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苑泽霖录: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集
- 张伯礼 黄璐琦
- 2363字
- 2020-08-29 05:16:27
四、导师经典医案
愈梗通瘀汤治疗重症冠心病
患者林某某,男,58岁,主因“间断性胸前区疼痛6年,加重3月”,于2016年5月26日收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胸前区疼痛,多为胸骨后段压榨样疼痛,范围约2~3cm,无放射痛,无反酸呕吐,无头晕心悸等伴随症状,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故未予系统诊治。2016年3月3日18时患者于游泳后出现黑矇、摔倒,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无口吐涎沫,无口眼歪斜等症状,约1小时后(19时)患者出现胸前区疼痛,范围波及整个胸前区,为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剧,当日24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并排稀便1次,颜色及性质正常。于2016年3月4日早9时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时测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0.1~0.3mV,心梗三项示:cTNI 21.5ng/ml,CK-MB>80ng/ml,Myo>500ng/ml,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因患者疼痛时间超出急诊PCI时间窗,选择择期冠脉介入治疗。2016年3月15日行冠脉造影示:LAD近段狭窄75%~95%,中段可见夹层、狭窄50%,远段狭窄25%~50%,TIMI血流3级;LCX近段狭窄25%~50%,中段以远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RCA中段狭窄25%~50%,远段狭窄75%~80%,TIMI血流3级,可见PLA向LCX远段提供侧支循环,因患者超声示左室节段性运动明显异常,室间隔及左室前壁中下段运动明显减低至运动不能,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因此未行介入治疗,建议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内科药物治疗,于2015年3月23日复查超声示:LA 44mm,LVd 59mm,EF 50%,左心扩大,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压轻度增高。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至安贞医院就诊,2016年5月6日心脏核磁示:LA 50mm,LVd 61mm,EF 19.9%,左室整体运动功能减低,左心功能不全;前壁、前间隔壁、心尖室壁瘤形成;前壁、前间壁、心尖透壁心肌梗死;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二、三尖瓣反流。2016年5月10日超声心动图示:LA 42mm,LVd 59mm,LVEF 25%,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左心功能明显减低,主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中度)。2016年5月18日PET/CT示:心肌灌注显像示EF 15%,心肌代谢显像示EF 25%;静息心肌灌注SPECT+心肌代谢PET/CT示:①心尖段、各室壁心尖段、前壁中段、前间隔中段和基底段、部分后间隔中段和基底段心肌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均明显受损,提示梗死心肌,约占左心室面积40%,其中透壁性心梗约占20%,非透壁性心梗约占20%。②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严重受损。③左心室心肌机械收缩同步性极差。④心尖部大范围室壁瘤形成,无明显存活心肌。经系统评估后,安贞医院专家建议心脏移植。患者因目前无合适配体就诊于我院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刻下症见:偶有心悸、后背部憋闷疼痛,无放射痛,气短,乏力,自汗无黑矇、头晕、恶心,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调,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细弱。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160/95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脂升高约5年,未规律诊治;空腹血糖升高约5年,未规律诊治。否认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史。查体:Bp:130/85mmHg患者呈现明显的焦虑、紧张状态,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叩诊心界左侧増大,心律齐,74次/分,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痰阻)
西医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
治则:益气活血,化痰降浊
方药:愈梗通瘀汤精简方加减
方用愈梗通瘀汤精简方化裁,保留方中的黄芪、丹参、藿香、佩兰四味药,并重用黄芪、丹参、藿香,加用赤芍、葶苈子、茯苓、炒枣仁。方中黄芪补益心气,丹参、赤芍活血祛瘀,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葶苈子行水、除痰,茯苓健脾利湿,炒枣仁宁心安神除烦。服用方法:取浓煎频服,以防入液过多,心衰加重。处方如下:
二诊:上方服用1月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焦虑情绪显著缓解,复查心脏彩超(2016年7月15日)显示LVEF 44%,较入院前显著提高。纳可,眠安,二便调,舌淡黯苔薄黄,脉沉滑。
方药:继以愈梗通瘀汤加减化裁
继用前方加减,加大黄芪用量至60g,以增强益气扶正功效,加用桂枝12g、川芎15g、乌药10g、苍术15g以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脉止痛,针对本病较重,心病及肾,加用巴戟天15g、沙苑子15g补益肝肾,佐以炒栀子清心除烦,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按:愈梗通瘀汤是陈老师治疗心肌梗死的常用方剂,多用于气虚血瘀伴有痰阻的心肌梗死患者。此方重用黄芪,取其补益心气、气行血行之意。当归、丹参并用,养血活血。川芎、延胡索合用,理气、止痛、化瘀。藿香、佩兰、陈皮、半夏,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大黄化瘀泻浊、推陈致新。全方诸药配伍,发挥益气活血、祛瘀生新、化痰泄浊之功效。在本医案中,患者经过西医较为全面的检查,提示严重的冠脉三支病变,心功能较差(心脏核磁检测射血分数不足19.9%),且不能进行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和搭桥治疗)治疗,结论为需要心脏置换治疗。因此患者在严重冠心病基础上,伴有显著的焦虑恐惧情绪,为典型的“双心疾病”。陈老师从双心医疗角度出发,在益气活血化痰的基本方基础上,重用益气和活血药物,合用清心除烦、养心安神之品,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精神面貌大振,疗效颇佳。本方重用黄芪补气,重用丹参并配伍川芎活血,重用藿香,配伍佩兰、葶苈子、茯苓,以芳香化湿、化痰利水,并给予炒枣仁、栀子以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故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础上给予加减。陈老师认为心绞痛患者多有阳虚,且虽多以心阳虚、血脉凝滞为主,但其本则多源于元阳亏虚。肾阳亏虚、命门火弱,不能温煦心阳,寒邪侵其虚处、客其心脉,则引发心痛。陈老师治疗此类患者,多主张以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脉止痛立法,尤其注重温补心肾之阳。因此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桂枝12g、川芎15g、乌药10g、苍术15g、巴戟天15g、沙苑子15g,以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脉止痛。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既治疗了心脏病,又顾及了情绪的调控,体现了“双心”的治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