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反思与基本研究思路

在研究思路上,本课题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将着重采用立足文本的文学研究。即从《淮南子》文本出发,立足文本、多角度、多维度地对《淮南子》进行文学观照和开掘。

纵观近三十年的《淮南子》研究史,可以看出《淮南子》研究的领域之广。涉及基本考证(如成书时间、作者相关问题等),思想研究(如学派归属、政治思想、法治思想、音乐观、文学思想、伦理学思想、心理学思想等),与其他文献的关系(如与《吕氏春秋》《庄子》等)等。相关研究综述査海敏《近三十年国内〈淮南子〉研究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5月)、杨栋《二十世纪〈淮南子〉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1月)等都有相关总结和成果罗列。所以,《淮南子》研究虽成果很多,但研究的不平衡性表现得也很明显,那就是思想研究明显强于其他,这种倾向必须纠正。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审视《淮南子》的研究,则当前《淮南子》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思想研究明显过强且思路单一。

思想研究与文学研究有区别,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但是过多的纠缠于思想的解读和梳理,由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较为固定,故难以有深入的突破。如对学派归属的探讨,再如对政治思想、音乐思想等考察,都是将《淮南子》中关涉相关思想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思路较为单一,缺乏新意。难以窥见全书在编辑、行文、结构、风格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

第二,文学研究的视野不宽。

思想研究中,相关文学起源、音乐思想的内容较为特殊,既是《淮南子》某一方面思想的研究,同时也可以看作文学研究。近三十年这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淮南子》结构的研究属于传统课题,但总体看推进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多被《要略》所拘束,过分倚重《要略》的描述,对文本具体情况剖析不足。导致研究结论多局限在印证《要略》所言,缺乏生动的真实描述。对此,我们应清醒认识《要略》的价值和作用,一方面它是难得的总结和指针,通过它可以窥见编撰者的结构理路;另一方面也应承认《要略》的有限性,即它不可能穷尽文本结构的全部,更加生动的结构形态需要立足文本具体描述。两者结合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除结构研究外,有的专著虽也涉及文学研究,如:马庆洲《〈淮南子〉考论》专辟章目“《淮南子》的文学成就”,从“丰富的神话传说”“生动的寓言”“高超的语言艺术”三个方面探讨了《淮南子》的文学成就。另外,一些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有对《淮南子》文学成就的探讨,但也主要从语言艺术、寓言、神话等几个方面切入。而且这些著作,其重点往往并非文学研究。

总体看,近三十年专意于文学研究的成果表现并不突出、文学研究的意识并不明确。也就是说,文学研究的视野仍需要进一步拓宽。

第三,研究心态和研究方法值得反思。

《淮南子》研究在方法上仍有不如人意之处。如:最为典型的是对本书结构的研究,过分倚重《要略》而缺乏对文本实际的生动描述。《要略》是总结和指针,理念性很强。这可以作为我们认识结构的重要参考,但是众人编书的基本事实决定了这一总结的理念性会隐没大量的文本实情。加之如前所述的原因,《要略》的总结必定是单方面的,不能也不必过分细致地描述文本实际。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研究方法,不宜单用《要略》,而是应该将之作为重要参考,最终还是要立足文本实际,勾勒其生动的结构形态。

当下的《淮南子》文学研究思路过于单一也是重要问题。除上文所列的几种研究成果,其主要切入点在于神话、语言艺术、寓言等方面,吕书宝也曾撰文《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其中也曾总结出其文学价值的几个方面:神话、传说和寓言、历史典故、古习俗、表现手法等方面。总结可谓丰富,但思路仍嫌单一,缺乏对文学研究的多维度认识。

当下的《淮南子》研究存在如上问题,这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针对这些问题,改变研究思路,开拓研究途径,丰富研究内容,显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而在诸多的研究内容中,文学研究的缺陷显得更加突出,思路单一、视野不宽、研究方法欠当等问题已经成为《淮南子》文学研究的主要瓶颈。

针对此种情况,《淮南子》文学新解当尽力做到:

第一,研究内容上尽量避免单一的思想研究。

思想研究是近三十年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鉴于此种研究思路过于单一,要实现研究突破有必要避开单一的思想研究,注重《淮南子》多方面价值特别是文学价值的开掘。

第二,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注重全方位的解读与考察。

鉴于近三十年的研究过多从思想总结出发,要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首先要打破这一传统思路。思想总结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成为新研究的出发点,《淮南子》的结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本实际,还应注意篇章结构、思想主旨之外的诸多要素。诸如篇章的题材、标题,甚至篇章的篇幅、作品风格分工等,都有可能在作品的编排过程中具有结构意义。尽量对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也正将是更为深入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三,转变研究理念,调整研究心态和方法。

研究方法单一、目的性过强,以致掩盖文本和事实,是近三十年研究的重要症结。要实现学术突破需要转变理念,需要立足于文本。首先还原一个本真的文本,承认原作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对原作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的解读中发掘其中的价值。以《淮南子》的结构研究为例,要实现学术突破,所秉持的学术理念应该是:既承认《要略》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其不足,向丰富生动的文本实际窥探。

正本清源、全面认识所谓的文学研究,避免模式化是进行《淮南子》研究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研究的理念性和目的性过强的弊病;也只有真正地承认《淮南子》的丰富性甚至是其中的问题,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得到全新的成果。

第四,深入开掘《淮南子》的文学史价值。

对《淮南子》的文学研究需要时刻以文学史为背景,需要定位和凸显《淮南子》在各个方面的文学史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淮南子》的相应部分放入文学史进行关照,除了普通篇目之外,其中还有不少篇目文学价值很高、需待专论。如《说山训》《说林训》《道应训》等,这些篇章在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剖析这些篇目的文学史价值,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淮南子》的丰富性与文学成就,定义了其文学史地位。

文章学是考察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要略》是重要的文章学典籍,其中对全书的文章技法等做出了认真地探讨和总结。它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文章学史上,它是文章学史上的专篇专论的文章学作品;另一方面表现在它对我们全面认识先秦两汉诸子作品的文学价值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略》所描述的文章学内容涉及行文手法、行文效果、行文目的等多个方面,超出了我们对文学的单一认识。《要略》的文章学描述本身就启示我们:诸子作品的文学价值绝不仅仅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寓言故事上,其实丰富生动得多。

第五,对比和对照研究。以《淮南子》为研究中心,针对当前的研究弊病选取合适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开掘。同时以类似的视角和方法与《吕氏春秋》等形成对比对照,以期统筹启发得出合理结论。

第六,从杂家研究看,坚持从内部研究入手。依据《汉书·艺文志》的界定,以《淮南子》为中心,兼及其他杂家作品。在充分挖掘这些典型杂家作品属性、特征的同时,结合杂家外围研究,对杂家做出适当有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