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货币供给

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货币供给是与货币需求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纸币流通条件下一般不存在货币供给不足的难题。但如何才能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则成为经济学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货币(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主体包括中央银行以及各商业银行。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都是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货币供给量是指在企业、个人以及各金融机构中的货币总存量。货币供给量是一个时点数,是某一时点上货币数量的横断面。

一、现金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在中国大陆,本币主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辅币现钞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的影响大。一国现金数量的多少,与该国的货币支付结算制度有关。支付结算制度越发达,通过支票、信用卡结算等银行方式进行的商品劳务交易的数量越多,现金需求量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中国是使用现金数量较多的国家,2015年末,流通中的现金余额为6.21万亿元。在整个货币中,现金占比约为10.8%。随着中国网络金融的发展,信用卡、ATM、POS的广泛运用,流通的现金会逐渐缩小。近年来,现金增幅均在10%以下,2014年为2.9 %,2015年为2.87%,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卡、商业票据等各种替代现金支付的结算工具在快速增长。

二、存款货币

存款的划分种类很多,有按期限划分,有按用途划分,有按性质划分。我们这里按存款可否通过银行直接转账完成支付交易行为来划分,将存款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完成商品劳务交易的活期存款。这类存款具有直接的媒介交易和支付功能,具有普遍的接受性。由于这部分货币对商品劳务的价格会产生直接影响,在统计中,将这部分活期存款计算为流通中的货币;第二类是不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的定期存款和储蓄类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类存款是一种账面符号。在具体的商品劳务交易中,这些存款不能直接完成交易,必须经由金融机构将之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后,才能完成货币的交易支付功能。

存款货币的出现,打破了实体货币的概念,将货币从有形货币引向无形货币。在信用发达的国家,经济交易总量的绝大多数通过银行账户间的相互转账支票支付实现,这种方式较原有的各种交易方式有较大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美国为例,每年处理支票的成本大约是几十亿美元,银行为降低成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所以,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一些技术发达国家已率先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存储和处理存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货币,如信用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等等。电子货币具有转移迅速,节约费用等优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目前的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未来将可能出现一个无现金的社会,实在的货币材料将退出历史舞台。

三、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实际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即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存款货币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假如客户在某银行存入1000元活期存款,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过银行资产业务的运营,该笔存款最终在商业银行体系内会创造出多倍的新存款。商业银行在历史上曾经是唯一能够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因此也只有商业银行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各国在放松金融管制后,也允许其他金融机构经营活期存款业务,但其规模和影响远不及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行仍然是存款货币创造最重要的主体。

1.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

就存款的来源而言,商业银行存款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或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是在原始存款基础上由银行发放贷款转化的新存款。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要以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按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准备金,其余部分的存款可以发放贷款或投资等。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条件下,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动用客户存款并进行贷款发放,从而产生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如果法律规定采用100%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则银行不可能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例如,假设A企业在甲银行存入100万元,则甲银行负债方的存款增加100万元,同时其资产方的现金也增加100万元,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0%,100万元存款正好被用作100万元的现金准备,甲银行不能把这笔资金贷放出去,因此不可能创造派生存款。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原因是,除了经济危机导致银行挤兑之外,存款人一般不可能同一时间要求提款,存款机构总能维持稳定的存款额,可以保证金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并增加金融机构的收益。

(2)非现金结算制度。在非现金结算方式下,企业通过银行完成交易款项的支付与收取。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负债凭证即存款货币与现金一样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作用,另一方面,收款单位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提留法定准备金之后,再发放贷款给企业。这样循环往复,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规模都得到扩大。如果采用现金结算,商业银行也会丧失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仍采用上面的例子,但此时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同时银行用现金形式贷款。即银行的负债增加100万元,资产项目中存款准备金增加10万元,贷款增加90万元,即将扣除存款准备金后余下的90万元全部贷放出去,此时该银行资产负债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全部提现,并以现金形式持有,用于以后的现金结算而不是存入银行,因此也不可能创造派生存款。

2.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为说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设置如下假设条件:第一,中央银行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规定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第二,客户资金全部通过银行结算,客户没有提现要求,因此银行不需要保留超额准备金。假如A企业将销售所得100万元支票存入甲银行,该支票经过中央银行组织的票据交换之后,甲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增加了100万元,同时A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100万元。按照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甲银行只需持有10万元(100万×10%)的存款准备金,其余90万元用于发放贷款。若甲银行向B企业发放贷款90万元,B企业得到贷款后支付C企业的购货款,C企业将收到的90万元支票存入乙银行,该支票经过清算后,乙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90万元,存款准备金增加9万元(90万×10%),剩余81万元贷款给D企业。D企业通过银行支付货款给E企业,若E企业继续将资金存入丙银行,存款增加的丙银行将会继续上述两家银行的做法,除了保留8.1万元(81万×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将剩余的72.9万元全部贷放出去。以此类推,只要满足存款派生的前提条件,这个过程将会循环往复下去,该过程如表4-1所示。

表4-1 法定准备金率条件下派生存款创造过程

经过信用创造过程之后,100万元的原始存款使得银行存款总额增加到1000万元,增加贷款900万元。派生存款创造过程中,各商业银行的存款额为100, 90,81,72.9, …,表现为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该数列求和可用以下公式:

因此商业银行体系形成的存款总额为:

D =100 ÷(1-0.9)=100 ÷10%=1000(万元)

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可以发现,一笔原始存款经过整个银行体系的循环存款和贷款发放,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数倍的存款货币。这一扩张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多少。原始存款数量越大,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大,反之则越小;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派生存款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存款总额和准备金率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D =R ÷r

其中:D为存款货币总额,R为原始存款额,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用代表货币乘数,表示单位原始存款可能引起的存款总额的最大扩张倍数,则

K =D ÷R =R ÷r ÷R =1 ÷r

3.信用创造的影响因素

分析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时,我们假定商业银行只需交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客户没有提现要求,超额准备金为零。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些假定条件不存在,因此,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没有限制的。一般而言,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信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制约商业银行派生存款数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提现率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可以得出,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关系(K =1 ÷r),此时存款总额D=R ÷r。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相当于冻结了银行的部分资金,从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通过贷款转化的存款随之减少,信用创造能力减弱。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增强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2)超额准备金率

由于客户可能提取现金,因此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保留的准备金通常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形成超额储备金。超额准备金率是超额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在保留一定超额准备金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能力将会减弱。仍引用派生存款创造过程的例子,假定超额准备金率为5%,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见表4-2。

表4-2 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条件下派生存款创造过程

通过计算发现,当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5 %时,存款总额为666.667万元,比没有超额准备金要求时的存款总额1000万元减少约三分之一。货币乘数大约为6.667,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和的倒数[1 ÷(10% +5%)]。如果超额准备率用e表示,则货币乘数变为:K=1 ÷(r+e),存款总额为:

D =KR =R ÷r +e

因此,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样,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呈反方向变化关系。

(3)提现率

现实中,从银行贷款的客户总会将其中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提取,提现率就是客户现金提取量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当提现率提高,流出银行系统的现金量增加,产生较大的现金漏损,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转化的存款减少,货币乘数下降,导致派生存款能力减弱。引用上例,假如提现率为5%,商业银行创造的派生存款将减少为400万元,存款总额为500万元。货币乘数大约为5,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提现率三项之和的倒数[1 ÷(10%+5%+5%)]。如果提现率用e表示,即K=1÷(r+e+c),此时存款总额为

D =KR =R ÷r +e +c

因此,货币乘数与提现率呈反方向变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