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电镀污泥的产生和治理
4.1.1 电镀污泥的产生
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其主要来源如图4-1所示。
图4-1 电镀过程图解
由图4-1可见,镀前处理、电镀和退镀三个工序都会产生废液,有资料表明,电镀废液中的Cr和氰化物全部来自化学试剂,Cu、Zn、Cd、Ni绝大部分(94%~97%)来源于金属极板。电镀废液经化学或物理处理均会产生污泥。据某电镀厂的资料,其电镀污泥中的主要组成见表4-1。
表4-1 电镀污泥中的主要组成
在有些污泥中还可能有Cd、Sn、Ca和贵金属,应该指出的是,以上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镀件的变化其相对含量会有较大的改变。
目前,对电镀废液的治理仍以物理(如气浮、超滤)和化学(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电解,活性炭吸附)方法为主,治理方式又以单项(即单一金属元素)治理为主,且治理的比例不大(约40%)。对电镀污泥的治理主要是送去烧砖,在再资源化方面尚无适用的方法可循。
电镀污泥再资源化的主要意义在于消除污染和回收有价金属元素,即“化害为利”。如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并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是非常显著的。
4.1.2 电镀污泥再资源化的方案设计
萃取技术是实现电镀污泥再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对此,国内外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案。
4.1.2.1 从硫酸介质中萃取回收金属元素——H-MAR法[1]
它是在硫酸体系中萃取回收Cu、Zn、Ni、Cr的处理流程(Fe与Zn共萃,分别反萃),其主要处理步骤如图4-2所示。
图4-2 H-MAR法处理流程
4.1.2.2 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回收金属元素
张仲燕做了这方面的研究[2]。例如,可用Alamine 336直接处理电镀废液,废液组成为:Cr(12~60)×10-6,Cd(2~8)×10-6,Cu(0.5~5)×10-6,Zn(2~14)×10-6,Ni(2.2~2.5)×10-6。采用25%Alamine-二甲苯在pH=4~5的条件下控制Cl-浓度依次选择性地萃取Cr、Cd、Zn,即[Cl-]=0.002mol/L时萃取Cr,[Cl-]=0.03mol/L时萃取Cd,[Cl-]=0.4mol/L时萃取Zn。也可以在A/O=10的条件下先共萃Cr、Cd、Zn(Cu、Ni不被萃取),然后分别用H2SO4、EDTA和NaOH溶液反萃之。
对含有Cr、Cd等金属元素的电镀污泥,可以KMnO4作氧化剂氧化Cr3+至Cr6+,然后用H2SO4酸溶,再分别用N235和N510萃取Cr、Cu。它们的回收率可分别达到96.8%和84%。
对于含Cr废水,可以采用TBP或季铵萃取剂萃取Cr。姚美莲[3]则进行了HCl介质中采用P204萃取分离Ni、Cr的研究,确定萃取Ni的最佳pH为4,萃取Cr的最佳pH为6。
4.1.2.3 从氨浸和氨性介质中萃取回收金属元素
Anderson等[4]报道了Am-MAR的氨浸流程,氨浸时Fe、Cr被抑制在浸出渣中,从而简化了后续的分离过程。该流程由三步组成:①首先用(NH4)2CO3浸出Cu、Ni、Zn和Cd,Cr留在浸出渣中;②用LIX64N或其他适宜的溶剂萃取Cu和(或)Ni,而Zn、Cd留在浸出液中,萃取的Cu可用(NH4)2CO3或稀H2SO4洗出;③氨回收和金属沉淀,用热洗法把被萃的金属从有机相中洗出,并通入CO2沉淀其他金属,沉淀的碳酸盐经过滤后,通NH3入滤液中,返回浸出处理步骤,此过程的主要控制变量是浸出时的NH3和CO2的浓度。
比较上述处理流程或方法的利弊,在我们的研究中设计了氨浸和酸浸两个流程,在酸浸流程中考虑到HCl对设备材料的特殊要求和相应采用的胺类萃取剂的萃取容量较低,因而采用了H2SO4浸出的工艺。对于氨浸流程,Am-MAR流程不甚成功,我们采用了氨浸、蒸氨后再酸溶蒸氨渣的方法实现在H2SO4介质中萃取分离金属元素。
笔者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分离和回收电镀污泥浸出液(酸浸)或浸出后转化液(氨浸后蒸氨再经酸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Cu、Zn、Cd、Cr、Ni,其在电镀污泥的整个处理工艺流程中所占有的位置如图4-3所示。
图4-3 电镀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图4-3虚线框内即为笔者课题所研究的内容,由图可见,基于不同的浸出处理工艺,欲分离提取的对象有所不同,如对于酸浸工艺,污泥中的全部金属元素均转入溶液,经除Fe后尚有Cu、Zn、Cd、Cr、Ni需要分别进行提取和分离;而对于氨浸工艺,Fe(Ⅲ)、Cr(Ⅲ)基本上被抑制在浸出渣内,在后续过程中需要分离提取的金属元素只有Cu、Zn、Cd、Ni。因此,笔者的研究课题包括两种不同组成体系的分离问题,即:①硫酸介质内除Fe和Cu,Zn、Cd、Cr、Ni的萃取分离;②硫酸介质内Cu、Zn、Cd、Ni的萃取分离。此外,在有些情况下,污泥中不含Cd,这时②可简化为③Cu、Zn、Ni的萃取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