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精细化治理的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
- 梁昕
- 1472字
- 2021-03-25 00:36:3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伴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治理问题也随之凸显。2015年12月21日,中央自1978年之后时隔37年重启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会议也特别强调了“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首次在中央的城市工作中突出了“精细化”的要求。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其中特别强调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大力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在不同领域和方向进行了智慧城市的实践,然而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多项政策规划,如《上海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专项支持实施细则》《上海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专项支持实施细则》《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上海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果,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应用平台不断完善,数据资源不断开放,试点工程不断推进。但是,上海市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数据共享不足造成跨行业数据整合十分困难,数据利用尚不充分;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大数据等技术的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缺乏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评价信息化发展状况;公众参与程度不足,等等。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宏观中观与微观等各方面的关系。因为信息化工作“大无边”,已渗透到各领域、各行业,要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战略思维。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对实践有各个层面的影响,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将陷入盲区,甚至裹足不前。不论实践以何种方式进行,其本身都是在运用理论,可以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理论指导尤为重要。
本书的初稿起源于本人参与的上海市市委一号课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等多项与智慧城市和社会治理相关的研究项目。研究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智慧城市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特别是随着中国近年来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更加迫切地需要对智慧城市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因此,决定将以往相关的研究报告整理为书稿进行出版。
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重点对上海市的智慧城市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十分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等单位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协助安排多次调研,使本书顺利完成。同时也感谢写作过程中给与我支持和帮助的专家、学者、同学等,使本书不断完善。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理论探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对面向精细化治理的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理清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话语体系与学术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框架演进与未来发展,同时结合海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模型和实施路径。
本书构建了智慧城市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统一框架、统一发展思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