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儿科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正确诊断并选择安全用药

(一)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正确诊断是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用药。根据疾病的性质、疾病发生的轻重缓急、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等方面确立治疗方案,掌握好用药指征,对症下药。针对疾病危及生命和身体重要脏器的情况,应及时加以重点安全、治疗用药,以免对儿童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二)合理用药

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根据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简单地将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尽量选用儿童剂型的药物。有些药物在可用可不用时,应尽量不用药。针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选用一线药物,并且在用药前,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后再使用。在可供选择的药物中,性价比最高的药物才是最适宜的药物,而并不一定选用价格高的药物。

(三)合理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由于药物之间能够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从而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一种药物可治疗的疾病,不应使用多种药物;一般药物可治疗的疾病,不应使用高级药物。联合用药时药物品种越多,越影响药物疗效,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越高,药物毒性也增加。小儿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并应选用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适合儿童的药物。

抗生素是儿科的常用药物,当有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等)或混合感染时,应选择两到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以杀菌类加杀菌类联用为优;抑菌类加抑菌类抗生素能起相加作用,而不能起协同作用;杀菌剂与抑菌剂联用,则疗效不确定。应限制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坚持合理应用。

二、掌握正确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

(一)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关系到药物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直接影响疗效,临床上应根据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慎重选择。门诊和轻症患儿大多采用口服为主,溶液剂、分散片和泡腾片更适合小儿,应减少不必要的静脉注射;疾病急重期的儿童应先静脉注射,病情稳定后可改为肌内注射,恢复期可口服药物治疗。

(二)计算给药剂量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剂量执行,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3种方法计算。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每日(或每次)给药剂量的方法更精确,许多儿科医生经常采用。在计算出儿童给药剂量后,还要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平均量、高限量或低限量。同时应注意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是否有调整,例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同时使用退烧药物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剂量应适当减少。

三、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避免药物滥用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致死性不良反应、严重反应、中度反应及轻微反应。临床上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存在个体差异性,一般大多数人能耐受或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仍应注意监测。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敏感,加之儿童自我表述能力较差,主诉不明确,容易造成医生判断失误或漏诊,所以医护人员和家长在儿童用药后更应密切关注,当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用怀疑的药品,并做对症处理。

儿童还应避免因滥用药物而引发的药源性疾病。如杜绝滥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另外,小儿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应当主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可依赖药物。有些儿童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与正确的用药指导

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也是医师、药师、护师和病人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在使用药物前,务必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查看药物有无国家正式药字批准文号,核对药品名称和药品效期。儿童用药前,家长更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与用量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药师应对患儿父母作出正确的用药指导,让家长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叮嘱家长仔细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诊咨询医生,并就小儿给药方法做出指导。对婴幼儿不建议家长捏着鼻子、掰开嘴强行灌入,也不能在小儿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可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婴儿除可将药研粉溶入糖水外,还可将药粉附着于奶嘴上,使药物与奶水一起服下。

(李德爱 石文斌 宁宇杉 王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