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70年概况

70年来,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紧密配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马列主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50年,仅泸县就出动了2000多人组成的11个宣传大队,在街头宣传购买公债,帮助国家度过困难时期。1952年,全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仅观看幻灯片宣传的观众就达145965人次。1953年3月7日,泸州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贯彻婚姻法宣传教育,大张旗鼓地采用了报告、幻灯、电影、戏剧、广播等形式,系统地批驳了婚姻问题上的旧思想、旧制度、旧习惯,帮助群众明确了新民主主义婚姻法的精神,树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和新风气。现场受教育群众达396674人次。1959—1962年,泸州在城市和农村以增产节约、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为内容,举办各种科普讲座、专题讲座659场次,放映科教电影71场,观众约6.5万人次。

70年来,泸州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市情,依托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等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取得了积极成果。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围绕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政治制度建设,对农业合作化、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关于征粮工作队领导及工作上几个问题的研究》《在群众运动过程中,必须贯彻思想发动》《关于发动贫雇农的几点意见》《关于土地改革中建立贫雇农代表团的几点意见》《当前土改中的几个问题》《反对不良倾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等一批重要理论文章,对推动当时的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组织撰写了《川南起义到泸州独立》《二刘混战中泸州惨祸》等大量文史资料,有的被《四川文史资料选辑》选用,有的发表在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近代史资料》上。20世纪80年代,他们整理编辑了一批本地、本系统、本单位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古今名人的资料丛书,用来向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泸州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踊跃参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参与了全党恢复并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又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总结提炼和推出了一大批社科研究成果。

1983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省辖泸州市成立。泸州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与省辖泸州市同步发展,组织机构、人才队伍、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一)组织机构

1.市社科联

1984年,泸州市组建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社科联)筹备组,并随即开展各项活动。1989年8月3日,泸州市社科联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49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19人,主席、副主席8人,秘书长1人。市委、市政府确定市社科联为县级行政单位,核定行政编制4人。1994年11月29日至30日,泸州市社科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出了66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19人,名誉主席1人,主席、副主席8人,秘书长1人。2001年1月,泸州市社科联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出了54人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18人,主席、副主席7人,秘书长1人。2004年9月,泸州市委召开全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泸州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的泸州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协调小组。2009年7月30日,泸州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审议通过了《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修改草案),选出了80人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21人,主席、副主席7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2015年12月3日,泸州市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出了94人组成的第五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35人,主席1人,副主席1人,兼职副主席11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见图1)。

图1 泸州市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现场

2.高校社科联

高校是泸州社科工作特别是社科研究的生力军。1995年10月30日,泸州医学院(现在的西南医科大学)社科联成立,成为全省第一个高校社科联。2011年,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相继成立,大大加强了泸州社科研究和社科普及的力量。

3.区县、乡镇(街道)社科联

2001年5月,纳溪区社科联成立,以正科级群众团体列编,挂靠并由区委宣传部主管,主席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至2005年,泸州7个区县社科联相继成立。2016年,叙永县、纳溪区、龙马潭区、合江县、泸县等区县试点建设乡镇(街道)社科联(见图2)。到2017年,泸州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社科联,实现了社科联在乡镇(街道)的全覆盖。

图2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社科联成立大会现场

(二)人才队伍

20世纪80年代初,在市社科联筹备组的指导、协助下,我市组建了市哲学学会等37个学术研究团体,会员1100多人。之后,对既不接受年检,又长期不正常开展活动的个别学会,给予了劝退处理,或者通过社团管理机关进行了注销,同时又新吸收市机关党建研究会等为社科联团体会员。

在高校,西南医科大学社科联有马列教学研究会等22个分会,会员500多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30余人,副高级职称者90余人,中级职称者150余人,博士30余人(含在读),硕士300余人。四川警察学院社科联有会员单位27个。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人文社科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51人,博士1人,硕士108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人才队伍中,教授5人,副教授20多人,有中级职称者40多人。

在区县,纳溪区2001年5月按照归口管理原则将18个区级社科学会、研究会、协会划归社科联管理;2013年12月清理后保留了13个,2018年8月清理后保留了9个;15个镇(街道)共有社科协会31个,会员763名。叙永县有县级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4个,登记录入县级坝坝讲坛、酒城讲坛、道德讲堂、民间讲堂、农民夜校、廉政大讲堂、法律小分队等7支宣讲队伍的优秀社科人才107人。泸县有县级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10个。合江县有学会、协会、研究会9个。龙马潭区有区诗词楹联学会,小市街道有由87名退休党员组成的党员和谐协会。江阳区面向村社干部、基层党员、致富能手、新乡贤、道德模范、思想政治课教师、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等人员遴选社科普及人员,组建了“社科普及志愿队”18支。

(三)阵地建设

省辖泸州市最早的社科刊物是《江阳论坛》,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筹备组联合创办,双月刊,每期发行2000多册。1992年1月,市社科联主办的季刊《泸州社会科学》创刊。市社科联为及时发布社科工作信息、交流社科工作经验、指导基层社科工作,主办了《社联通讯》。2009年《社联通讯》改版,更名为《泸州社科快讯》。此外,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办有哲社版的学术期刊,各区县和一些学会、协会、研究机构也创办有自己的社科理论刊物。

2005年11月,市社科联建成“泸州社科”网页,在党政网上使用。2008年4月7日,建设开通泸州首家社科门户网站“泸州社会科学网”。

2007年4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创办的人文社科普及讲坛——“酒城讲坛”开坛(见图3)。讲坛现有固定讲座版、电视版、报纸版、广播版、网络版、手机版、区县(举办点)版“系列版本”7个,还将陆续推出图书版、光碟版,最终实现“九版并进”。

图3 “酒城讲坛”开讲100场座谈会召开

2013年,通过组织申报,省社科联现场考察,省上集中评审,古蔺县太平渡红军长征纪念馆被认定为“四渡赤水战役及红军长征精神社科普及基地”;2014年,依托合江县汉棺博物馆建立的“泸州市汉棺历史文化普及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016年,依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建立的“中医养生文化普及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社科普及基地。自2014年始,泸州市社科联评估认定了三批市级社科普及基地。高校和区县也打造了一批社科普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