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传统零售业的薄弱性

(一)产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

总体来讲,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都未达到成熟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但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同时,国内的零售企业以小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比重高达92%。2012~2016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是9.0%、8.6%、8.0%、6.9%、6.4%。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依然比重较低,产业集中度较低。

(二)结构不合理

我国零售企业扩大规模的方式主要是单体扩张,该方式限制了企业规模的发展,同时导致了产业集中度低。不同的行业、企业、地域之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导致企业组织结构松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型业态(如超市、折扣店、大卖场等)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东部沿海大中城市,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使流通产业发展显得非常不均衡,流通业呈现小、散、乱、弱的状态。

(三)管理和技术落后

当代的零售业体现出了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应用的竞争,它要求零售企业借助于各种新的技术设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不过,物流配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依然是制约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物流配送能力差。目前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有四种配送模式:一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二是直接请供应商配送;三是与供应商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四是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企业选择何种物流配送模式应结合零售自身的情况,但我国众多零售企业在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时往往没有考虑零售业态的分类、商店的选址、商店的数量、商店是否配有内仓等影响因素,从而形成了配送能力较差的局面,难以发挥连锁经营低成本的优势。第二,信息化水平低,在信息化投资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经营缺乏特色

零售企业经营缺乏特色与其经营和管理理念落后有关。一是经营观念落后。我国零售企业目前普遍把“利润”,而不是“顾客满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工作重心停留在对顾客的“吸引”和“招揽”层次,而没有进一步推进到“服务”和“满足”上。二是业态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而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三是业态选择存在盲目性。在百货业一家独大的时候,我国企业纷纷效仿,大力发展百货业。近年来,在无人便利店等新业态出现的时候,大家又都趋之若鹜。但这些企业都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经营业态,也没有体现经营特色,发挥各种业态的优势。

(五)资本实力偏弱

长期以来,国内零售企业形成了依靠银行贷款、占压供应商货款的发展模式,自由资金或者从其他途径获得的资金比重很小,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窘境。而且由于货款结算不及时,导致进货价格偏高。而外资零售企业大多资金实力雄厚,它们利用资金优势买断经营,结算及时,进货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的10%~40%,在价格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