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村镇建设

第一节 村庄建设

20世纪70年代,农村村庄均为自然形成,多为单家独院,土木结构住宅。建筑结构普遍为三合院,更多的是三间一院结构拱脊房或一坡式厦房,也有茅草房、窑洞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日益迫切,从80年代初开始形成了建房热。但由于缺乏全面规划和必要的管理,出现了乱占滥建现象。1986年《蓝田县村镇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初稿)》出台,村庄建设逐步走向正轨,农民住房很快又以砖木结构平房转向砖混结构的小楼房。县政府加大灾情庄基审批和危房拆迁力度,对易造成滑坡地带的农民实行搬迁。1990年以后,又加大农村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994年,蓝田县召开城乡建设工作会,培训30多名村镇建设管理员,首先协助华胥镇惠家斜村、洩湖镇洩湖村开展村庄规划。1997年,对华胥镇惠家斜村、蓝关镇北门村、史家寨乡柿园村进行规划,其中柿园村20户村民建起砖混结构两层楼房,30户村民安装了电话,修建一条700米的水泥路。2004年,按照西安市 “千村环境整治”要求,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135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

2006年成立蓝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制定了《蓝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纲要(试行)》和《蓝田县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2006年当年完成80个村庄规划编制、1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目标和179个村庄地形图测绘,并确定汤峪镇塘子村为生态示范村。2007年完成120个村的规划编制和27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29个新农村建设任务。2009年撤销“新农办”成立蓝田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完成40个新农村重点村的规划编制和28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2010年,完成48个新农村重点村规划编制和45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同时确定焦岱镇鲍旗寨村和蓝关镇大寨村为美丽清洁试点村。至是年底,全县共完成139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总投资2.02亿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716.21万元,其余部分为自筹(包括社会资金捐赠)。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道路、排水、路灯、垃圾台、广场、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2006~2010年重点村实现村内道路硬化274.04万平方米,修排水渠498.2千米,建垃圾台1077个,设钢体垃圾箱846个,安装路灯8894盏,建广场140个,改厕14824户,改水12087户,改灶3655户,改圈1163处,改电2750户。涌现出示范村21个:塘子村、孟岩村、拾旗寨村、东邓村、阿氏村、唐沟村、沙河村、黑沟村、十里铺村、大寨村、新城村、桥村、三里头村、柳家湾村、景靳村、田坡村、龚家村、侯家村、小寺村、杨寨村、前程村。

2010年,对农村危房实施改造,对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家庭和计划生育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中的贫困户按户均12400元补助;对节能示范户按户均144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是年底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0户,其中节能示范户66户,实行一户一档,4230户农户资料录入陕西省农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统,观察备查。

表5—2—63 蓝田县2006~2010年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