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封信 别让拖延毁了未来

洛氏智慧

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即使是世界上最经典、最实用、最可行的哲学,也根本行不通。

无论如何,我们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下定决心去完成我们的计划。

人生随时都有机会,但是几乎没有哪个机会是十全十美的。那些被动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恰恰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百分之百有利、万无一失的机会以后才去做,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啊!

那些总是要等到所有事情都准备妥当才出发的人,永远也走不出家门。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人们用来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真正标准,不是你脑子里有多少东西,而是看你的行动。

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斗,为了胜利,你需要行动!再行动!永远行动!

December 24,1897

亲爱的约翰:

我总是把聪明人说过的话记得很牢。曾经有位智者说得好:“教育涵盖了方方面面,但是它本身却不教你任何一面。”这位智者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即使是世界上最经典、最实用、最可行的哲学,也根本行不通。

机会是靠机遇得来的,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事。即使再好的构想,都不免有缺陷。即使是再普通的计划,如果能够有效持续地执行下去,也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好很多,因为前者有始有终,而后者不过是半途而废。所以我认为成功并没什么秘诀,要在人生中取得好的结果,如果有超凡的聪明智慧和特别的才艺固然很好,如果没有也不必怨天尤人,只要肯积极行动,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最大的真理,让自己碌碌无为。只要看看那些得过且过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都在懵懵懂懂地活着,说的远比做的多,甚至只说不做;但同时,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找借口的高手,总有各种借口来拖延,直到最后说明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做或来不及做某件事为止。

和这种人相比,我似乎聪明了许多。盖茨先生曾吹捧我是一个办事主动的行动者。我很乐意听到这样的吹捧,因为这个吹捧是我的真实写照。积极行动是我最明显的一个特质。我从不喜欢毫无意义的纸上谈兵或夸夸其谈,因为我坚信,没有行动就不会有结果,世界任何东西都是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的结果。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考虑该如何行动。

很多人都承认,不以智慧为根基的知识都是没用的,不过让人容易忽视的是,即使空有知识和智慧,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不过还是空谈。事实上,充分准备和实际行动其实是做事情根本不同的两面。人生必须适可而止,准备太多却迟迟不行动,最后不过是白白浪费时间。换句话说,凡事有度,我们不能在不断演练、不断计划的怪圈里徘徊,而是必须认识到这样的现实:不论计划多么周密,我们仍然不可能准确预测到什么才是最后的解决方案。

我并不是在否认计划的重要地位。计划是获得好结果的第一步,但计划并非行动,更无法代替行动。这就和打高尔夫球一样,如果没有打出第一洞,便无法打到第二洞。只有行动才能解决一切;没有行动,一切都不会发生。无论如何,我们也买不到万无一失的保险,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下定决心去完成我们的计划。

不愿行动的人,都有愿意维持现状的坏习惯,拒绝做出任何改变。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和毁灭效果的坏习惯,正如人会生老病死一样,一切都在变动之中,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但是,因为内心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很多人会拒绝改变,不管现状令他们多么不满,都畏缩不前。看看那些本该成就一番事业,却最终一无所成的人吧,多么让人同情啊。

当然,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担心害怕,被要不要去做困扰。积极的人总会用决心来点燃心灵的火焰,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他们的心愿,更是充满了克服所遇的各种困难的勇气。

很多缺乏行动的人都太过天真,喜欢坐等事情的发生,甚至还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在意他们的事。但事实上除了他们自己外,别人对他们根本就不关注,因为人们只在意自己的事。例如,当你有一笔生意时,获利越多就要越主动行动,但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怎么做,因为你的成败和他们毫无关系。这时候,我们最该做的就是前进一步,如果我们懒惰退缩,坐等别人来主动进攻,那么结果一定让我们失望至极。

只有依靠自己,才不会让自己失望,而且这样还能增加自己掌控命运的机会,只有聪明的人会才会促使事情的发生。

人生中没有什么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更让人遗憾的了,想得太多不但让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反而因为感觉每件事都复杂无比,担心做不到而退缩不前,最终一事无成。我们必须承认:时间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无法完成所有的事情。聪明的人知道,并非所有的行动都会有好的结果,只有明智的行动才能如此。所以聪明人只会专心致志做那些能产生好效果的工作,做那些与最大目标相关的工作,因此他们总能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并且从中收获颇多。

