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痹(心力衰竭并双下肢动脉栓塞)
王某,男,67岁,1996年10月10日入院。诉心悸、胸闷、气促反复发作11年,伴咳嗽、腹胀、少尿及双下肢肿胀疼痛1个月。查:精神萎靡,形胖,面浮肿,唇轻度发绀,高枕卧位,双肺中、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130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皮肤温度下降,抬腿升高30°时皮肤出现苍白,平放30秒以上恢复色泽,足背动脉及腘动脉搏动未扪及,双侧股动脉搏动存在,未闻及杂音。舌质淡红而暗,苔白,脉结代。心电图示:①快速房颤;②心肌缺血。西医诊断:①冠心病(心力衰竭型),心功能Ⅳ级(房颤);②双下肢动脉栓塞;③肺部感染。中医诊断:①心悸;②水肿;③脉痹。笔者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西药以减轻心脏负荷为主,利尿以双氢克尿噻内服,每次25mg,每天3次;速尿20mg,隔天1次肌内注射。强心以三磷酸腺苷片、维生素B1、维生素B6内服。抗感染以氨苄青霉素8g,静脉滴注。并予中流量吸氧,提高血氧浓度,供养心肌。中医辨证为心气虚弱,心血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自拟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川芎10g,瓜蒌10g,薤白15g,丹参15g,白术10g,桂枝10g,桃仁10g,红花6g。每天1剂,水煎2次分服。综合治疗1周后,患者心悸、胸闷、咳嗽减轻,口唇无明显发绀,能平卧,双下肢肿胀、疼痛消失,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停用氨苄青霉素,减少利尿剂,以中药治疗为主,连续治疗2个月,心率控制在90~100次/分,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病情稳定而出院。
按:
本案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复杂,以心气虚弱、心血瘀阻、血脉不通为主要病机。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血行无力,则瘀自生。故临床上从气、瘀两方面确立本病的治疗原则,在益气同时,配合活血化瘀,使心气旺盛,血脉通畅;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活血;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瓜蒌宽胸;薤白、桂枝温通心阳。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功。(严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