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国医生的培养和监管

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先在大学本科学习4年,再经过医学院4年学习取得医学博士学位(MD)。少数学生如果有科研志向成为医生科学家,则可以研读MD/PHD课程,这通常需要7~10年时间完成。医学院毕业生必须经过3~7年住院医生培训,再经过1~5年专科医生训练,才能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认证。最后还需通过笔试(某些专业还需口试)后,才能获取医学某专业的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生毕业成为主管医生后,需要每年继续学习,积累再教育学分。然后每5~10年,根据不同的学科,应重新参加医学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从而保障医生毕业以后临床知识能力的维持和更新。美国目前约有80万行医的执业医师,大约266名医师/10万人口(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有237万名执业医师,大约177名医师/10万人口)。从传统上讲,美国医生都是自由职业者,或者说都是个体户。他们自设诊所,自雇员工,自负盈亏。直到今天,大部分美国医生(大约60%)还是或多或少地持续这样的行医方式—私人开业行医(Private Practice)。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成为医院的雇佣医生。选择私人开业行医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医生们享有更大的行医自由度和职业自主性。但是,这样的行医方式也会使医生的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很多时候,同一地区同一专科的医生为了节省费用,互相分担工作强度,也会结成合作制的集体行医方式(Group Practice),或组织成为多专科的集体行医(Multi-Specialty Group Practice)模式。

美国同一专业的住院医生在完成规定时间的培训后,水平基本相似,即医生的同质化。美国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就近看医生或者就近去医院看急诊,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美国医生的诊疗水平基本相似,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去有名的医院做治疗。当然,美国还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大部分患者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正因为美国的医生在经历了医学院学习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后基本上能做到同质,所以患者选家庭医生时也很少考虑医生的毕业院校和工作医院,他们更多考虑地是这个医生是否好打交道、对患者的态度如何等其他非专业方面的因素(Bedside Manner—医生和患者交往的能力)。中国目前重视全科医生或者其他各个医学专科的规范化培训,也是希望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即规培后的医生能达到同质化。美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本章从美国医生的成才之路讲起,通过介绍住院医生规培,规培带教医生资质的统一,住院医生评价和考核体系,以及医疗环境中医生之间的平等的内容,让读者了解美国医生同质化是如何炼成的。