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田县志(1990—2010)
- 蓝田县志编辑委员会
- 5068字
- 2024-11-03 11:38:08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修建陂塘、水库、水窖等。70年代达到高潮,并将之列为专项水利工程。各村都有涝池,供村民淘洗、牲口饮水、栽种浇灌。
一、陂塘
1958年结合水土保持分别在鲸鱼沟、伍家嘴、杨坡头、聚庆等沟修建蓄水陂塘5处。其中杨坡头陂塘最大,蓄水20万立方米,1960年发洪水垮坝。其余4座坡塘,均在后十余年时间内不同程度淤损。1969~1975年,在“蓄小群”(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的水利方针指导下,全县修建蓄水工程41处。1978年根据中央制定的统一标准,1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列为陂塘。1990年以后,随着工农业用水量猛增,气候偏旱,全县各村的涝池及各处陂塘几近枯竭而报废。
二、水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县水电局总结缺水地区群众用地窖蓄水习惯,在普化宝兴寺、厚镇南街等村试行将屋檐滴水收集存入地窖,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全县总投资100多万元,修建水窖18处,解决160人、38头大家畜饮水问题。1990年后因普遍饮用深机井水,至2010年仅有少量农户使用水窖。
三、水库
蓝田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9~1978年达到高潮。总库容至1989年全县有水库33座,总库容2749万立方米,其中小(一)型水库9座,蓄水2415万立方米,设施灌溉8000公顷;小(二)型水库24座,总库容60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600公顷。这些水库从建成至20世纪90年代,在灌溉、养鱼、水土保持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但多因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属边建设、边勘测、边设计工程,病险严重,10~20年后,于家沟、陈家沟、友谊、杨庄、任家沟等70%的水库淤积废弃。
1990年后水库实行私人承包,以养鱼、发电、垂钓、休闲度假为主进行小范围养护,汤峪、鹿原、白马河等几座能够运行的水库被利用为旅游观光、水产养殖。但这几座水库部分工程老化,泥沙淤积,大都存在一定问题,被列为病险水库进行改造、加固、修复。
汤峪水库 属县管水库。1969年10月28日开工,1975年7月竣工,灌溉汤峪、焦岱、史家寨三个乡镇39个村,176个村民小组2886公顷耕地。灌区辖高堡、真武庙两个抽水站和杜家沟、麻雀寺沟、骆驼岭3座小(二)型水库,10座蓄水池。1973~1990年水源丰富,年年溢洪,年灌溉3200公顷。1990年灌区平均粮食亩产432.5千克,捕捞成鱼高达4.7万千克。1998年县水电局和陕西五洋贸易公司签订“汤峪水库水域租赁协议”,出租水域3.8公顷,年租金5.5万元;出租4.67公顷非耕地,70.31公顷荒坡地,一次性转让50年,共计租金117.495万元。五洋公司以水上游乐为主,建成汤泉湖旅游度假区,2001年8月营运。
中央、省、市、县对汤峪水库病险分别于2003~2010年4次拨款1311.89万元加固修复,衬砌干渠11千米,改造新修建筑物27座;三次改造加固溢洪道、放水洞、消力池等,修溢洪道墙体2073.5立方米,大坝堤防400米,浇灌混凝土697.7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133.3公顷。
岱峪水库 位于蓝田县小寨乡岱峪口村上1.3千米处,属原红旗渠蓄水灌溉的一期工程。1979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1989年11月竣工。总库容420万立方米,自流灌溉安村、前卫、孟村、小寨、焦岱5乡镇333.3公顷耕地,属县管灌区,设专管机构。
岱峪水库没有投入灌溉,功能倾向养殖、发电、旅游开发及城市供水。1991年3月,西安市水电局投资30万元,将马梁坡渠道改线并增修两处退水,完成各类建筑213座,挖填土石方5786立方米,完成混凝土923立方米,所有斗支渠U型化。1993年,继续由国家、省市投资127.2万元,完成南支渠退水管道铺设。
1994年8月召开岱峪水库灌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岱峪水库灌区管理暂行办法》和《水费计征办法实施细则》。水库管理处与一名退休职工签订合同,利用水库水资源兴建水力发电,期限25年,1999年建成发电。2007年7月,西安市水务局批复“西安市引岱济鲸调水工程设计报告”,投资173万元修建将军圪垯供水陡坡和4085米输水暗管,12月1日竣工试水。2008年元月开始,岱峪水库向西安市东郊灞桥热电厂年供水600万 ~800万立方米。2007~2008年,西安市投资155万元,对岱峪水库坝体裂缝进行处理,对将军段渠道13千米淤积进行清理,改造干渠450米。2009年8月,蓝田县水务局与西安市东郊供水管理中心签订调水合同,向大唐热电厂年调水650万吨,供水价0.54元/吨,期限5年,2009年7月1日起执行。同日又签订引岱济鲸补充合同,向西安市供水中心供水。
