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命题故事
一、什么叫命题故事
笔试中编写故事一般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字概述能力和结构组建的逻辑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考试时长一般设置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字数也有一定的要求,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构思故事。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命题编写故事
命题故事是影视编导考试中的一种,是指根据既定的题目或主题进行故事创作。遇到此类考题应先学会“破题”,即分析命题中的限定条件,划分关键词,继而构建故事。
2.关键词编写故事
关键词编写故事指的是题目给出一组或几组词语,进行故事创作。学生首先要分析这一组词语中每个词语的属性和意义。关键词编写故事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用形象类关键词编写故事,考生分析词语后,还要分析这些词语与之相对应的或者对立的人物关系、事件等,并将这些词语联系起来,进行故事编写。第二类是用抽象类关键词编写故事。这类词语之间表面上基本没有联系,我们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象征性,挖掘这些词语的象征含义后进行联想和创作。
关键词编写故事绝对不是将命题所给出的关键词生搬硬套,在故事编写的过程中,每一个所给出的关键词都是不可替代的。在用关键词编写故事时,故事必须围绕所给出的一组关键词中的某一个关键词展开,否则整个故事就会偏题。一般而言,关键词中如果出现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就是主人公,如“女孩”;如果出现实体物,那么这个实体物就是关键道具,如“可乐”“项链”等。
二、命题故事写作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1.题材
写好故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很多考生发愁没有题材可写,其实,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用。例如,见到路边拾荒的老婆婆,可以设想她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而流落街头;也可以设想,老婆婆虽年迈但依然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她拾荒的背后,资助着几个学生完成学业。
故事题材的来源可以是真实的个人经历,也可以是道听途说的他人故事。命题考查的主要方向在于内容是否切题,故事是否精彩。编写故事的题材一定要从自身身份、年龄、职业和价值观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主题,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爱情等。最好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主题和范畴,如政治、军事、职场题材等。故事虽然允许虚构,但虚构是建立在符合现实逻辑的基础上的,不能胡编乱造。
故事的题材选取角度要新颖,要巧妙。但角度新不代表猎奇与哗众取宠。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件不可能发生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这就要求创作故事时,要抓住典型人物、环境、事件。
例如《沉默的羔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克丽丝奉命侦查一起连环杀人案。被杀的都是肥胖女性,且她们的皮肤都被剥掉。毫无进展的克丽丝决定求助于汉尼拔教授。汉尼拔教授是一个科学狂人,却被众人认为是“疯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医学界公认的伟大的心理医生。克丽丝在监狱中被汉尼拔邻牢的疯子猥亵,第二天就传来疯子咬舌自尽的消息。克丽丝震惊地看着汉尼拔教授,决定用自己的秘密来换取信息。最终,克丽丝破了案子,而汉尼拔也成功地逃出牢狱。汉尼拔教授给克丽丝打电话询问羔羊是否还在尖叫。
很显然,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汉尼拔这样的人,而在故事中他却显得真实。首先,从人物的定位看,汉尼拔是一位权威的心理医学博士,善于抓住人的弱点。故事中他利用言辞令相邻牢房的囚犯咬舌自尽,由此足以证明他的非凡才能。据此观众开始相信这位博士才能非凡。其次,汉尼拔告诉她杀手的名字叫比尔,比尔想通过正常的变性手术转变身份,但被拒绝了,于是就想到用女人的皮肤做一件衣裳来完成一种身份上的转换。克丽丝将信将疑,当被杀害的女性尸体被找到时,其胸部以及背部的大片皮肤被割掉,这时不仅是克丽丝,所有观众也都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状况正如汉尼拔所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克丽丝获取消息不是免费的,这就涉及了第二条线索,克丽丝的童年回忆。克丽丝与汉尼拔是一种交易行为,两人只有彼此交易信息才会让它更真实。通过这三个元素考生便可以充分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话了。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故事讲述得非常精彩,故事取材于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杀人案件,但故事的切入点选择得非常好,警校即将毕业的女学生和医学权威者的交易,一起难以侦破的案件在两人的斗智斗勇中得以解决。
2.构思
构思是故事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很多考生面对考题,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往往开始时文思泉涌,但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最后只能胡编乱造,通过凑字数而草草结束故事。那么,怎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这样的“悲剧”呢?首先,在面对命题式故事创作时不要急于下笔,影视编导类考试中命题故事考试时间为2小时,时间相对充裕。面对命题式故事,要仔细阅读其要求,分析题目中所给出的既定要素,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纲,或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个简要的大纲,有条理地进行。
