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田县志(1990—2010)
- 蓝田县志编辑委员会
- 2593字
- 2024-11-03 11:37:57
第三章 养殖业
第一节 养殖种类
一、大家畜
县内大家畜有马、骡、驴、牛。20世纪70年代,牛、马、骡、驴饲养比较均衡,90年代以养牛为主,全县马、骡、驴锐减到不足百匹。
(一)黄牛:1988年3月,蓝田被确定为国家肉牛出口创汇基地县。1990年,县政府提出“羊起步,牛坐庄”的发展思路,是年11月,首批向香港出售活牛20头,全县出栏肉牛6.64万头。1991年再次向香港出售活牛80头。1995年实施“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在全县建设舍饲养牛示范村和示范小区,扶持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建立冷冻精液配种点10个,引进新品种肉牛冷冻精液3.3万枚,改良地方黄牛。1996年和2006年两次在金山乡举办赛牛会,全县各乡镇千余头优等黄牛参赛,县政府为获奖黄牛披红戴花,给牛主人发一、二、三等奖金,分别为6000元、3000元、1000元。2008年11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致富经》栏目播放蓝田肉牛生产节目。1997年牛饲养量18.66万头,出栏肉牛比1990年的6.64万头增长181%,为蓝田养牛历史最高峰。2008年,全县有肉牛短期育肥点20多个,出现经纪人和贩运户100余人。2010年,全县养牛业下滑,牛存栏不足10万头。
(二)奶牛:奶牛饲养始于1980年,时有奶牛32头。1984年成立县奶畜公司,负责奶牛发展及奶业生产协调工作,同年组织部分乡镇赴云南洱源县购回杂种奶牛256头,当年发展奶牛581头(后因气候不适应等因素逐渐淘汰)。1988年奶牛饲养发展到1643头。1990年后,因市场奶价低,饲料成本高,致奶农卖牛杀牛,奶牛存栏浮动在700~1000头。2003年奶业苏醒,奶牛价格狂涨,一头带胎奶牛售价1.5万~2万元,奶牛发展生机重现。2005年全县奶牛存栏2399头,奶牛养殖小区7个,机械挤奶站7个。西安银桥乳业、内蒙古蒙牛乳业、伊利乳业均在蓝田设点收购鲜奶。2010年,全县有奶牛2200头,年交售鲜奶9000吨。
二、猪羊饲养
生猪养殖在蓝田一直受到重视。20世纪50~70年代,各级政府均大力提倡生猪养殖,但起伏不稳。1972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历史最高的23.9万头,出栏约8万头。90年代开始引进新品种,使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推广快速养猪技术,周期从以前的一年缩短为4个月。至1993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4.8万头,出栏10.07万头,创蓝田历史第二个养猪高峰年。1994~1999年,全县生猪平均年饲养量20.46万头,出栏8.98万头。2000年后,生猪养殖逐渐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单家独户饲养逐渐减少。2006年市场猪价大跌,每千克生猪售价低于6元,肉价跌至9元,不少农户宰杀母猪,猪源短缺,致2007年猪价、肉价猛涨,生猪收购价每千克17元,猪肉后腿价每千克28元,仔猪每只最高价650元。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出台扶持生猪发展政策,繁育母猪每头补贴50元,每头母猪保险费补贴40元,死亡赔偿1000元。对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年奖励10万元,同时启动生猪活储和建立国家平抑物价的冷冻肉机制。2008年后分别建立蓝田华胥种猪场、西安白鹿畜牧公司、蓝田更全畜牧场、旺源牧业公司等活储场。全县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达百余家,每头猪获300元补贴,并获年10万元奖励。2010年,全县有百头以上养猪场35家,肉猪场4个,年饲养量21.46万头,年均出栏12.34万头。