鹿原水库 1969年11月动工,1972年3月竣工,为小(一)型,总库容467万立方米,已淤为35.4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1886.7公顷,纯为抽水灌区,建南北两处抽水站。1974年9月成立鹿原水库灌溉管理处,由县水电局管辖,1988年3月并入岱峪水库统管。鹿原水库试水成功后,北站因水费过高从未进行灌溉,南站每年浇灌万亩左右,其间县上每亩地补电价2元,农业灌溉仍难推广。由于水库基建时征地赔偿不彻底,之后10年间,水库捕鱼与杨孔寺村纠纷不断。1993年10月,水库管理站和航天工业部11所北源公司签订承包合同,期限18年5个月。2002年被省市列入病险水库加固,按4级建筑物标准,50年一遇,500年校核进行处理。共投资814万元,分别用于大坝、路面、溢洪道和大坝迎水坡的修复。2006年修复灌区部分明渠和闸门5处。2007年11月,鹿原水库开始给灞桥大唐热电厂供水。
赛峪水库 位于普化镇灞河南赛峪口,属小(二)型水库。1969年11月开工,1975年6月建成,总库容7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8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400公顷,养殖水面8公顷,为灌溉、防洪、养殖、旅游观光综合利用库,属马楼乡(2002年并入普化镇)管理。1980年列入蓝田病险水库,1985年作为蓝田县第一座病险水库加固治理。至2010年,国家、省、市、县先后共投资276万元,修复了水库迎水坡、背水坡、放水洞进水口、溢洪道、坝上路面及卧管。
白马河水库 位于三里镇杨坡头村北,控制流域面积13平方千米,总库容13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1万立方米,灌溉杨坡头、桂张村、涝池庄等9村733.3公顷耕地。白马河水库是在原杨坡头水库基础上,于1969年10月到1971年12月重建的。
该水库从1971年起,发生多次险情:1972年夏季和1986年11月发生两次坝肩滑坡事件,管理处及时进行挖方填石处理。水库淤积致死库容27万立方米,淤积率100%,兴利库容淤积59.5万立方米,淤损率73.46%。总库容淤积76.5万立方米,淤积率65.53%。大坝坝顶出现裂缝3条,处理过的裂缝仍有发展,放水设施老化,隐患严重存在。2007~2009年,市县政府三次拨款819万元对大坝裂缝、放水洞、大坝监测等进行了改造、加固、规范。加固除险后库属IV等小(一)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总库容135.98万立方米,保证灌溉面积124公顷。
东风水库 位于三里镇郑家圪垯村,控制面积13平方千米,灌溉柴家寨、白庙、乔村、王坡4村22个组耕地,设施面积473.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40公顷。1969年11月动工,1974年4月建成,总库容14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0万立方米。
东风水库为“三边”(边施工、边勘测、边设计)工程,隐患较多:一是大坝右肩迎水坡高程124米处出现裂缝,坝体有塌陷,大坝反滤体淤塞,排水不畅;二是放水设施老化,砌石和混凝土严重剥落,卧管半数无盖;三是管理瘫痪,维护、观测无保证。2006~2007年县水务局拨款66万元对大坝裂缝和迎水坡进行加固处理。2008年底调查,死库容10万立方米全部淤损,兴利库容110万立方米淤积94.3万立方米,总库容144万立方米淤积104.3万立方米,淤积率71%。2009年9月,中央、省、市财政继续拨款852万元,对大坝溢洪道、放水洞加固改造,并实行监测管理。
三岔河水库 位于洩湖镇沙河沟上游陈坪河与烟囱沟河交汇处,有效库容184万立方米,灌溉唐沟、蟠桃、李家坪、杜家坪、后李坪、陈家窝等村耕地466.7公顷。1972年11月动工,1981年12月建成。大坝为均质土坝,列入粘壤黄土水坠坝,属关中首例新技术。2006年将三岔河水库列为病险水库,至2007年,西安市水务局为该库三次拨款60万元进行溢洪道清淤,挡墙滑塌清理,坝体滑坡加固等。2009年再次下拨501万元用于病险治理。至2010年,三岔河死库容38万立方米,已淤损100%,兴利库容196万立方米,淤损86%,总库容320万立方米,淤积234万立方米,淤损率73%。该库属“三边”工程,修建中停止变更,土坝降升变化,夯实不均,30多年以来运行基本稳定,但问题一是大坝迎水坡形成冲沟;二是卧管盖板止水性差,放水洞壁裂缝漏水;三是溢洪道拦墙滑坡,引洪不畅;四是水库无监测设施,缺乏规章管理。2010年,该水库正在加固、除险之中。