故事大纲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确定故事主题。
(2)选择故事题材。题材选择如家庭伦理、警匪故事、武侠故事等。
(3)明确故事线索。故事围绕一个什么事情进行展开,线索要明确但不能太多,一个2000字左右的故事,一两条线索就可以了。
(4)确定故事结构。常见的结构有顺序法、倒叙法、插叙法等。如电影《不可撤销》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电影《沉默的羔羊》中将顺序和插叙的方法相结合。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都一定要秉着“凤头、猪肚、豹尾”原则。开端一定要精彩,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影片《门》的一开始是:蒋中天将一具女尸封入墙内,并自言自语地说:“这样你就不会离开我了。”以此为引子,引出后面的故事。故事的开头就像电影花絮,越精彩越成功。故事的“猪肚”部分,留在正文中写,由于时间关系没必要写得很详细。故事一定要做到“豹尾”,结尾是对故事的整体升华和提高,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
故事大纲相当于备忘录,是为了防止在创作的过程中,考生忘记该怎样写。因此故事大纲对于初学者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
故事大纲列出来之后,根据故事情节设置主要人物。人物的设置要考虑到他想要什么,为什么需要,应该怎么办才能够实现愿望,他所面临的障碍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只要明确了这样的目的就可以动笔写了。以法国电影《不可触摸》为例:
主人公需求:因跳伞瘫痪的富商菲利普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称心的人来帮助他,而刚从监狱中释放出来的德瑞斯希望通过三个签名获得贫困救济金。
相遇契机:两个各取所需的人通过一场面试相遇。
为什么需要:菲利普想要一个能够把他当作正常人看待的朋友,而德瑞斯需要一个能够引导他走向正途的导师。
解决方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交流,德瑞斯受到上层文化熏陶,菲利普体会到民间艺术的活力,两者分别完成自我救赎。
结局:德瑞斯在工作面试中运用了从菲利普那里学到的艺术知识,菲利普从德瑞斯身上学到了生活的热情,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笔友。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的是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的目的是取经,沿途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西游记》的基本模式是:
矛盾:妖精将唐僧抓走。
解决方法:三个徒弟去救师傅。
结局:妖精被收服,师徒四人继续西天取经。
整个故事也是这个模式:目的(西天取经)、矛盾冲突(路途遥远,遇到各种妖魔鬼怪)、解决途径(降妖除魔)、结局(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客观来说,讲故事的模式是非常简单的,电视剧《西游记》中虽然每集的故事模式是相似的,但每集的内容却不一样。因此我们不妨从中吸取经验。影视编导类艺术考试中,命题故事写作,并不需要很复杂的矛盾和情节,只需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字数内写好一个故事即可。
3.结构
故事的主要结构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1)“起”是故事的开端。高尔基说过:“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够找到它。”在故事“起”的部分要介绍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关系,人物之间的矛盾等。这是全篇故事的基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起”的部分一定要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做到“先声夺人”,切记不要“千呼万唤始出来”。
故事一开始“先声夺人”的方法可以通过制造惊奇效果和设置悬念来实现。在故事的开端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塑造出惊人的场面、离奇的事件、曲折的人物命运等,让读者想一窥全境。关于设置悬念,在电影《西点秘格》中,故事开始便有一个漂亮女人被害。故事在悬疑中展开,是什么样的凶手忍心将这个漂亮的女人杀死并将其捆在院子中任人围观呢?这就是悬念在故事中的作用。
故事“起”的部分悬念设置要简明、扼要、集中,要在一开始将整个故事的“结果”展示出来,根据“结果”进行反推,采取倒叙的方式将故事予以还原。
(2)“承”是故事发展的部分。它在“起”的后面,这部分不要求有多么精彩,主要用于介绍故事冲突的起因。“承”虽然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整个故事是否合理,主要依靠“承”来阐释。假设在电视剧《流星花园》中道明寺与杉菜开始冲突强烈,接着又表现两个人相亲相爱,这是很矛盾、很不合理的,只有通过“承”将期间所发生的变化予以呈现才能让后面的故事变得有理有据。
(3)“转”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它使矛盾到达紧张、激烈的顶端。在“转”的部分中所有冲突堆积到一起,并在这一刻集中性爆发。如果故事没有高潮,而是一味地平铺直叙,势必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故事的高潮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前面所有矛盾的堆积,如话剧《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周萍和四凤的爱情、周萍和繁漪的爱恨纠葛就在雷雨之夜集中性地爆发了。
故事的高潮部分,是整个故事的核心部分,也是问题解决和人物真情流露的部分。
(4)“合”是故事的结尾。这是故事的点睛之笔。拥有一个好的结尾能使整个故事得到升华。例如在电影《B+神探》中,刘青云所饰演的神探最终被“自己人”杀死了,警察懦弱地转身而去。故事的结尾在文章中也是极其重要的,有了好的故事开头,中间主体部分也够精彩,但如果有一个很差的结尾,故事便会大大失色,所以结尾部分也不能忽视。
