资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1914年发行的战争股票,虽然据报道这些战争股票被超额认购,但公众实际上并没有购买足够的战争股票来资助这项工作。英格兰银行用自己的储备购买了大量股票,并隐瞒了这一事实,以保持公众信心。受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巨大的融资需求影响,英国因纸币激增等被迫中止了英镑纸币与黄金的兑换。20世纪20年代,英国决定重新使用一战前的铸币支付平价,人为的紧缩造成了经济的停滞和大量的失业。1931年9月,英国不得不暂停了金本位制。
大船的倾覆不同于小舟、小筏,必然激起千层浪。1931年10月,纽约储备银行大幅提高了再贴现率,10月9日提高到了2.5%, 10月16日又进一步提高到了3.5%。此时正处于美国1929至1933年的大萧条期间,人为大幅调整利率造成了实体经济的混乱,也加剧了国内的金融困境,使大萧条来得更为猛烈,存款规模大幅下降,银行倒闭和挤兑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仅仅在10月份就有522家商业银行倒闭。
再贴现率的提升主要是为了应对上个月英国暂停金本位制造成的美国黄金外流。英国暂停了金本位制后,法国、比利时、瑞士等一些国家预期美国也会采取类似的行动,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和私人持有者将他们在纽约货币市场的大量美元资产兑换成黄金,导致了美国的黄金大量流失。面对这种情况,美国试图提升利率来应对英国暂停金本位制造成的美国黄金外流,以保住高额的黄金储备。尽管在英国暂停金本位制以前,美国的黄金储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超过了47亿美元,约占世界货币黄金储备总量的40%,美国还是对黄金的流失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金本位制一旦取消,纸币失去了可以随时兑换黄金的信用担保,恐慌的人们必然放弃廉价的纸币而换取贵重的黄金,黄金的价格必然大幅上升,黄金的流失自然是无法容忍的。然而,加息并非很好的应对方式,采取提高贴现率的方式间接防止黄金流失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当的加息本身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实体经济的危机又会危及本国货币的币值,虽然直至今天,加息提高本国币值及抵抗资本外流的货币政策操作依然被广泛使用,但事实上,这是违背实体经济规律的做法,带来的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这在本书后文中再详细阐述。由于加息措施并未能很好地控制住黄金的流失,美国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以行政与法律手段直接限制黄金的外流。
1933年3月,美国暂停了黄金支付。3月6日,罗斯福总统发布了关于银行歇业期的公告,禁止银行在此期间支付黄金及交易外汇。3月9日出台的《紧急银行业法案》承认了3月6日公告的有效性,并扩充了其内容,赋予了总统在银行交易、外汇交易、黄金和货币流动等方面应对紧急事件的权力。
用有限的黄金来交换日益丰富的产品,单位产品能换得的黄金越来越少,黄金的这种越来越“贵”的特征,以及黄金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统治阶级不愿再次看到其流转于普通大众之手。暂停黄金支付已经使得银行体系黄金的外流得到了控制,于是,政府的目光进一步投向了遗留在民间的黄金。
禁止民众持有黄金的事件在历史上数个朝代发生过。在古埃及,黄金就曾作为王室的特权,禁止普通民众持有。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公元13世纪的中国统治者忽必烈大汗,每年都会有几次下令臣民们将他们所拥有的宝石、珍珠、金银送到铸币厂换取纸币,而大汗的宫殿却用金银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
1933年,美国在控制银行体系黄金外流的措施取得成效以后,政府进一步发布了行政命令禁止黄金“储藏”,要求包括成员银行在内的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金圆券等在5月1日前移送至联邦储备银行,除用于工业及艺术的合理数量的稀有铸币,以及每人可以保留的金币和金圆券的最高限额——100美元,国内金币、金块或者金圆券全部予以回收,并移送至联邦储备银行。金币和金圆券按面值兑换为其他通货或存款,金块按每盎司20.67美元的法定价格收购。紧接着,所有公共和个人合同中订立的黄金条款被废除,为黄金回收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