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潜牛人:找到你的事业合伙人
- 董坤
- 1898字
- 2020-08-26 14:19:24
推荐序
2018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内各省会城市开始用各类吸引人才的政策和“北上广深”抢人,希望大学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等中高级人才能够留在自己的城市里就业、生活。被抢的“北上广深”有些迟钝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被人才簇拥习惯的大城市,并没有多大的反应。
然而,有一组清晰的数据表明: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抚养比快速攀升。万科北京原CEO兼董事长毛大庆,分享过一项有关于人口抚养比的研究数据:90后,比80后减少了44.2%;00后,又比90后减少了33.7%。如果这组数字确切的话,给大家一个形象的概念,这意味着,假设80后的总人口是100人的话,那么90后就是56人,00后就是37人。5年前,大约5位青年劳动力供养1位非劳动力,现在是2.8位青年劳动力就要供养1位非劳动力。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就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同时,我相信“北上广深”很快就会沉不住气。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科技进步正在让“智力密集型”产业迅速取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些新兴技术为主的创新,一旦走向实用阶段,显然会大大削弱商业对于庞大人口规模的需求。未来更多的是少数高潜牛人,在科技的赋能之下成为生产力的推动者。
这样看来,一方面,适龄劳动人口减少,让公司可以雇用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让单个人的生产力产出激增。在这样的变革大趋势下,未来的企业似乎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尽量用科技给少数人赋能,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才能有机会创造商业利润。那些不能做出这样转变的公司,将面临极高的人力资源成本甚至“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而能被科技赋能的,一定是具有“学习力”和“思考力”的少数人。企业只有发现他们,在培养他们的工作上投入精力、资金,建立合理的制度和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激励他们,才能在未来取得持久的成功。能这么做的公司和老板,也会因此聚集大量的财富。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人,2015年,是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总和。这些富豪究竟做对了什么?显然,用科技对高潜牛人赋能,是他们获取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公司的主要经营要素正是“创新科技+少量高潜牛人”。
本书的作者董坤,在这个时期提出“高潜牛人”的观点,十分精准和老到,透出一位专业商业顾问的敏锐眼光和深刻思想。特别是,他把高潜牛人的衡量标准由传统的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三高”升级为具有“学习力和思考力”这一新标准,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且非常准确。
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变等变革发生的过程中,原来的“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优势,如果不加以持续的学习和独立的思考,就不能适应快速的变化,不能满足未来对人能力的要求。
企业也是一样。如果一家企业不能持续招募并让具有“学习力”和“思考力”的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获得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那么这类企业也将没有什么未来可言。虽然未来不可预测,但上述发展轨迹是大趋势,完全可以预见,甚至可以说,没有高潜牛人就没有未来。
能“识破”人才重要性的人有很多,但大家却缺乏足够的动力来提升自己公司的团队素质。诚如董坤在书中所言,一方面,人才培养和招募需要公司管理者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另一方面,一位优秀的人才从加入公司到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收入,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能力转化为公司能力,需要很长的转化时间,有滞后性,因此也就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这让公司的管理者害怕,甚至感到恐惧。所以,大家对于人才的培养往往都是在口头上说说,一到实际要干的时候,都会往后缩。这种情况在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靠关系、靠人脉、靠资源获取的时期,并不会对公司的收入及利润造成什么影响。但在近些年,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当数据作为社会利润及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时,忽视团队建设的公司,一天也熬不下去。
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立即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高潜牛人团队,从越来越少的适龄劳动力人口供应中筛选出具有“学习力”和“思考力”的高潜牛人,并塑造环境让他们发挥价值,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变革和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保有经营企业的能力。凡是不能这么做的公司,前途难测。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企业经营者和年轻人,希望大家开卷有益。年轻人要努力成为书中所描述的高潜牛人,而企业经营者要努力优化自己公司的团队,唯有这样,才能在“人力成本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新商业范式中,获得你所渴望的成功。
祝你成功!
刘润
著名商业战略咨询顾问
润米咨询董事长
得到《刘润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
知识星球《刘润进化岛》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