下面介绍几种故事结尾的方法:
①自然结尾法。故事一定要完整,如在讲述惩恶扬善、讲究因果循环的故事中,恶人被铲除之后便是结局了。如《水浒传》“风雪山神庙”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发配后,时逢大雪压塌住处,来到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被陷害,妻子已上吊身亡,恼怒中,林冲提枪戳死两人,故事结束。
②出人意料法。世界著名的喜剧明星卓别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会预料我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出人意料法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将所有的悬念解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如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丈夫吉姆将自己最爱的金表卖掉去买了一套精致的梳子,而妻子麦琪卖掉漂亮的长发,为自己的丈夫买了一条怀表金链。两人彼此相爱,都愿将自己宝贵的东西舍弃,去换取对方需要的东西。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料到,辛辛苦苦换来的东西最终成了“摆设”,这是意料之外的,却让人看到了两人之间深刻的爱情。
③深化主题法。在故事结尾时将故事的精华部分再次提出来,加深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故事的结尾和整个事件的结局是相结合的,但这样的结尾切忌生搬硬套。如在电影《门》中,蒋中天离开自己装满了秘密的家,将所有的心事放下。其实可以有两个结局:一是被警察抓走,伏法认罪;另一个是蒋中天自己走向一条解脱路。显然,后一条更具有深意,蒋中天的“压力”不仅来自女友,更来自整个社会。如果只是被警察抓走,故事就显得非常单调、毫无特色,但被车撞飞,并且加上内心独白“我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真好”,在他看来,来自生活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最好的解脱方法就是死亡。
④绕梁余音法。这种方法是指这个故事该结束了,但实际上它还在进行着,对社会、个人等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这种方法越来越多地被故事所引用,有利于故事的续写,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徐克导演的电影《龙门飞甲》,赵怀安追凌雁秋而去……这对不断追逐的情侣留给观众无限的悬念。
⑤开放式结局。这种结局没有真正的结局,是由观众自己去判断结局,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想一个结局。另外,开放式的结局还可以为拍摄续集做准备,如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就设定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经历了爱情波折的吴狄是否会忠贞于两人的爱情?林夏与“大药瓶子”能否在一起?沈冰是否能在最后一刻醒来?这一系列的疑问让观众产生无限的遐想。
系统地分析历年来的学生在影视编写故事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情节,切忌大篇幅的独白、对白、细节描写。很多考生在编写故事时,想要表现人物的心理,于是编写大段的内心独白或对话。要知道,电影是一门声画艺术,所有的内容要依靠画面来表达,比如表现女主人公非常愤怒,有经验的剧作家会让女主人公的手紧紧地握拳,或者是手狠狠地撕扯着某物。如电影《公民凯恩》中,凯恩不希望妻子离自己而去,导演并没有通过对话展现,而是通过浑身的颤抖,欲言又止的神情,向前挪动的脚步来表现不舍的情绪。
(2)故事创作以事件为主,要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讲故事就是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在讲述事件时,引人注目的开端是故事成功的开始,适当的铺垫是故事的发展,所有矛盾的堆积是故事的高潮,矛盾的解决是故事的结局。观众的情绪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起伏,否则,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故事。
(3)编写故事的视点以第三人称为主,语言及措辞力求客观。第三人称视点又称为“全知全能”视点,读者能从中全面地看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并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产生情感波动,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第一人称,容易产生一种限定感,读者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建议慎用。
(4)故事要符合现实生活逻辑和生活习惯。有些考生在创作故事时,为达到一种惊奇的效果,往往不切实际地设置剧情。这样容易产生“假”的感觉。如“哈雷彗星”撞击地球,这样的科幻故事是不错,但往往需要很长的铺垫和阐释,而影视艺术考试中的故事编写要求最多2000字,考生无法将故事情节合理化,因而易造成失败。
(5)故事要有一定的画面感和镜头感。考生习惯写记叙文,很少创作故事,因此往往画面感和镜头感不强。要知道,故事是一个剧本的前提,只有故事有了画面展示的空间,它才有可能成为剧本,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可以改编成剧本。
(6)故事开端部分要有一定的悬念、冲突。精彩的故事开端是故事成功的一半,只有在开端部分吸引了读者,读者才可能继续读下去,这与每部电影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脉相承的。
(7)故事要以积极、向上的题材为主,尽量少涉及鬼怪、科幻和政治等题材。考生编写的故事一定要以身边的事为原型,并且符合高中生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性格特征。鬼故事无法显示高中生的阳光面,容易显得非常阴暗;科幻故事需要大篇幅合理的讲述和铺垫,在考试中难以实现;政治等题材则由于考生的阅历有限,无法准确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