侯家河水库 位于华胥镇侯家河村,由红河支流清河蓄水,灌溉东邓、上许、甘峪、新街7村366.7公顷土地,绝大多数为抽水灌溉,总库容126万立方米。1972年12月动工,1981年12月建成。运行存在的病险:一是大坝迎水坡冲刷严重;二是放水管漏水;三是大坝滑坡,坡角放水洞水毁;四是溢洪道两侧滑塌堵塞;五是管理不善,无站房及监测设施。2007年,将侯家河水库列入加固修复计划,是年市水务局拨款60万元,用于卧管漏和溢洪道修复。至2010年,死库容6.6万立方米,淤损100%,兴利库容88万立方米,淤积66万立方米,淤损76%,总库容126万立方米,淤积73.6万立方米,淤积58%。
祝家湾水库 在焦岱镇祝家湾沟,初建于1958年,1972年在原基础上对土坝加高加厚,增设溢洪道、卧管放水洞等设施。属小(二)型水库,设施灌溉面积166.7公顷,有效面积66.7公顷。1975年组建专管机构,1985年后承包个人养鱼、垂钓。该水库无设计资料,为土法上马的群众自办工程,运行40年发挥了灌溉、防汛、养殖功能。2006年库总淤积达50%,大坝迎水坡被冲刷为1∶0.3,丧失安澜要求,溢洪道、放水卧管风化剥落,无监测设施,对下游焦岱镇构成威胁。2007年列为病险库,西安市水务局下拨30万元用于溢洪道修复及大坝迎水坡加固。
宋家寨水库 位于厚镇乡宋寨村,蓄麦王沟水。1972年开工,1976年建成,是集防洪、养殖、灌溉综合性小(二)型水库,也是高岭缺水地区的水源地。总库容6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0万立方米,淤损率31%。大坝迎水坡浪冲损毁严重,溢洪道及放水建筑老化失修,管理不到位。2003年将该库列入病险水库,当年西安市水利局下拨3万元修整溢洪道。2005年两次拨款21万元用于溢洪道和溢洪道工作桥修建改造。2009年再次下拨15万元进行溢洪道清理和整修加固。
冯家沟水库 在史家寨乡孙家坡村东,由库峪河支流蓄水。1974年建成,库容3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0万立方米,属小(二)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53.3公顷。运行30多年总淤积达26.8万立方米,淤损率75%。该库为“三边”工程,大坝蚀损严重,迎水面显大冲沟,卧管无盖,溢洪道、放水洞浆砌石削落,长期无人管理。2000年西安市水务局下拨3万元用于大坝加固。
李家河水库 属西安市辋川河引水工程,市重点水利工程之一。2008年11月29日开工,国家水利,省、市、县、乡有关领导及干部群众近千人参加开工仪式。
水库位于蓝田县玉川乡李家河村,主要包括水库枢纽工程和供水渠道(管)道工程两部分。水库枢纽由大坝、引水管道、左岸泄洪洞的坝后电站组成。坝高98.5米,控制流域面积362平方千米,总库容569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4400万立方米,发电装机4800千瓦。水洞进口位于大坝左侧,全长946.35米,设计流量7.5立方米/秒。输水工程由总干渠、引岱干渠及南、北输水干管四部分组成,长度分别为17.3千米、3.2千米、19.9千米、30.1千米,总长度70.6千米。水库建成后将同岱峪水库联合调度,解决蓝田县城、西安城东地区、斜口、高陵泾河开发区、阎良飞机城等用水,同时向纺织城、灞桥区、洪庆狄寨原,蓝田县孟村、安村、前卫,长安区炮里等地年供水7093万立方米,其中,李家河水库供水6187万立方米,岱峪水库供水906万立方米,设计总工期40个月。2008年6月开始移民调查。10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禁止在李家河水库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户口的通告,并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规定工程占地及淹没区范围。蓝田县政府随即成立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移民搬迁等工作。12月4日,西安市水务局成立“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建设管理处”,5日会同蓝田县委、县政府领导安排部署移民安置问题。2009年2月20日,西安市政府成立“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长助理乔高社任组长,成员为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蓝田县委、县政府领导。2009年11月29日,蓝田县政府正式实施移民搬迁工作。库区移民搬迁涉及葛牌、玉川两乡镇4个行政村,450户,1663人。县政府从水利部门和玉川乡、葛牌镇等共抽调80多人,组成4个移民搬迁工作组进驻涉迁的4个村,逐户、逐人依据政策法律做工作。蓝田县公安局、检察院成立驻李家河水库治安办公室和检察室,保障施工环境,预防职务犯罪。12月27日,县检察院依法批捕垄断李家河水库砂石供应、纠集社会闲散人员砍伤两名水库工作人员的万某、吴某,打击干扰工程犯罪。至年底,县移民协调组与全部搬迁户签订了搬迁协定手续,并先期支付搬迁补偿款和临时用地费等847万元。至2010年12月28日,李家河水库工程成功实施截流。
表8—1—80 2010年蓝田县百万立方米以上小(一)型水库情况表
表8—1—81 蓝田县百万立方米以下(小二)型水库情况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