要想吃掉大象,就必须一口一口地吃,做事也是一样,想一下子做完所有的事,只会让机会从手边跑掉。我的座右铭是:洛克菲勒要对紧急事件采取不同的态度。

很多人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动者,总是希望万事俱备之后才开始行动。人生随时都有机会,但是几乎没有哪个机会是十全十美的。那些被动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恰恰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百分之百有利、万无一失的机会以后才去做,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啊!我们必须有所“妥协”,相信手上的机会就是目前需要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在永远痴等傻待的困境之中。

我们追求完美,但世界上没有一件绝对完美的事,只是接近完美。如果等所有条件都完美才去做,那只能永远等下去,还会将机会拱手让给别人。那些总是要等到所有事情都准备妥当才出发的人,永远也走不出家门。要想变成“现在就去做”的人,就必须停止做白日梦,时时刻刻想着现在,立即开始行动。诸如“明天”“下星期”“将来”之类的字眼,和“永远不可能做到”意思差不多!

每个人都有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时候,在逆境中更容易如此。但真正懂得如何行动的人,却可以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它。他们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都可能败得很惨;他们也会告诉自己,不管做了多少准备、考虑了多久,一旦真正着手去做,都难免会犯错误。然而,那些被动的人,不但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还总是在安慰自己“或许我真的没那本事”,最后放弃行动,不再为创造未来而奋斗。

很多人相信“心想事成”,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好主意一毛钱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不过是行动的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以及第三阶段的行动。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有想法、有主见的人,但懂得将一个好主意成功付诸实践的人却寥寥无几,而这要比在家里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有意义得多。

人们用来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真正标准,不是你脑子里有多少东西,而是看你的行动。人们信任那些脚踏实地的人,他们会想:这个人敢说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才最好。我从没听过有人因为不麻烦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导者,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积极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啥也不干的人永远成不了领导者。

无论是主动者还是被动者,都是习惯造就的。习惯就像绳索,我们每天都在编着它,直到最后它粗大得无法剪断。习惯的绳索不是把我们带到高峰就是把我们送进谷底,这就得看习惯是好还是坏了。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决定成败,很容易养成却又很难改变;好习惯很难养成,但一旦形成就很容易维持下去。

要养成现在就做的习惯,最重要是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抛弃懒散的坏习惯;同时还要决心做个勇于行动的人,不要等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因为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时候。培养行动的习惯,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聪明才智或专门的技巧,只需要在生活中努力耕种,让好习惯从中开花结果就行。

亲爱的儿子,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斗。为了胜利,你需要行动!再行动!永远行动!这样,你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祝圣诞节快乐!我想没有比此时送给你这封信更好的圣诞礼物了。

爱你的父亲

洛氏教子经

行动!行动!再行动!

洛克菲勒很喜欢挑一些特殊的日子给儿子讲一些全局性的策略。在小约翰上大学期间,他就经常在儿子生日的时候写信,说些很有内涵的鼓励话。毕竟像圣诞节、生日等日子,人的精神会比较愉悦,此时“说教”的效果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好的结果。

1897年的圣诞节,是小约翰接替父亲进入标准石油的第一年。实际上,此时小约翰在这里工作了也就3月之久。在圣诞节这个时候,给刚入职不久的小约翰信心,鼓励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展身手,对于洛克菲勒来说,时机再好不过了。

在洛克菲勒看来,成功关乎许多因素,尤其是很多人都非常看重运气和机遇,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世界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得来的!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的空想家,但真正能够成功的是那些能够披荆斩棘的实践者,因此历尽艰辛站在顶峰人很少。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真的不想行动,而是对行动后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充满恐惧,想赢又输不起,善于幻想更勇于放弃,这正是普通人的悲哀。无论是守株待兔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害怕失败的逃避,都是摧毁人的毒药。也许行动也不见得必然成功,但不行动绝对不会有所回报,何况失败也是收获的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