1979年蓝田被列为陕西省奶业基地县,加大了政策扶持和良种引进力度,羊数量上升到4万只。1989年发展到13.2万只,为蓝田养羊第一高峰期。1990年,奶山羊与肉羊共同发展,饲养量上升。肉羊生产多为公羔异地育肥,棚架饲养,程序化免疫,定期驱虫、放牧加补饲等技术养殖。1996年全县羊饲养量达23.43万只,出栏10.72万只,并引进布尔山羊,养羊出现第二个高峰。1998年,全县有布尔山羊养殖场6家,纯种布尔山羊存栏2000余只,最高售价1只纯种公羊8万元,杂交三代母羔羊6000~8000元。2000年4月,成立蓝田县布尔山羊产业领导小组,当年布尔山羊胚胎移植繁殖技术在蓝田示范成功。2001~2003年,全县1844只受体羊进行纯种布尔山羊胚胎移植,怀胎1115只,产活1115只,布尔山羊配种点100多个。2005年,全县羊饲养量28.51万只,出栏肉羊12.82万只。2006年玉山镇姜山、九间房乡柿园子、桐花沟、蓝桥乡北沟、扇车沟、窄峪6个村为省级奶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养羊户6600户,存栏10万余只。2010年全县羊存栏12万只,羊奶产量616吨。
三、家禽
家禽是蓝田传统家庭副业之一,种类有鸡、鸭、鹅、鸽等,鸡分为蛋鸡和肉鸡。
(一)蛋鸡:20世纪50~70年代主要为农户家庭自养,户均10只左右,以卖蛋作为日常零用钱来源,均为放养。80年代开始引进来航鸡、星杂288、京白、欧洲黑等优良品种。县农业局在三里镇五里头建孵化厂,农户仍以散养为主,同时也涌现一批孵化场点。1990年后,蛋鸡生产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饲养方式以笼养为主,饲养品种以罗曼、伊沙、海兰为主,专业户不断涌现,并出现李后罗李村孵化厂、三里镇孵化厂等,以日常饲料为主。1999年后,个体养鸡户越来越多,农村涌现“倒蛋部队”,将鸡蛋运往西安等地销售,全县年平均饲养量156.07万只。2000~2010年,养殖规模大幅提升,涌现养殖专业户近千户,户养鸡2000~10000只。普化镇当院村、华胥镇新街村、洩湖镇半岭一带养鸡成气候,全县年平均饲养量235.23万只。2010年底,全县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30个,5000只以上10个,10万只以上3个。取得认证的省级无公害禽蛋生产基地1个,总产蛋9200吨。
(二)肉鸡:1980年以前主要为农村放养,供不应求。1990年以后,肉鸡发展加快,至2002年有肉鸡场30余家,养鸡15万只。2003年,蓝关镇林家河,安村乡龙村等引进肉鸡品种艾维菌4万多只,大棚饲养,后因高致病性禽流感广泛流行,致回落。2008年,史家寨乡龚家村、田家村建成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3座,养肉鸡1万多只。孟村乡、蓝关镇等村也出现大棚肉鸡,带动全县肉鸡发展。2009年,江苏雨润集团在蓝田建设年3000万只肉鸡加工生产线。2010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意见》,是年全县建鸡棚35座,肉鸡养殖280万只,出栏170万只。
(三)其他家禽:有鸭、鹅、鹌鹑等,数量较少,以鹌鹑养殖发展较快。1995年史家寨肖坡、普化当院等引进鹌鹑。2000年存量10万只左右,收益较好。
四、稀有动物
改革开放以后,蓝田稀有特种动物养殖逐渐增多,至2010年,全县先后养殖特种动物25种,品种有:大蚯蚓、安哥拉长毛兔、火鸡、哈白兔、水貂、五鸽(肉鸽)、四川海狸、小香猪、狐狸(银狐),鹧鸪、肉犬、美国七彩山鸡、小尾寒羊、乌骨鸡、鸸鹋(澳洲鸵鸟)、赤腿麻鸡、肉杂鸡、警犬、藏獒、美蛙、蝎子、土元、蜜蜂等,但维持时间都不长。曾获得一定成功且规模较大的有安村乡李家坡养狐千只左右,肉鸽上万只;西安市政府后勤处在十里铺养肉鸽上万只;市公安局在华胥养警犬300只;汽车传动轴厂职工养鹧鸪500只,后因无市场收摊。坚持养蜂的有普化镇元君养蜂场,年保持百余箱,全县年养蜂上千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