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生活在“民主实验”的时代。近年来,民主问题再度成为学者和官员关注的热点。民主是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方面,民主是一种有赖于思想者和哲学家予以理论化的价值与思想;另一方面,民主又是一种有赖于人民在实践中认可和施行的制度设计。

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更加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政治发展的紧迫任务。实现民主的路径是多元的。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环节,它们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一种互补关系。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制度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推进协商民主,自然受到理论界和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已经不再是一种理想或民主想象,它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活跃的实践形式,地方党委、政府在日常公共事务决策中与社会的沟通衔接构成了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在一个不断变革、日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政治体制中,这些具有协商民主特征的创造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协商民主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我们的研究遵循三个导向。一是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分层流动的增加,社会利益多元格局形成,在城市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单位体制无法完全容纳现存人群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乡村以“两委”为主导的村治体制无法完全解决有效参与民主决策的问题,而体制外的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可能更为集中。因此需要探索城市日渐发达的社区组织形成协商民主的动力和途径,研究农村村民自治实践对协商民主发展的需求和模式,努力推进城乡社区组织与协商民主的共同发展,尽可能把社区治理与政治民主有机结合起来。这种问题导向是本研究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选择龙泉驿区这个城乡二元结合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二是基层导向。任何一种民主形式,从理想的角度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协调利益,实现人们发展的最大可能的公平。所以要研究中国的协商民主问题,眼睛必须向下看,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协商民主上。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的发展,恰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民生问题大量涌现的结果。可以说,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对地方政府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使地方政府不论是出于被动还是出于“领导本能”,都不能不接受、试行乃至逐渐变得比较主动地开展协商民主的实验,最终与社会民众达成一个有机的协商过程,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民主治理。三是实践导向。在今天的中国,民主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即做不做、如何做的问题。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关于协商民主方面的理论已经从书斋研究走向了田野实践。在现实中,协商民主与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经验。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对话、磋商、听证、交流、沟通、商议、辩论等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其实都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言以蔽之,民主制度的建构需要实践,没有基础性的民主探索和制度巩固,就无法等来整体性民主制度。愿我们基于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和实践导向的研究能为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尽到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