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学术传薪集.医案集.综合
- 张伯礼 王志勇
- 5字
- 2024-11-28 18:14:33
中医外科学
第一章 皮肤病
第一节 湿 疮
【概述】 湿疮是以皮肤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等为症状特点的一类皮肤病,可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也可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等多种内外因素而致。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名医案例
1.陈鼎祺医案(1则)
湿疹湿热蕴结,浸淫肌肤之湿疮,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邓某,女,43岁。
初诊:2010年4月26日。
主诉:全身皮肤瘙痒2年余。
现病史:患者近2年反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科诊为“湿疹”,病情时轻时重,外用含激素类药膏,暂时有效,停药则复发。现全身皮肤瘙痒,伴皮疹,有时色红,以颈部为甚,有苔藓样皮损,局部皮肤色黑。平素易上火,口干喜饮,口苦,全身畏寒,纳眠可,二便调,月经延期半个月,量少痛经,夹少量血块。
检查:黑眼圈,舌暗红胖,苔黄腻而厚,脉沉小。血糖、血脂、血压均正常。
中医诊断:湿疮,属湿热蕴结,浸淫肌肤。
西医诊断:湿疹。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祛瘀。
方药:自拟方:苦参12g,盐黄柏10g,蝉蜕9g,红花10g,炒薏仁20g,丹参15g,玄参15g,地肤子10g,茯苓15g,金银花15g,猪苓15g,土茯苓20g,连翘10g,川芎10g,白鲜皮10g,蛇床子9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并嘱患者忌鱼虾等海鲜。
二诊(2010年5月17日):药后全身皮肤瘙痒明显好转,皮疹消退,但有色素沉着,口干口苦明显好转,全身畏寒消失,纳眠可,二便调,月经未至。舌暗红、体胖,苔薄黄、略腻,脉濡。中药上方去地肤子、蛇床子;加生熟地各15g、当归10g、山萸肉10g、郁金10g,再进14剂。
三诊(2010年5月31日):药后湿疹未作,色素沉着减轻,口苦消失,仍有口干,月经5月20日至,量较前增多,痛经程度减轻,夹有少量血块。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中药二诊方去盐黄柏,加麦冬15g,再进14剂而愈。
按:湿疹,类似于中医的“血风疮”,明《外科正宗·血风疮》记载:“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陈老认为,湿疹的多形性、复发性的特点,与“风性善行而数变”,“湿性重浊黏滞,不易速去”的传统中医观点不谋而合;其瘙痒性、渗出性的特点,又是风邪、湿邪的具体体现,故湿疹的基础治疗当从风、湿立论;湿郁日久,容易化热伤津,故清热凉血又当兼顾;皮疹日久,容易留下色素沉着,临证又当酌加化瘀之品。方中苦参、黄柏、白鲜皮、地肤子苦寒燥湿;薏仁、土茯苓解毒除湿;蝉蜕、蛇床子祛风燥湿;玄参、连翘、金银花、生地清热凉血;红花、丹参、川芎、当归、郁金化瘀养血,消除色素沉着;全方注意祛风与养血药合用,使祛风而不生燥;利湿与养阴药合用,使利湿而不伤阴;中病即及时减苦寒药物,以避免苦寒久服伤胃。
(整理:刘宗莲 审阅:陈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