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儿科疾病特点及合理用药

第一节 儿童发育分期及疾病特点

一、儿童发育分期

0~14岁属于儿童期,儿童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中,身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由不成熟逐渐迈向成熟。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并不是平稳、均匀地增长。首先是不同年龄的生长速率是不同的,分为高峰期和平台期,在生长过程中,总共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即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其次,在同一年四个不同季节里也存在生长速率的差异,有的孩子春天长个,冬天出现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年龄期。不同年龄期儿童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病生、免疫等诸方面均有差异。了解儿童发育分期,将有助于掌握儿童疾病特点及合理用药。儿童时期大致划分为7个年龄期。

(一)胎儿期

妊娠前8周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为胎儿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为围生期。胎儿期胎儿完全靠母体生存,母体的状况对胎儿健康影响很大。除遗传因素外,妊娠期孕妇还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并注意防止感冒和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坚持定期体检。胚胎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畸形。第9周后胎儿受到伤害,易造成早产。围生期小儿病死率约占新生儿病死率的70%,尤其应重视围生期保健,防止胎内感染和早产。因此,除常规的孕期检查如孕妇体重、腹围、宫高、血压、尿样检查,胎儿胎心、胎动监测,孕母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如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病毒及梅毒等)外,必要时孕妇应进行羊水脱落细胞染色体及其他生化检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做出产前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围生期小儿病死率。

(二)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至满28天。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是胎儿出生后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将婴儿期中的这个特殊时期单独列为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后,新生儿即建立起自己的血液循环。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及其他屏障功能差,易于感染。新生儿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对不稳定的环境温度很难适应。环境中的强烈光线,嘈杂的声响对新生儿都是刺激和干扰。因此,新生儿期的保健尤为重要,重点是合理喂养,最好选用母乳喂养,保护隔离,预防感染。新生儿生长发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开始喂养起即应十分重视,逐渐适应其消化功能。近年来强调产妇与新生儿即刻接触并于数小时内开始哺乳,这不仅可以促进母乳分泌,而且对建立母婴相依的感情有重要作用。新生儿期的疾病除先天性缺陷、早产、畸形等原因,多由于适应不良所引起,如环境过冷或过热。

(三)婴儿期

个体从出生到1周岁以前的时期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身长增长50%,体重增加200%,头围增加30%,开始长出乳牙,能坐,会爬并开始学走,也是智力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儿期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并且以乳类为主食。此时,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虽然也在继续进行,但是不够成熟完善,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常常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乱。此期应尽可能地提供母乳喂养,加上合理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并按照儿童保健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注意预防致病细菌和病毒的侵害,防止各类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婴儿期正常生长发育。

(四)幼儿期

1周岁至满3周岁以前的时期为幼儿期。该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2年身长增长18cm左右,体重增长4kg左右。乳牙逐渐长齐,幼儿开始断奶,食用固体食物,并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可训练控制大小便。此时应进行合理喂养并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大脑皮质功能进一步完善,智能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幼儿学会说话,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可进行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能独立行走、活动,同时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增多,由于幼儿活动范围的增加和缺乏对危险性的认识,意外伤害概率增加。此期消化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仍很多。

(五)学龄前期

3周岁至满6周岁以前的时期为学龄前期。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稳定且缓慢,身高每年增长约5cm,体重每年增长约2kg。脂肪减少,体型相对幼儿较瘦,脊柱前凸消失,腹部不再突出,淋巴组织开始加快发育,应注意供应充足的营养。智能发育趋于完善,6岁时脑重达成人的90%。词汇量激增,基本掌握人类的语法规则。求知欲强,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应注意安全保护。这是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应重视潜在智能的开发,并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身体免疫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学龄期

6周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学龄期儿童体格发育速度稳定,身高每年约增长5cm,体重增长2kg。除生殖系统以外大部分器官已发育成熟,脏器功能特别是大脑发育更加完善,12岁时脑重基本达成人水平,记忆力强,智力发育迅速,能运用具体思维,逐渐发展逻辑思维。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感染性疾病减少,但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肾炎、过敏性紫癜等增多,疾病的表现基本上与成人相似。其保健措施更应重视思想教育,加强体格锻炼,并宜参加适当劳动。

(七)青春期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女性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一般比男性早2年。此期儿童的身体迅速长高,每年增高6~8cm,体重明显增加,每年平均增加5~6kg。同时生殖系统也加速并渐趋成熟,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骨骼完全钙化,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完善要到25岁左右。此时疾病的表现与成人相似。

二、儿科疾病特点

儿童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完善,因此,儿童时期患病率高、感染性疾病多、病死率也较高。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相同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并且存在着许多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年龄越小,差别越大。疾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预后等方面。

(一)疾病种类

不同年龄的儿童患病种类有差别,比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儿童患病种类与成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心血管疾病方面,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成年人则以冠心病为多;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小儿易患支气管肺炎,成人则以大叶性肺炎为多。

(二)临床表现

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因此易患病,病情发展快,病程中变化多,易出现全身症状。儿科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低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快,可能刚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就突然变得很严重了。病程中变化多,易反复、易波动、易发生突然变化。例如:婴幼儿高热常易引起惊厥;急性感染性疾病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感冒不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还会引起脱水等全身症状。家长及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表现,随时注意疾病出现的细微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诊断与治疗

由于患儿年龄不同,同样疾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儿科疾病诊断时必须重视年龄因素。正确的治疗来源于正确的诊断。小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代偿能力差,患病后多数患儿病情重、发展快、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密切观察护理患儿,做到彻底根治,防止复发与恶化。

(四)预后

儿童患病起病急,变化快,自身调节能力差,比成人更易出现危重症状,因此小儿疾病病死率明显高于成人,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但如果能及时加以适当的治疗,严密细致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小儿因生长旺盛,机体修复能力强,大多数患儿恢复较快,较少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